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不再是印象中遠離人群、沉默寡言的「師傅」,他們穿時髦的衣服、去世界各地旅行、學習如何品牌化。

不以名利為核心,也不要裝模作樣的假清高,好作品就該有個好價錢,藝高就要有好膽量。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他們尊重舊手藝,接納新時代。

這一次,他們發出自己的呼喊:傳統與時代,我都愛!

本期《時尚芭莎》,從北京到杭州,帶你結識幾個新鮮的手藝人。

錢鍾書:從最古典到最時代

誓以作品說話的古典珠寶設計師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紡織花紋西裝:Etro

寸土寸金的杭州南宋御街,錢鍾書和他20人的珠寶製作團隊,窩在他們那個帶空中庭院的工作坊,閉門鑽研,不接來客。

這是一條月生產力300件以上的手工流水線,實際產值卻被錢鍾書穩噹噹地控制在30件,且不接受定製。

「如果永遠是滿負荷狀態,人會失去思考的時間。」這個從來不按套路成長的曾經的中國美院風雲學生,在羅馬見到每日臨摹的雕塑原型後自認為無法超越於是徹底放棄。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畢業前一年開始收藏古董和古代珠寶,卻先去西泠印社做了十年公務員,確認了自己的確是深愛這一行,才正式創辦獅記珠寶。

他不太熱衷於社交,在需要應酬的場合可以周全地滴水不露,內心卻清高孤傲。

幾乎拒絕一切形式主義,覺得唯一有話語權的東西就是作品。

「如果別人比我強我一定會虛心學習,但是人生不需要太多虛與委蛇,有作品說話就好了。」

跟老匠人沒共同語言

生活是最好的靈感來源

通常怎麼跟人介紹自己?「我是全中國最好的古典珠寶設計師」,想了想,他又補充,「商人、古代珠寶收藏家、中國古代美學研究者」。

每個學藝術的年輕人都曾夢想成為藝術界翹楚,但是現在,「去他的藝術家」,生活早就成了他的全部,生活就是藝術。

冬天他飛去大阪看梅花展;每天午後溜達到工作坊,先去看看樓上的幾十盆花;每賣出一件作品,就獎勵自己去拍條魚。

工作坊天台上,他養了31條「藍壽」。

幾千塊一條,生命極其脆弱。越難養越要養,他從中看到脆弱生命的張力,並將這些日常所得融入設計思維。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錢鍾書曾經積極拜訪在行業中耕耘多年的老手藝人,後來發現,各自對彼此那一套都無法完全認同。

「代溝太大了,各自代表的時代的區別也太大了。他們有他們的思維定式,我有我的時代特徵。

如果真心想做出不一樣的作品,那就不應該被任何東西框住」,他希望他的作品是自由的、有靈魂的,不要有局限更不要刻意。

花的形態、魚的神韻、四季交替、風霜雨雪……在錢鍾書的眼裡,萬物皆為神來筆,他嘗試著以西方美術的技法來解讀珠寶,再配合自己對宋代美學的領悟,賦之於中式古典美,以此誕生獅記珠寶風格獨具的中式古典珠寶作品。

不貪求更大的市場

才不會被市場淘汰

與很多人喜歡把收藏品放在近處把玩不同,錢鍾書把收藏的古代珠寶放在銀行保險柜里。

在那之前,每到手一件,他會研究個透徹。工藝、材質、年代、背景、立意、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做……他將之作為古代美學功課來研究,當然也打磨著自己的設計思維。

他驕傲卻不盲目自大,在自認為擅長的方向上,有著絕對自信:「就珠寶本身來說,我還差得遠。

單論中式古典珠寶這個領域,我自問算是出色的。

要做好這個,一定要對古代美學、歷史、社會形態、商品化形式、與周邊文化的糅合都有透徹研究,才能把這件事做好。

大部分設計師西式珠寶出身,可能本身製作工藝過硬,但底蘊這種東西,絕非朝夕可得。」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錢鍾書不追求市場規模,對質的要求遠大於量。

他有一批非常擁躉的鐵磁顧客,作品得到諸如《芭莎珠寶》等頂級專業媒體的深度賞識。

他厭惡這個時代的浮躁與功利,討厭追求速度的同質化。他知道這是一個憑藉概念就能批量複製、快速擴張規模的時代,仍然堅持自己的高標準。

「我不怕同質化競爭更不怕價格戰,我要的是好作品,是讓喜歡我的顧客擁有真正不一樣的珠寶。不貪求更大的市場,才不會被市場淘汰掉。

市場份額是什麼?我對那個沒興趣。」

謝揚帆:從最修復到最創作

飽滿創作心的故宮文物修復者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與謝揚帆的採訪通過書面與電話完成,他用清醒冷靜的姿態對每一個問題作出足夠篇幅的回答,是老派文人式的嚴謹與工整。

電話中,他語速緩慢,不急於表達,也不輕易跟隨,整個人呈現出一種氣定神閑的樣子。

有點像民國時期的文化人,有個性但不浮躁,沉得住氣卻不枯燥。

研究生畢業後,謝揚帆奔著師兄去了故宮文保科技部木器工作組。像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演的那樣,大部分時候,他都在修理那些千百年前的老物件。

在這之前,從附中到央美,從繪畫到雕塑,他學了12年。

學習雕塑的過程讓他看待世界的眼光由平面變得立體,更加關注空間與真實感。而木器的修復,是個與木頭對抗的過程。

與材料對撞,要麼你順應它,要麼你掌控它。謝揚帆將這個過程視為對自我的打磨與映照,沉默著前進,並不急於收到什麼。

什麼是潮流?

你就在潮流之中

「宮裡的生活」,他這樣說,「很慢,宮牆阻擋了外面的喧囂。」

與商業社會要在甲方乙方身份上周旋、要受到成本市場的制約不同,謝揚帆的工作,只要服從於文物修復的標準就可以了。

為了讓一件老物件恢復儘可能的最佳狀態,他們不吝金錢、時間與財力。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每天跟老祖宗留下來的最有中國文化代表性的東西打交道,極大滿足了他那顆熱愛傳統文化的心。

而只此一件、毀壞無可復原的特殊性,令他無法不將注意力放在手藝的精進上。

這是一件容不得推倒重來的工作,緩慢的節奏里藏著不可逆轉的緊張感。

剛開始會急,老師傅告訴他:「急了,燥了,沒感覺了,就放一放,別太較勁,等你整個人的狀態放鬆了再回來。」

他試了,發現有用,再以後,「急的時候就停下來唄」。

與世隔絕般的工作方式,會令人與時代脫節嗎?一個熱愛藝術的人,會擔心才華埋沒在日復一日中嗎?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對謝揚帆來說,在故宮修文物的過程,絕對不是日日重複的枯燥。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同的,又都是一手的,那種近距離研究探索的快樂,帶給人足夠的新鮮感。

至於人與時代的關係,什麼是緊隨時代,什麼是脫節?

他用一位師傅的話回答:什麼是潮流?什麼是流?你就是當代的一個人,你本人、你做的每件事情,都在流中。

在動,在感知,你就在潮流之中。

自由與剋制要相互滋養

故宮最早的那批老師傅,多半是建國後從前門、隆福寺等地聚攏的老手藝人,包括早年在琉璃廠收集文玩畫作的那批老玩家。

與清華美院、中央美院出來的科班生不同,早年進宮的老師傅們著眼點更多放在東西本身,怎麼修好、怎麼結實。

而謝揚帆們追求的是如何盡最大可能保留文物信息,甚至將曾經的修復痕迹也保留住,以此留下時代的痕迹,最大化地上升它們的美學價值、歷史價值乃至科學價值。這或許是宮門內這批新老匠人之間最根本的不同。

正因如此,修復文物對於謝揚帆來說,成了一個探索的過程。

他享受又敬畏,通過了解歷史背景、製作工藝與形製圖案,文物面貌逐層清晰,它所佔據的心理空間也在增大。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這些物件在他看來,不再僅僅是某個時代的工藝品或器皿,而是傳達著對應時期的人類審美與生產力水準、社會文化。

將之修復到最接近的初始狀態,使觀眾接受到對應的歷史信息,成為謝揚帆的榮譽感來源。

私底下,他將過程中收集到的養分厚積薄發,堅持不懈地搞創作。自由創作與文物修復之間相互激發,謝揚帆追求著手藝上的極致,訓練自己克制有度。

一方面是在完善的計划下精益求精,又時刻警醒要跳出技術的局限,走向心性的自由。

昌殊:從最傳統到最時尚

立志品牌化發展的香道藝術家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棉質外套、西褲:上下

杭州近郊蔥鬱成蔭的山腳下,昌殊的工作室隱藏在一座三層小樓里。院中有水有花,還有一隻大貓。

天氣好的時候,團隊會在院子里喝茶吃飯,卻不總是隨性地文藝著。

辦公室醒目處的白板上,清晰列明了近期主要事務,一如每個艱苦打拚的創業團隊。

「我可能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匠人,我當然尊重傳統,甚至是熱愛傳統。

很多人習慣把我想像成終日長衫的文雅先生,我不排斥,但是這個要分場合。

調香制香時、參加古文化研習活動時,可以絕對傳統。

但我也會有社交活動,會與企業互動、與商人交流、跟年輕人吃飯喝酒,這些時候的老派,就成了格格不入。

古典當然也可以是時尚的,把傳統接入現代,對我來說是件好玩的事。」

傳承的前提是了解傳統

在許多採訪中,昌殊提到兩本書:《群芳清玩》與《香乘》,彷彿這是他通往制香藝術的開關。

其實,任何一件事情的開始,都是融會貫通的結果。

自小就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昌殊,大學期間研習漆藝,畢業後多年從事包裝設計,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與「審美」待在一起。

他小學四年級已經開始喜歡泡博物館、畫國畫、去中藥櫃間尋香。

長輩中有人是民間藝人,有人多年收集傳統藝術品。那些零散鋪裝在工作室角落中的古董藏品,與成長過程中無處不在的藝術熏陶,構建出一種自然而然的氛圍,成為昌殊走向傳統藝術的背景條件,更是他區別於一般制香人的殺手鐧:做香水香氛的人未必有我的文化底蘊,傳統制香師不一定有我靈活廣闊。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外界習慣把昌殊當做從小研習制香工藝的世家手藝人,實際上,成為香道師之前,他在企業里做了19年的設計。

2005年開始嘗試種香,確認自己足夠擅長並喜歡這件事之後,2011年著手籌備,昌殊正式註冊「三宜軒」,成為一名職業調香師。

如今的三宜軒,已是傳統文人香中有口皆碑的榜樣品牌。團隊同時為酒店商場提供香氛定製服務、與大眾消費品牌合作開發嗅覺識別系統,去年還推出香氛護膚品牌「馥棲」。

昌殊本人,亦因為對傳統文化與香道的精湛卓識而深受行業認可。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閑暇時昌殊喜歡寫字、畫畫、養花,勾描塗暈、灌溉理修,看似消耗時間,卻讓心得以沉靜。

傳統制香工藝是斷層的,要傳承這項技藝,有時無門可拜。

只有讓傳統進入自己的血液,尊重和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再將自己對時代與人性的理解打碎融入,方成正果。

要擁抱熱愛

同時博採眾長

昌殊不以價值論斷香料,對他來說,如何看待香料的本性更重要。把每一味發揮到極致,令合適的香料組合併煥發新生,是對自然界真正的尊重。

這不是一開始就明白的道理。

他曾經患得患失、完美主義、接近40歲才知道自己要什麼,制香的過程讓他明白了如何與人打交道,找到了通往自己的路。

有正在經歷婚姻危機的人到他這裡來品香,一番體會後茅塞頓開,決意回去珍惜生活。

類似的例子很多,昌殊從中看到香藝對好好生活的裨益,因而,他越發不希望這件事只是閉門造車的樂趣。

手藝人的新匠人精神:一生只為一事來

若要將它傳承下去,必須要與時代更好接軌,必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商業嗅覺,要讓它始終保有傳統的美,同時又不至於太生僻而被時代遺棄。

「我熱愛香道藝術,它由嗅覺起,卻不只是味道那麼簡單。香料有自己的性,順性而為,人會從中得到生命的啟發。

想讓更多人從中受益,只做個老老實實的手藝人是不行的。

經年累月打磨一兩件作品、開一兩場工作坊,覆蓋到的人群是很有限的,所以必須要品牌化發展。」

轉自《時尚芭莎》5月下專輯

編輯/顧文瑾

視覺編輯/丁佳佳

攝影/安傑 鄧熙勛

化妝/Timmy Danny

文字/月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