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督查組:蕪湖一黑臭水體被舉報多年卻未列入整治,交當地處理

督查組:蕪湖一黑臭水體被舉報多年卻未列入整治,交當地處理

由環境部、住建部聯合組成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督查組進駐安徽蕪湖市。

5月11日,督查組接到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區佔用抗旱排澇渠長江一級支流漳河非法直排黑臭水的舉報。此處被多年舉報的黑臭水體並未列入蕪湖市地方政府的整治清單。

舉報稱:「蕪湖市弋江區白馬辦事處周邊,由於南區工業園區的污水污染了漳河水系,已經影響到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經多次向當地部門反映未得到解決。」

5月14日,督查組「回頭看」時發現,黑臭水體正通過排灌站直排長江一級支流漳河。 本文圖片均來由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攝

督查組於5月13日對蕪湖市漳河河道周邊開展排查,發現舉報地點附近的確有大面積黑臭水體。為進一步核實黑臭水體的情況,次日督查組組織「回頭看」,在現場核查時發現黑臭水體水位明顯下降。

「當時水位下降了三分之一。」督查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為摸清水體去向,督查組沿著黑臭河道摸查,並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在漳河旁邊發現一個排灌站正往長江一級支流漳河直排黑臭水。

督查人員現場取樣檢測結果顯示,該水體呈現墨黑色, COD(化學需氧量)達94mg/L,黑臭程度為重度黑臭,目前已列入新發現的黑臭水體清單,交當地相關部門處理。

抗旱排澇渠變排污渠

5月16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長江一級支流漳河邊的金雞港電力排灌站附近,這裡屬於蕪湖市弋江區,督查人員告訴記者,兩天前他們正是在這裡看到大量黑臭水體直排漳河的。

站在排口處,由於當日漳河漲水,在水浪的沖刷和稀釋下,已難覓墨黑色水體的蹤跡,但沿著排澇渠上溯,水體逐漸變黑,臭味愈發明顯。周邊居民告訴澎湃新聞,這條水渠是一條抗旱排澇渠,「大約3天左右向漳河排一次水」,在當地多日沒有降雨的情況下,水渠的水主要來自周邊匯入的黑臭水體。

5月16日,弋江區石硊社區以西開始出現大片黑臭水體,水體顏色呈墨黑色,發臭,有蒼蠅等蚊蟲富集,底泥嚴重黑臭。

澎湃新聞記者看到,在弋江區石硊社區以西,大片的黑臭水體開始出現,水體顏色呈墨黑色,發臭,有蒼蠅等蚊蟲富集,底泥嚴重黑臭,附近排水管道有污水直排,但一時難以判斷污水來向。

5月16日,蕪湖市弋江區石硊社區以西,發現有廢水直排。

周邊正在耕作的村民告訴澎湃新聞,污水直排的現象已存在多年,「(南區工業園)園區建成後就出現了,一直排,多次投訴舉報也沒有解決」。

排污管道未建成,開發區卻已建成投入使用多年

根據住建部、環境部(原環保部)發布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據以往掌握的水體污染和投訴情況,組織對轄區內的水體黑臭狀況進行逐一排查,並向社會公布排查結果,接受公眾評議。根據排查和公眾評議結果,確定黑臭水體名單和總體整治計劃,並建立長效機制。

但此處被多年舉報的黑臭水體並未列入蕪湖市地方政府的整治清單,目前督查組已將此處水體列入黑臭水體清單,交當地相關部門處理。

據安徽當地媒體2015年報道,早在2014年年底,石硊社區灰山村的村民就向安徽省長信箱留言,反映因為蕪湖弋江高新開發區建設和生產產生的大量污水導致灰山村用於抗旱排澇的水渠變成排污渠。環保部門當時表示將督促當地政府儘快完成管網建設,保證蕪湖高新開發區南區的污水管道在2015年年底前建成暢通。

當地村民向澎湃新聞表示,此後周邊村民對這片黑臭水體繼續舉報,但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弋江區位於蕪湖市中心區域,據弋江區官網介紹,該區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是「最適宜人居和創業發展的蕪湖新城區」。

村民所說的園區是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區,位於蕪湖市弋江區境內,屬國家級開發區。

此外,按「水十條」要求,2017年底前省級及以上開發區應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並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但該園區截至5月16日,仍有大量污水外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美或啟動「經濟緊急狀態法」限制中國投資,被批「霸權心態」
余承東:華為手機銷量最快今年超越蘋果,國內勝出是歷史必然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