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月,撼人的冰河

五月,撼人的冰河

五月,正是南方草長鶯飛、北陲群山披綠的季節。然而,在大興安嶺深處呼瑪河呼中河段卻是一派堅冰炸裂、冰川冰谷陣容駭人的景象。近日,我們與大興安嶺和呼中的幾位攝影家走進冰河深處,強烈地感受到「瀚海闌干百丈冰」「一川亂冰(石)大如斗」等詩句,在這裡不免顯得有些蒼白,」雷人」」嗨翻」等網路語言才可以觸摸我們的感覺。

冰河之畔的呼中,被譽為」中國最冷小鎮」。不僅有記錄的氣溫為我國人居地區最低(零下53度之多),而且冰凍時間也最長(每年下大部分時間是有冰期):河床之下便是永凍層。故此,人們稱為」四季冰河」。每年十月至次年六月,呼瑪河畔的堅冰、流水(不凍河)、霧淞、紅柳,形態萬千,令人讚歎。六月以後紅柳逐漸變綠,在群芳爭艷中,冰河隆起、冰面炸裂、冰層堆積,又創造令人驚愕的神奇物象。

物象並不等於意象,」神奇的冰河」這種新聞性也並不等於藝術,只有走進審美感覺才可以打開藝術的大門。

感覺是走向一切藝術活動的起點。冰雪藝術也是必須通過感覺這個門窗才可以進入的。面對攝影表現的物象,視覺以外的各個感官無法抓住它的形態、色彩、只能以「感覺」的方式掌控它。各種感官信息的交流、挪移,也必須在感覺層面上。感覺可以把客觀世界的感情色彩最先反映給主體,促成審美意識的產生,進而促成藝術創作活動。

一、把表現對象放到自己的生活空間收集感覺信息。

攝影家的生活空間,就是情感空間。它是一個藝術感覺的加工廠。許多生活現象放到這個空間里,就享有了藝術感覺。

在主觀主義攝影中,藝術家個人情感空間與藝術感信息的聯繫表現得尤為突出。主觀主義攝影創始人德國攝影家奧特·斯坦內特提出攝影藝術主觀化、人格化、個性化的主張。這對我們正確認識攝影創作中的個人情感因素很有意義。

二、把表現對象放到社會環境中收集感覺信息。

一定的社會環境,體現這種社會生活的價值取向和發展傾向,表明生活的色彩和溫度。把創作素材放到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它們會產生特定的意義。正如這次拍攝冰河。

把表現對象放到社會環境中,可以通過縱向比較捕捉感覺信息。

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橫向比較,也可以找到藝術感覺。

三、把表現對象放到自然界各種物質關係的大背景中收集感覺信息

神奇美麗的大自然,是各種物質形式相互依存的共同體。恩格斯認為:「我們無一例外地生活在自然和社會構成的各種關係中。」我們攝影的表現對象,無論是自然界的還是社會領域的,作為物質存在形式,在大自然這個大環境中,肯定有它的特殊意義。這種特殊意義會給我們特殊的藝術感覺。

自然界的各種物質進入人們的精神層面之後,它們的聯繫也具有情感成分。

人文素材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也可以生髮出特殊的意義。

審核/隋安輝 責編/杜金瑩 製作/孫明輝(實習)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奮鬥理論圈 的精彩文章:

兼融南北 文采益彰——評荊桂秋花鳥畫

TAG:奮鬥理論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