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高而不冷,時隔一年,這檔神級節目以豆瓣9.3分榮耀回歸

高而不冷,時隔一年,這檔神級節目以豆瓣9.3分榮耀回歸

又是一年高考季,談起人們對讀書二字的印象,幾乎是一水的艱苦又無聊,《勸學詩》里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箴言更是僅存在少部分人的心裡。

但有一個人卻把弘揚讀書文化視為己任,並通過綜藝節目的形式帶觀眾領略了文字的美妙。

她就是央視的著名主持人董卿,去年年初,董卿集製作人、主持人、總導演為一體擔綱了一部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

節目通過最簡單的朗讀書籍形式來展現文字之美,同時還請到了一些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嘉賓進行「心」的訪談,兩者兼容拔高節目的立意,在第一季《朗讀者》中既有老戲骨,又有行業領袖,更有默默奉獻的普通人。

但無論是什麼社會屬性的人,他們都引起了觀眾們的共情,因為心中有情,所以聽來使人百味雜陳,淚水橫流。

《朗讀者》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文字,喚醒了那些沉睡已久的靈魂。

如今,董卿又帶著第二季《朗讀者》溫暖回歸。

近幾年來,隨著垂直類綜藝節目的興起,「綜n代」節目的口碑是每況愈下,但《朗讀者》第二季不僅維持住了第一季的水準,更在此基礎上提升了節目的質感,這一點從豆瓣的評分中可見一斑。

僅播出兩期,《朗讀者》第二季的相關新聞報道就多次出現在了《北京日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省級黨媒和地方著名都市報媒體的大版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節目也獲得了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紫光閣等中央級媒體的相繼點贊,能得到這麼多「大V」的讚賞,可見《朗讀者》第二季的口碑有多「硬」。

以下評價分別節選自《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

「心中暗含千言萬語,不如放聲四海。」《朗讀者》第二季繼續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出精美文字,邀請嘉賓用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人民日報》

《朗讀者》實際上是一次在大眾文化層面上、大眾文化媒介上的情感交流,這不僅是一個節目,更是一個「場」,在這裡,人們交流我們內心最深刻的經驗、最珍貴的情感,由此,我們深刻地意識到,我們不是一個一個孤立的個人,我們在生命的深處聯繫在一起,屬於一個情感和價值的共同體。——《光明日報》

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朗讀者》在嘉賓類型、書籍選擇、社會話題的開合度上都擴大了格局,突破成了董卿做節目時最大的意願。

用董卿的話來說就是:「我希望理性的東西更多一些,而不簡單地屈從於流淚的意願。

正是因為有了董卿精益求精的信念,《朗讀者》第二季播出後收穫了喜人的成績。

第二季《朗讀者》延續了「一期一主題」的形式,目前已播出了兩期節目。

第一期的主題是初心

初心在最開始的時候往往簡單又樸素,有的初心,走著走著就丟失了,而有的初心即使走得再遠我們依然會堅定地守護著它

這期節目中,董卿與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著名企業家宗慶後、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文學奇才」賈平凹以及90後「守鶴人」徐卓,一同帶來了一場名為「初心」的朗讀。

以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為例,他朗讀的是弘揚君子建設的《禮記·大學》,用以緬懷清華物理奠基人葉企孫先生以及為我國物理界作出突出貢獻的前輩們。

對於桃李滿天下的薛其坤來說,為國家奉獻是他的初心

還有一種初心的名字,叫為國爭光

姚明在和董卿的對話中回憶起了自己第一次接觸籃球時的心境,體育大院里長大的孩子從小就受著體育精神的熏陶,姚明也不例外。

兒時的某一個夏日的午後,姚明在打籃球時忽然發現耳邊呼嘯而過的風聲很美妙,從此他便愛上了籃球這項運動。

從「十五號球員」到「十一號球員」,穿上父親球衣後的姚明完成了體育精神的傳承。

姚明在回憶起2008年奧運會前夕那場嚴重的腳傷時,面對董卿提出的為何堅持帶傷上陣的提問,姚明的回答讓人不自覺紅了眼眶:

「我相信換作每一個人,都會這麼做。」

為國爭光不僅僅是一種信念傳承,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本能情懷。

談到國家榮譽的話題時,姚明誠懇地向董卿提出了兩個問題:

贏了叫榮譽感,那麼輸了叫什麼?

付出同樣努力、心血的奧運參賽者,最終沒能贏得比賽,他們就是失敗者嗎?

姚明的問題讓董卿、現場觀眾以及屏幕後的小鑒都陷入了深深地思考:運動員一旦失敗,難道註定只能一生都背負失敗者的枷鎖嗎?

而董卿思考了片刻,引用了姚明很喜歡的特奧運會誓詞佐證:

「讓我去獲勝,如果不能獲勝,讓我勇敢地去嘗試。」

1908年,幾名南開學子在《天津青年》上發出了著名的「奧運三問」

「中國何時能派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派一支運動隊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自己舉辦一屆奧運會?」

百年滄桑,如今「奧運三問」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而姚明在朗讀海明威的《真實的高貴》之前,提出了自己的中國奧運第四問:

接下來,我們做什麼?

再過幾年,國家隊會迎來許多00後運動員,姚明真切地希望,未來這些新鮮的血液也能全身心地為了中國的旗幟而奮鬥,體育運動不僅僅是事業,更是信仰。

了解了姚明的內心世界,再來聽他朗讀的文字又是一番別樣的滋味:

「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體育競技有多殘忍,從姚明的一連串受傷數據中就能體現得淋漓盡致。

偉大的不僅僅是體育精神,也是運動員本身,了不起的又何止是成功的運動員,更是所有運動員運動生涯中的每一個時刻。

《朗讀者》第二季第二期的主題叫想念

想念往往出現在人們無法抉擇的瞬間,關於想念這件事,躲得過對酒當歌的夜,卻躲不過四下無人的街。

值得一說的是,第二期節目播出的當天便是「5.12汶川地震」的十周年紀念日,看到那些劫後餘生的「地震寶寶」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讓人不禁幾度落淚。

這期節目請來了香港著名電影導演許鞍華、中國內地女演員袁泉、用器官捐獻延續女兒生命的無私父母果爸果媽、短篇小說作家雙雪濤以及地質冰川學家崔之久傾情演繹關於想念的聲音。

袁泉11歲就離開父母獨自前往北京學藝,在那個電子郵件尚未普及的年代裡,書信成了連接袁泉和父母的主要媒介。

因此,在袁泉的心裡,想念就是一疊厚厚的家書。

而有一種想念,名叫希望

一場先天性疾病,讓果爸果媽與自己的女兒在一夜之間天人永隔,也就是在這一天,果爸果媽選擇了讓自己女兒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

他們選擇了器官捐獻。

他們是最平凡的父母,同時也是最偉大的父母,器官捐獻是一個雙盲的選擇,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女兒會在哪一個生命體中重生,但是只要想到這些病患會因為果果而獲得生命的希望,對果爸果媽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正如董卿所說一般:「解決痛苦最好的方法,是付出比痛更多的愛。

在《朗讀者》的舞台上,果爸果媽聽到了果果幫助過的病患們的感謝,也和一些特殊的來賓——接受過器官移植的患者一起朗讀了周國平的《永恆的女兒》。

鯨魚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屍體最終會沉入幾千米的深海,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一個名字——鯨落。

一隻鯨魚的屍體可以供養整套海洋生態系統長達百年,這是它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

而器官捐獻,則是人類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溫柔。

據了解,我國每年約有150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實施的器官移植手術僅僅只有1萬餘例,這遠遠不能滿足臨床治療的需要,所以更多的患者都在焦急和苦苦等待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不禁讓人開始思考:如果僅按照你個人的意願,你會選擇在自己死後捐贈器官嗎?

我想,我會。

如果在我死後,這個世界上能有一個人繼續用我的眼睛替我瞧瞧這個美麗的世界,想想都覺得快樂。

死亡是每一個生命必將面臨的結果,生命最高級的表達形式不是活著,而是傳承

說實話,《朗讀者》第二季里的每一個故事都讓小鑒看到了其背後的意義。

所以我認為,它值得二刷。

第一遍看的時候,聽的是人生百態,讀的是那些自帶溫度的文字。

但第二遍看的時候,關注的卻是朗讀者在聊起那些只能獨自咬牙堅持的心境時,臉上浮現的神態,是對艱苦歲月的緬懷,也是對自我成長的寬慰。

以及在朗讀者背後,那些有深度的故事。

我們常常在讀過一本書後會產生一絲莫名的情愫,我們一時之間也無法用言語來描述那究竟是什麼,直到有一天經歷過某些事情之後,才突然明白了書中傳達的意義。

聽朗讀者講述他們的故事,就像是體驗了他們的經歷,我們就可以站在他們的視角去讀書,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後強烈的情感和衝擊靈魂的力量。

談及初心時,姚明夸夸其談的眼睛裡好像在發光,那種熠熠生輝的神情讓人看到了他對籃球的熱愛。

他沒有例舉籃球帶給他的榮耀,而是選擇了一個最孤獨的片刻,那一刻造物主收去了所有,只留給了他一個動人的聲音,人人都對榮耀趨之若鶩,他卻享受這最孤寂的時刻。

小鑒想,只有和姚明一樣對某些事物有著執念的人,才能理解姚明對籃球至純的熱愛吧。

而當他發自內心地與董卿探討何為失敗時,眼神中流露出的卻是心痛與悲愴,這是姚明內心深處的痛點。

但是在談及自己的傷痛時,他又不自覺地大笑,也許那些觸目驚心的數據如今在他看來都是一笑而過的閑談。

下一秒,他才緩緩地露出了無奈的神態,他坦言,對於每一個運動員來說最難承受的就是受傷後的心理壓力,無法再康復的傷口是他內心深處最絕望的痛。

姚明這一系列的神情轉變打動了小鑒,當他願意剝開自己的內心世界時,他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巨人」,而是一個獨自在黑暗中舔舐傷口的「孩子」。

初看,你只聽到了姚明的成長曆程,再看,你才真正讀懂了他。

企業家宗慶後在回憶起那段和外企打官司的歲月時,臉上浮現的儘是驕傲的神態,他要做的不僅僅是維護自己的權益,而是中國人的尊嚴。

一句「不能再給外國人欺負」深深地擊中了觀眾們的內心。

宗慶後之所以能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他是苦過來的人,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裡,他白手起家,憑著樸實的幹勁和敢吃螃蟹的魄力,徒手打下了一片天下。

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所以,他的天下,既要守護家人,更要守護國人。

站在朗讀者們自身的角度,再去品味那些餘音繞梁的文字,這才是《朗讀者》最佳打開方式。

當然,誰也不否認《朗讀者》是一碗沉甸甸的「心靈雞湯」,雖然如今「心靈雞湯」這四個字已經被過度妖魔化,但你不能因為看過《小時代》,就忽略了《霸王別姬》,然後論述中國電影市場一片荒涼吧?這是極不客觀的。

蒼白無力的「假雞湯」毀人,而真材實料的「鮮雞湯」卻能養人。

在遇見《朗讀者》之前,小鑒沒有想過有一種信念名為最純粹的堅守,世世代代成為丹頂鶴的守護神;也沒有想過有一種愛可以跨越生死,用器官捐獻續寫生命的傳奇;更沒有想過有一種力量可以橫跨冰川,連死神都為之肅然起敬。

歸根結底,還是自己讀過的書太少了。

中國終究是一個以文載道的國家,而文則是這個國家的根本,《朗讀者》的出現不僅讓觀眾們體會到了文字的美妙,更能透過文字理解何為人生。

《朗讀者》在每一期的主題選擇上也頗為用心,設定了「初心」、「想念」、「生命」等主題,這些主題除了讓觀眾產生共鳴之外,還引發了觀眾的思考。

小鑒了解到,明晚播出的第三期節目里,《朗讀者》請來了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她長期致力於黑猩猩的野外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所以對於她的出現,小鑒很是期待。

因此,《朗讀者》也堪稱是喧囂中回歸本真的一股清流,朗讀,讀的是文字,讀的是信念。

《朗讀者》的格調之所以大,歸根結底不過一句話: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火力全開的「最全女子圖鑑」已上線,我彷彿看到了中國女團的未來?
劉德華梁朝偉吳秀波都吐槽過她的演技,但是片酬依然高達八百萬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