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聲音機》自我表達訓練工作坊

《聲音機》自我表達訓練工作坊

導言

為什麼做工作坊?

去年為了比較全面地考察、選拔演員,所以做了一次。那次也分享了一些我過去幾年表演研究的成果。結果效果很好,也就有了再做的想法,但後來演出比較忙,這個想法也被迫擱下了。再後來呢,很多朋友看到聲音機排練期間的訓練照片、視頻和排練記錄等,非常感興趣,很願意參加,這部分人基本是普通人,不是演員,所以也一直鼓動我做工作坊。

這次也就借著聲音機再演的機會推出一期。這個工作坊這次是初步的,後面可能會一直做下去,也許還會有中級班、高級班?但是初次班不代表學的東西初級,實際上往往是非常基礎而重要的東西,但也有一定的實驗性。我們期待的是願意一起玩兒一起實驗的朋友。

——尚壘

內容安排

第一天劇場中的行走(上)

入靜練習

說話(SPEAK)

發音練習、詞語生髮練習、台詞練習

遊戲GAME

情景置換說話練習

第二天劇場中的行走(下)

放鬆練習

說話(SPEAK)

發音、音樂喚起、個人表達練習

遊戲GAME

經典台詞變形訓練

行走(WALK)通常來說是表演的開始,也常被作為表演訓練中的基礎。而在陸帕的大戲《伐木》里,那個思想先進卻應者寥寥的表演教師其所研究的也是如何在劇場中走路。越簡單的事情,學問就越大。這次的工作坊中會紹介一些在戲劇工作坊中常見的訓練方法,也會引入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如行走禪。過去我們都講坐禪,或者茶禪一道,那麼在走路中也能修禪嗎?

當然,必須要說的,這次的工作坊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帶有實驗性的內容,也就是非定性的。所以參與者也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也就是魯迅所謂吃螃蟹的準備。當然,總的來說還是很安全的。只是就其效果而言,是需要禪悟的,這點看各人的領會,不做過多解釋。

排練場也可以是一個道場。修身,也是修心。這也是我們決定把工作坊面向更多的受眾展開的一個原因,無論是否以表演為愛好或職業,只要對此內容有興趣者皆可參加。尚壘導演在排戲時,經常要求演員要先進入一種靜謐的狀態,然後才能將工作深入,而這個過程其實對別的過程也可以是有用的。或者也可以說,它可被視為身心靈修習的一部分。

對身心靈修習來說,入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經常是入門的門徑。對表演來說,也是。心是躁的,戲便也是躁的,表演狀態會很難做到純凈。《中間狀態的人》里,夏悠原說:「人其實很難靜下來,越來越難了。」

這個工作坊是和《聲音集》、《聲音機》系列有關係的一個工作坊,所訓練的內容大多是可以一個人獨自完成的,因為其中一部分最初往往是為獨角戲的表演而設計或改造的。所以這次也有一部分是和說話、聆聽有關的,也可概括為「聽說感受練習」。我們在做《聲音機》的過程中就發現,聽、說是一體的,要想說得好,也得聽得好。《聲音機》的戲劇實驗是一次聽說練習,這應該說是很準確的。那麼,以其命名的工作坊也是,本質上是一樣的。

參加工作坊,比自己一個練習,好處在於有一個氛圍,有一個場。對於聽說練習來說,更顯得尤有益處。

講師

尚壘

當代中國優秀青年編劇、導演,先後畢業於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中文系。近年來,他一直孜孜於「新文本戲劇(New Text Drama)」的創作,力圖找到戲劇和當下生活的聯接點,同時致力於尋求戲劇文本與表演、舞台語彙的有機融合。

著名導演田沁鑫評價他「見解獨到,筆法磊落,情懷寬達」。2012年入選「田沁鑫·新寫作計劃」赴蘇格蘭國家劇院做駐地交流,2014年受第16屆上海國際藝術節「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委約排演《沒有表情的人》。2016年推出新型戲劇項目《聲音集》,首演於第七屆南鑼鼓巷戲劇節,並受到媒體及評論界的高度評價。尚壘的戲劇作品還包括《哈姆雷特奏鳴曲》、《病室中的尤利西斯》、《愛的條件式》、《中間狀態的人》、《鐘點丈夫》等。

尚壘在排演戲劇作品的過程中,始終將表演探索和研究貫穿其中,創造並持續深化其「零度表演方法」。他的表演研究深受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笈田勝弘(Yoshi Oida)、林兆華等人影響,延續對表演的本質主義思考並嘗試加入新的元素。

講師

郭峰

文學博士,教師,編劇,策展人。曾入選「田沁鑫?新寫作計劃」赴蘇格蘭國家劇院做駐地交流並與話劇結緣,現主要興趣分散在文學、當代藝術和話劇等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劇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戲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