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用方言走進人物 王雷《愛情的邊疆》 演繹地道「上海青年」

用方言走進人物 王雷《愛情的邊疆》 演繹地道「上海青年」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見習記者 鍾雨恆

日前,由導演毛衛寧執導,金牌編劇高滿堂操刀,殷桃、王雷、李乃文三位內地演員共同主演的年代情感劇《愛情的邊疆》正在熱播。該劇把背景設立在上個世紀50年代,聚焦一段跨越國籍和歲月的動人情故事。

劇中,因《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中「金亮」一角被觀眾熟知的演員王雷,飾演一直傾心於女主角文藝秋、為愛痴情和付出的上海青年「萬聲」。這位出身在遼寧的「東北漢子」為了把人物刻畫得更為傳神和真實,挑戰了一口地道的上海話,讓人眼前一亮。5月17日,王雷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為了完成這個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自己特地在開拍前向上海話劇戲劇團的老師學習發音,「參演《愛情的邊疆》是一次難得的創作體驗。」

演繹地道「上海青年」

方言是進入人物內心的一條「捷徑」

《愛情的邊疆》里,王雷飾演了性格單純、愛情至上的上海男人萬聲。即便文藝秋並不愛他,但他也願意為所愛的人付出一切。王雷是地道的東北爺們兒,但他在劇中操著一口滬腔,地方口音的特色讓這個角色頓時鮮活了起來。據悉,當時王雷為了練上海話,專門花了五個月的時間請了上海話老師。

王雷回憶,在《愛情的邊疆》第一集里有一幕高爾基《海燕》的朗誦,看到劇本的第一刻,他就堅定了要用上海話表演的決心。「上海話確實是非常難學,不論是純上海話還是上海普通話,都很難。所以我當時找了老師來學,後面證明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王雷說,指導自己上海話的老師是劇組裡唯一一個上海人,就像「萬聲」這個人物在劇本當中也是唯一的上海人一樣,有著異曲同工的感受。為此,王雷常常觀察方言老師與人的交流方式,習慣,動作等,「我的每一個鏡頭的每一句話,我們倆都要反覆打磨。經常一條演完以後,歇下來的時候,我們倆就會馬上討論剛才那幾句詞兒、那個字兒,包括落實到每個音,我說的準不準或者像不像,我們倆都會反覆討論,四個月的拍攝都是這樣的。」

在不斷練習、觀察的時間裡,王雷慢慢發現這也是走近「萬聲」人物狀態的一個過程。王雷告訴記者,《愛情的邊疆》是他進入創作最早的一部戲,「等於在開機一個多月之前,我覺得已經對這個人物很有感受了,包括那個時候的上海話已經練了一段時間了。所以我們開機的時候第一天拍的戲,毛導也好,滿堂老師也好,大家都很開心。所以這也是一個演員去創造一個人物的必經之路。這些付出也好,這些投入的程度也好,它直接決定了你對於這個人物的表達和你對一個作品的詮釋。」

電視劇播出以後,王雷對萬聲的演繹獲得了一致好評。王雷開心的同時也認為當時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們經常開玩笑說,王雷你演戲,每次都選擇了一個最難的演法,其實也就選擇了一個最花功夫最下心血的一個演法。但是我認為藝術創作就應該是這樣的,不然就不叫藝術創作了,那就變成一個簡單的生產流程。影視行業里的生產和創作是兩回事,所以我更願意選擇這條藝術創作的道路。」

《愛情的邊疆》也給了王雷一個很好的創作經歷,有了「萬聲」的鋪墊,王雷在新劇《面向大海》飾演一個廣東人,並選擇用廣東「廣普」的語言方式來塑造人物。可以說,從語言入手,快速融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成為了王雷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一道「捷徑」。但王雷也表示,一些現代感比較強的劇可能就不合適用方言創作。「用方言還是要看戲合不合適。挑戰肯定是非常大的,因為畢竟你不是上海人、廣東人。我是大連人,經歷一個從學習到運用的過程,肯定是要付出很長時間的努力。」

5部大戲扎堆上演

「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愛情的邊疆》以女主文藝秋的一生作為線索,無論是王雷還是李乃文,他們飾演的角色都是為了文藝秋而存在,在這樣一部「大女主」的戲裡,男性往往只能作為襯托。「沒有演員是不願意演主角的」,但對王雷而言,這不是選擇劇本的唯一標準。「一個有挑戰的,能突破的,能感動自我的角色」,比所謂的主角,更能讓王雷興奮。「行業里一直流傳一句話,『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角色不分大小,主要是看你有沒有慾望去創造它。一是你的感受上,有沒有慾望,二是在專業的突破上,有沒有意義。如果兩點都符合,就符合我去接一個角色最基本的要求,哪怕有一點點突破,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在王雷心中,「演員不是一個職業,而是一個事業。那既然是事業,就不像是一個短跑,更像是一個馬拉松式的概念,不爭朝夕。」他解釋,「演員是一種積累,積累創作方法,或者是積累一種創作的心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某一天遇到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角色,真正去釋放。」

在王雷以往的影視作品中,不乏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也難免給人留下來了一種刻板印象——王雷只能演一些年代感很強的劇本。這在王雷看來,其實是觀眾的一個誤解。「我一直是比較偏重於現實主義創作的,但要明確一點,現實主義創作不代表只是現代戲,這是一個理解上的誤會。現實主義創作是一種心態和一種追求,古裝戲也可以是現實主義創作,不是說現實主義創作就是拍現代戲,或者年代戲,不是這麼回事兒。現實主義創作是客觀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人、思想、表達等等。如果我拍一個古裝戲,我會接一個有時代背景的,有真實歷史背景的。我可能不會去接一個架空的虛構的,那當然不叫現實主義。」

對於當下熱門的「偶像劇」,王雷則認為這個定義太概念化了。「古裝戲也可以出偶像,現代戲可以出偶像,年代戲也可以出偶像,任何戲都可以出偶像。所以我覺得劇,一劇之本,這個很重要。我一直不排斥都市劇、現代戲、古裝戲,但是最終最重要的是劇中有沒有你可表達的,有沒有表達的意義,有沒有表達的空間。」

據悉,除了《愛情的邊疆》,今年下半年王雷的作品將「扎堆」與觀眾見面,包括反貪題材劇《拼圖》,軍旅戲《陸戰之王》,以及《面相大海》等五部大戲將和大家見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圍觀世界盃 有多少舊愛新歡
清明品帖:《寒食帖》里的東坡感懷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