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小二畫嘮:工筆畫中 學花鳥魚蟲技法

小二畫嘮:工筆畫中 學花鳥魚蟲技法

根據小二畫嘮語音直播整理收錄

我不是藝術的創造者,

我只是藝術的搬運工。

小二畫嘮,我們今天接著聊。

5.1

小二畫嘮

親愛的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咱們小二畫嘮的節目了,那今天也是咱們五一小長假的最後一天,大家應該都休息的挺好了,而且收穫滿滿吧。

明天大家已經過了好好的調整之後,明天能有一個更好的精神面貌去投入到工作當中,小二在這也祝大家明天工作順利。

那咱們今天也開始聊一聊咱們今天要講的一張畫,先講這個人,這人是一位元朝的畫家,是元朝四家之一,叫吳鎮。

吳鎮是一位元代畫家,大家也在我們多次的課程裡面也會講到,趙孟頫、吳鎮、黃公望、王蒙這是元四家。

吳鎮我們提的最多的,是看到什麼王翚、王原祁他們,會寫仿梅道人,仿梅道人其實就是仿的吳鎮,他號梅花道人,也是浙江嘉善人。

最擅長的應該是畫山水、畫墨竹,然後也學一些馬遠、夏圭的這些繪畫,也是一位集大成者。

那他最為有名的一張畫就是這個《漁父圖》,也是吳鎮的代表作,當然了,吳鎮的竹子畫的也是非常的好的,他的竹子是和文同也是相當於是同宗的,而且比較野逸,有野逸之氣。

之前我們講過,自然嘛,野逸的意思。

畫呢很清新,很簡單,就是一個四尺成條的一張小畫,也能反映出他的一種中國文人的這種我們講的一種風骨吧。

因為吳鎮年少的時候也學過很多的東西,學過武術,特別是劍術,也學過易經,所以他也有這種中國文人的高尚之氣。

而且這種高尚之氣與眾不同,貫穿儒釋道,讓他也是一位用現在的話來說叫文化學者,非常非常的有名氣。

在繪畫裡面也是,突出自己的特點,然後書法也寫得很好,那繪畫題材與什麼漁父啊,古墓啊,竹石啊,梅花啊,這些東西。

這個山水他就是學這個董元,筆法很強勁,有力,一看就是非常非常傳統的一種繪畫,老了就畫大寫意唄,畫的這種墨竹也是酣暢淋漓的,那我們先來看看這張畫。

大家看一下右面,右面這首詩,這首詩就是吳鎮寫的。

空洞圓無心,歲寒枝有節。

天寒日暮時,不改霜雪夜。

題款:梅道人戲墨

然後第二首詩的題款是湖南散人,那這個人是誰呢?

是清朝的一位收藏家,鑒定家,生於道光年間,也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鑒賞家之一。

這個是他鑒賞完了蓋的一方印,這種鑒賞印和詩,雖然破壞了畫的本身,但是對我們對繪畫的鑒定,和流傳有序這一塊也起到了一個很大的作用。

就是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才讓大家感覺到這是寫意畫,如果是工筆畫就已經非常的完整,每一筆從出枝,到行筆,到葉子怎麼長,他都是非常非常清楚和清晰的,這也就是寫意畫和工筆畫最大的一個區別。

而且這張畫可以說是吳鎮在比較放鬆的情況下畫的畫,戲墨嘛,所以就能把自己的這種文人的情懷,想要表達的東西,這種意境,完全表達出來,而且沒有任何的顧慮。

這也是繪畫的時候,我一直跟大家講的,我們把畫畫當成一種玩,才能完全地抒發自己內心所想表達的一些東西,如果要是太拘泥於這張畫的好壞,那你可能從一開始的時候就背了包袱了,這樣的話就有一些困難了。

所以我們在繪畫的時候,甭管去畫竹子干,還是畫竹子葉,還是畫竹子的小枝,都有一定的章法,所以大家畫畫的時候都要注意。

比如說在芥子園中,對於畫竹竿是有口訣的,就像我們畫樹一樣,我也跟大家說過,比如說它裡面有一句叫:竹竿中長上下短。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畫這個竹竿的時候也要注意,它上面和下面都是短的,中間的主幹是長的,不能畫成都一樣粗,或者是說底下粗,上面短,或者是一樣長,或者是底下長,上面長,中間短,這是不行的,這是中國古人對竹子的規律的總結。

再比如,後面會說:只需彎節不彎干。

這個節兒,每一節是可以彎的,節與節之間是可以彎的,但是這個干是直的,干是不能夠彎的。

這是畫竹子,那點這個節,古人也有一些說法,比如說「干成先點節」,畫完枝幹了,馬上就要點枝幹與枝幹之間的這個節,濃淡要分明,一定要分清濃淡,不要是乾和節都分不到一塊了,都一樣重這樣也不好。

這都是按這種自然規律,所以大家在畫這些畫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要把這些口訣都要背熟。

然後古人還會講,畫竹子的竹葉的分布,這些東西的分布應該怎麼分布,上面就會寫,安枝分左右,切莫一邊偏,不要往一邊偏。

後面講「雀爪先知,全行見筆端」這是講畫的時候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姿態,然後畫的葉子還要見筆端嘛。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要是不願意畫工筆,那也沒辦法,我們只能去畫寫意,那畫寫意的時候我建議大家去準備一下芥子園的「梅蘭竹菊」,把這些口訣都稍微背一背,看一看。

哪怕不背,我們把它了解一下,畫中國畫的就像學中醫藥一樣,會有湯頭歌,這些口訣也就是跟那個起到一定的中庸。

所以大家在畫竹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大家看這張畫,作者基本上就是疏密的關係和葉子的布局,包括葉子,大家看,他這種葉子沒有像我們朋友畫的都是帶飛白的,沒有帶飛白的。

所以還都是比較飽滿、圓潤的,根據畫不同的竹子嘛,畫雪竹的時候我們要帶一些飛白,我也建議臨竹子的朋友可以臨一臨這張畫,這張畫的高清圖也會發到咱們的免費的群里。

那今天就跟大家簡單的聊到這,咱們明兒見。

5.2

小二畫嘮

親愛的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咱們今天小二畫嘮的節目了,今天是5月2號,也是大家五一假期後上班的第一天,上班的朋友是不是覺得有點累呢?是不是假期綜合症犯了啊?

那今天小二畫嘮放鬆一下吧,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一張宋畫,宋畫聊什麼呢?聊一張工筆畫,那工筆畫裡面不僅僅是工筆,工筆裡面還有寫意的成分。

很多朋友說,工筆畫畫的特別僵硬,特別死板,怎麼辦?

簡單,這張畫叫《鶺鴒荷葉圖》,鶺鴒就是鶺鴒鳥,也叫《枯荷鶺鴒圖》,因為這張畫就是畫的殘敗的枯荷葉。

這張畫不大,畫上就一隻大的葉子還一隻鳥,然後底下配了一些短短的殘的荷梗。那麼我們首先來看看這個鳥,鳥有它自己的名字,鶺鴒。

這種鳥還有個俗稱,叫張飛鳥,就是黑和白分的比較清晰,白白的肚皮,身上有一點點的這種黑,包括它的飛羽和尾羽上的這些黑,是這種黑白交替,窩在枝頭上尾巴很長,經常會搭到水面上,所以也叫點水雀。

因為它的尾巴就不停的來回在晃,這也是它的另外一個名字,點水雀,這也是屬於國家保護的,明令禁止捕殺的,而且屬於國家級保護的鳥類。

古人對這些鳥的觀察是非常非常仔細的,你看我們之前講的戴勝鳥對吧《幽篁戴勝圖》,趙孟頫畫的,那個戴勝鳥非常非常好看。

那這個鶺鴒也是,它不大,非常小,頭頂一塊黑,然後嘴巴又細又長,尾巴翅膀都非常非常的長,很有意思。

因為它整個身子看了之後,黑白配,然後像京戲裡的張飛的臉譜,所以也叫它張飛鳥。

我也可以跟大家提個建議,就是我們現在講了這麼多宋畫了,也講了很多的鳥,這些不同的宋畫裡面不同的鳥,大家都可以拿出來單臨一臨,這樣對大家畫工筆畫是有很大幫助的。

因為不同的鳥有不同的畫法,有不同的樣子,不同的姿態,大家如果有機會做一個整理和梳理,是對大家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那我們來看看這張畫,首先我們看看這個葉子,殘荷,留得殘荷聽雨聲,霹靂啪啦霹靂啪啦的雨打在殘荷上的聲音。

我比較喜歡畫殘荷,特別是我念書的時候,為什麼喜歡畫它呢?也是殘荷的一種精神,也是一種中國文人的風骨,一種文人的氣節。

當時我及得他們不喜歡去畫那種綠的荷葉,盛開的荷花,就喜歡畫那個殘了吧唧的荷葉和爛了吧唧的蓮蓬,這是當時的情況,可能也表現出當時的內心,就是比較頹廢,可能他們那時候說搞藝術的,就是藝術生,都是比較頹廢的。

說藝術生遠看像撿破爛的,近看像逃難的,再一看是要飯的,仔細一看,昂~是美術學院的。

這就是那時候對我們的一個評價,也難怪。

再看一下,這個葉子都是很爛的,而且這枝鶺鴒鳥它抓住了荷葉的莖,荷葉的桿,而且這個荷葉的桿大家看是不是這麼結實。

其實大家可以去實際看一看,這個荷葉的桿其實是非常非常的結實的,鳥一抓上去之後是在晃的,非常非常有彈性。

而且這個鳥大家看,它一回頭,一轉身,非常非常的專註,這個專註把這張畫形成了一個勢。

這個勢是什麼呢?大家看這個荷花和這個荷葉,是又右下直接拐到左上的,然後這個鳥從上到下都是往左下走的,形成了一個交叉,而這個交叉又是長短的結合。

這樣的,就把這張畫有機的給它破掉了,不至於一張長的荷葉把這張畫撕破了。

然後大家看這個荷葉下面又出了一枝,這一枝是什麼?他沒有形成一個米字型,我們畫荷花,很多朋友畫寫意荷花,也有很多朋友畫工筆荷花,那就不知道這個桿應該怎麼穿插,那我就跟大家說,我們有兩種是最好的穿插方法,一種是又字形,就這種簡單的穿插,還有一種就是女字形。

這種女字形的穿插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大家看,這種有長有短的穿插也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

而且作者在畫的時候,這個荷葉和荷桿,他都沒有用重墨,都沒有用粗線勾,為什麼?

因為它是殘荷,它和盛荷,和綠色的荷葉是沒法相比的,綠色的荷葉是有厚度的,是有韌性的,是肉肉的,是非常堅硬、挺拔、綳綳的那種,所以我們那時候用的線應該是圓潤、挺拔的線。

而這個荷葉是殘的是破的是秋天的是老的,是很薄脆薄脆的,恨不得抖一抖「噼里啪啦」這荷葉就下來了,就碎了。

所以作者在勾線的時候,大家看,荷葉的葉桿是用很細很細的線,而且很淡很淡的線來勾的,這點就是要體現出它的質感。

然後再回到這個荷葉上,我覺得荷葉是這張畫上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精華,除了鳥就是它了。

那它和鳥形成了一個對比,而這種對比就是工和寫的對比,工,鳥畫的非常非常的工細,而這個葉子就非常非常的寫意。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葉子。

大家看我圈出來的地方,葉子是進行了一個分染的,看到了嗎?

分染到一個什麼程度呢?這個葉子是有窩窩在裡面的,葉子也是要分凹凸,然後他把葉子的凹凸分染完之後,也是尋求了一個規律,就這個葉子它沒有完全的干透,最裡面還帶了那麼一點點的墨綠色。

那他的墨綠色就沒有用綠染,用的什麼呢?這個荷葉他用的是赭石,赭石染完了之後他稍微加了一點點的花青,這個時候就稍微有一點點的偏綠色,這個就是用傳統的分染的方法把它染出這種凹凸。

染出這個葉子的凹凸之後,他還要畫出這個葉子的殘破和殘敗,那這個葉子的殘破和殘敗,他是如何表現的呢?

那這就要說到我們今天說的方法,就是積色的方法。那說到積色,讓我們想到的就是積墨和它相近的。

積墨是什麼方法呢?就是第一遍墨幹了再畫第二遍,第二遍墨幹了再畫第三遍,這樣層層累加的墨就很重,但是累加完之後,它的層次是很清晰的,這就是積墨法。

我們也講過畫中國山水畫積墨法用的最好的一位大師,李可染先生,他的積墨法就用的很好。還有誰?就是李可染先生的老師,黃賓虹。

這兩位先生都是把積墨法用到了極致,那這張畫就是用積色的方法,不是用墨,而是用顏色,一點一點的積出來畫出來的。

那怎麼畫的呢?首先也是勾線,大家看,我們看這個葉子的線,他沒有用挺拔的線,我們先來看一下圖。

我們先來看這兩種線的不同。用紅色圈出來的線,我們講還有一點點的顏色,還有一點點的彈性,但是到了下面大家看,這線就是那種枯敗的荷葉的那種,有一點曲曲的那種線。

大家等到今年秋天,可以去池塘里看一看,枯敗的荷葉的葉脈是什麼樣的,古人就畫成了什麼樣。

然後古人就開始要積色,那顏色怎麼畫?那荷葉的主顏色是什麼丫?黃和赭石對吧,那就要畫一些黃上去,然後再畫一些赭石積上去。

積上去以後呢,就是畫一遍,等干之後再積兩遍,再積三遍,或者是這個地方我是用水筆先慢慢給它點出來,把這個水線留出來。

然後不用分染,就等它自己干,有水漬的印。一開始用淡一點的顏色,然後到了外圍的時候,外面的地方,重的地方,等它幹了然後再加一點點墨,讓它的層次分得更清楚一些,內容更豐富一些,這樣一整張的荷葉就出來了。

這個我們說著簡單,其實畫的時候還是挺不容易的。

得一遍積出來第二遍再積,第二遍就不一定非得在第一遍的基礎上重新畫,比如說第一遍都畫出來了,是12345,第二遍我還要12345,不一定,第二遍可能256789。

所以大家看,這種方法不是重複的疊加,而是在每一次畫的時候都有顏色的不同,然後放到新的或者是舊的某一塊地方的時候,做一個這種積色的延展,然後把這個所要表現的物體的外形、外輪廓,給它表現出來。

其實有一些像沒骨的意思,你看這個殘荷沒有勾出外輪廓線,它只有葉脈,外輪廓是用這種積色積出來的,所以這樣也能表現出這個荷葉的殘敗。

這張畫畫的還是非常非常好的,非常非常的精緻和精細。這個鳥自不必說了,畫的更是很精緻,特別是嘴呀爪子哎呦這些地方,雖然黑了那麼一點點,但這一點點黑就起到了一定的分量。

別看這個鳥它本身是固有的黑白花的,但是它這個黑在整張畫中起到一個分量的作用。

比如說這個鳥,它脖子這一點,頭上這一點,嘴巴這一點,尾巴這一點點黑,雖然不重,但是在整張畫面上來起到一個穩定的作用,如果這些都淡了,荷葉再淡,一朦朧啊,整張畫就灰了,就不好看了。

所以古人在這方面,在墨的層次上,在墨的把握上,還是很注意、很講究的,所以我一直也跟大家說,大家畫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墨色,墨色不能隨便用,特別是重墨,一定不能隨便用。

要用的時候,怎麼用啊?就是先從淡的開始用,然後不夠的地方稍微重一點墨,不夠的地方稍微重一點墨,這樣就可以了。

然後這張畫也是找不到作者,佚名,找不到人了。畫的還是挺好的,大家可以看一看,學一學,整個宋畫的特點其實就是微觀精緻,適合我們初學。

這裡的初學課不是指初學工筆畫,而是初學繪畫,初學工筆畫技法,染色接色那是初學技法,像這個是適合我們初學的技法都學會了,然後開始走上這種臨摹階段的朋友才適合。

那好,今天的小二畫嘮就到這裡了,我們明兒見。

5.4

小二畫嘮

親愛的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大家想我了嗎?昨天沒有和大家聊天,今天我又回來了,昨天出差在路上,就沒有跟大家聊,那今天我們把昨天的補回來。

今天的接著跟大家叨叨一下,咱們聊聊畫。

那今天聊什麼畫呢?今天咱們講講跟魚有關的畫。

咱們很多朋友一直也都在畫魚,畫了很多魚,紅色的魚,黑色的魚,不同顏色的。

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古人怎麼畫魚,這個魚在中國畫里又有什麼不同的寓意。

咱們先來看看這張畫。

畫的名字很好記,《春溪水族圖》,春天溪水裡的水族,這是淡水裡的,不是海水裡的,不是東海龍王這之類的,而是小溪里的。

而且是春天的,春天的水溪里是什麼,是非常的熱鬧的,什麼都有,大魚小魚小蝦米,什麼都有。

那咱們看看這張畫,大家可以數一數這張畫里有幾條魚,反正我是數不過來,大魚就三條,然後剩下還有好多好多的小魚。

而且魚的姿態還不一樣,那按照咱們看畫的節奏,咱們肯定會說,看畫先看章。

這張畫基本都不用多說了,大家看都看到了,一看這種裝裱的形式就知道 ,乾隆皇帝的,左邊是他配的御制詩,然後中間他蓋的三方寶印,「八徴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古稀天子」。

然後畫上還有很多的印,比如上面寫著「三希堂精鑒璽」,然後還有「宜子孫」,「乾隆鑒賞」,「宣統鑒賞」,這一堆璽,光乾隆的就佔了好幾方印。

那為什麼皇帝都喜歡這張畫呢?首先我覺得,是春天,春天生機盎然,勃勃生機,驚蟄之後,小動物們都出來了,然後這些水裡面的這些水族們也都出來了,改繁衍的繁衍,該出來轉一轉的出來轉一轉,不同種類的魚都出來聊聊天,一冬天了,就趴著沒動,「你吃的好嗎?餓了吧?咱們今兒吃什麼?吃的小蝦米,還吃點小蠓蟲去?」他們也得聊聊天。

之後呢,這三條大魚也分大中小號,魚的種類也不同,最大個的魚,大家看著像什麼?

很多朋友說,這大個的魚像鯉魚。我乍一看也像鯉魚,後來我就發現它不是,為什麼?

大家可以看一看,它的魚頭是很大的,而且魚嘴還大。

而且這個魚嘴還是這種上下翻的,有朋友經常釣魚的,或者經常吃魚的應該對這個魚很了解,鰱魚。

鰱魚,這是咱們四大魚種之一,很多,身子白白的。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四大家。

然後再往下,下面那個大家一看就知道了,特別是安徽人,我的朋友只要一吃這個魚就說:「哎,小二,咱們去吃臭厥魚吧。」當時我就想把他撅一邊去,沒錯,這是桂魚。

桂魚旁邊那個亮肚皮的,扭身子的,那個大家一看也都知道了,鯰魚,別人都說我長得像大鯰魚,我研究半天,我跟它哪兒長的都不像啊,好多人都說我長得像大鯰魚,說我嘴大,嘴大吃四方唄,要嘴不大的話,怎麼跟大家聊小二畫嘮啊。好吧,姑且認知吧。

就是這三種魚,這三隻大魚組成了一張畫,這些小魚呢,身邊有一群群的小魚是來補這三個魚形成的空。

那我先說說了,魚在中國一直以來的寓意吧。

先說一個好玩的吧,大家都見過楊柳青的年畫吧,倆娃娃抱兩隻魚,各抱一隻魚,這其中就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兒。

當年的同學,一個是雙子座,一個是雙魚座,倆人談戀愛了,後來我就說「你倆要結婚了,我什麼都不送你了,我就送你們倆一張年畫,楊柳青的兩個娃娃,然後抱兩條魚。」

雙子座和雙魚座結婚了,這個是當年的一個梗,現在都不好笑了啊,後來他們倆也沒結婚,這事兒就沒送成。

但是確實這個魚在中國象徵著寓意非常非常的深,大家想一想,在這個博物館裡我們看到一個魚盆,這個魚就已經有了,古代人類到現在都是逐水而居,我們的一條母親河一條父親河,長江和黃河,裡面都有魚。

那人們對魚的這種關切這種喜愛,那不僅僅是它養活了人,而更重要它也有一些延展的寓意。

魚象徵著平穩繁榮喜慶繁衍,陳勝吳廣起義,當年都是從魚肚子里剖出來一個黃綾上面寫的「陳勝王」對吧。

什麼呂洞賓,這被狗咬的也愛吃魚,說愛吃魚的人都特別特別的聰明,到底是愛吃魚眼的人也特別聰明。

那魚還能給我們帶來美好的祝福,年年有餘,吉慶有餘,是吧。都有好的寓意,魚躍龍門啊。

所以魚在我們生活中是特別特別重要的,而且魚的造型,魚鱗啊魚尾巴啊這些紋路啊,這種流線型就特別特別的美,放到我們的生活中讓人看著就那麼舒心。

像我們古代的玉佩,大家看到的裡面都是有魚形的。在唐朝有這個規定,就是多少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帶魚型的服飾,叫魚服,配到腰上,一直到了宋明也都有的。

那這個魚和荷花放到一塊,連年有餘。

然後魚還有一種,我們中國古人對什麼很看重,生命、繁殖,人類的傳宗接代,非常非常的在意,因為魚兒的繁殖能力就特彆強,一次甩子成千上萬的,這個也是我們中國喜歡的,多子多福么。

當然了男女朋友,夫妻之間也有,叫魚水之歡,也寄託了這種男女之間的這種感情的在裡面。

那魚躍龍門更不用說了,平步青雲是吧,由質變到量變的一個過程。

而且魚還有一句,它通玉,金玉滿堂,也有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中國人對魚,在魚身上寄託了太多的吉祥如意的這些美好的寓意。

所以現在還在繼續的流傳,仍在使用,也是一種傳承。

這些也就是魚在我們中國傳統裡面的寓意,當然畫到畫里,它也有它的寓意。

這三條大魚在中國畫裡面還有很多的寓意,比如說,有的人認為,一條代表著父親,一條代表的是子女,一條代表的是故鄉。

什麼故鄉呢?故鄉就是我的這個鄉音不改,這個畫這條魚的意思就是對故土的熱愛,對故土的牽掛。

然後還有就是子女,子女也就是對生命的延續,對血緣的傳承,還有一個就是感激父母,天地間最偉大的愛,就是父母給的,這也就是這裡面的意思。

當然了,這個只是這麼一說,當然有的人也會講九鯉,九條鯉魚,九條鯉魚也是代表這種財啊,旺啊的意思。那咱們就來看看這張畫。

我們先看這三條魚的姿態是不同的,扭動的姿態是不同的,然後它們在水上下的關係也是不同的,展出它們的這種形質也是不同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就是畫家要表現這水不是死水,不是靜水,而是動水,只有在動水裡面,魚兒才會這種自由的隨便的這種遊動。

大家想一想,我們在看池塘里的魚的時候,都是成群的,這一波那一波,擺著尾巴,沒有那麼多翻著身子鬧著的,這就是靜水中的魚。

那在動水中的魚就肯定有上有下,它的姿態是很多變的,因為水沖著它,它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去游。

它只能跟著水的姿態上下左右的遊動,這就是我們感覺到的流動的水,春溪水族圖么,春天的溪水有活力,雖然沒有畫出來水,但是把這個水的這個動態通過魚的姿勢已經全都畫出來了。

所以這一點是這張畫最有意思的地方,我覺得也是乾隆皇帝為什麼蓋了這麼多印,看了那麼多回,也覺得這個畫的太好了,沒有畫水,就已經把水完完全全的表現出來了。

所以這也是中國繪畫的高深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這張畫好就好在這幾對魚的姿態是不一樣的,而且有上有下,有左有右。

然後就是旁邊的這些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姿態也是不同的,而且還分上下,上面那幾個小水瓶,那個就是在水面上的,而底下的幾個水草就是在水下的。

水上的重一些,水下的淡一些,用這種濃淡的形式來表現出上下的一個關係。

大家再看看,這個魚畫的非常非常的細緻,每一個鱗片都畫的非常非常的到位,用了什麼方法呢?

用了正而八經的工筆畫的染色方法,這個分染是非常到位的,先是勾線,大家看魚身上的先是勾線。

然後勾完線之後大家看,這個魚還是分凹凸的,而且這個魚整個身子是鼓起來的,為什麼會鼓起來呢?

大家虛上眼睛看一看,其實這個魚從眼睛往後有一道線,這一道線是比較高出來的關係,而不是平染的,其實是染高的,一直到尾巴。

這兒其實用了一點點染高的方法,先分染魚鱗,之後在同染一個魚背的時候,它有些地方用了染高的方法,把這個魚的魚脊就染出來了。

染出來之後就特別的清晰,我們看到很多朋友畫的魚,都是特別平的,我也在說這個問題。

今天正好講這張畫,大家可以參照著張畫來畫,不要畫那麼重,重的話這整張畫就稍微有點悶,有點笨,有點僵硬。

然後桂魚就淡淡的,就相應的做一些減法,我們來看一看。

大家看,這個桂魚就沒有鯰魚畫的那麼清晰,特別是魚的身上的墨色沒有分染的那麼重,為什麼呢?

本身這個桂魚的顏色就淡,有點淡綠淡黃的感覺,然後它的分染也沒有像上面這條魚分染的那麼細緻,它只是勾完線之後,做了一個大體的整體的分染,在魚嘴上魚眼上稍微做了一些文章,稍微動了一下。

然後就是以勾線的形式,而且這個線勾得非常非常的靈活,輕鬆,不是特別的死板,這樣的話這個魚的姿態就很好,很輕盈了,如果他用重墨或者是粗線,那這個魚就笨笨的,就不好了。

那再一個就是這個大鯰魚,這個魚背沒有畫,因為魚背很黑,畫出來就很重,在畫面上就顯得不好了,畫的是魚肚子,因為大家都知道,鯰魚肚子是白的,對吧。

就直接畫一個擰過來的大鯰魚,之後在它背上和尾部稍微分染了一下有一點黑的,然後稍微用線勾了一下鰭部和尾部,把它絲出來。

所以這三隻魚的染法是相同的,染色的技法是相同的,但是他的主次和再此,是分得很清晰的。

所以我一直說,我們有些朋友畫畫不分主次,而且說了都不聽,他們總認為前面要實的,後面還要實的,不能都實啊,該虛的地方還是要虛的。

然後,這些就是我們剛說的,用工筆的方法去畫的,而這些技法其實都是相對很簡單的,在中國古代技法的東西不像現在,很多朋友都去追求這個技法怎麼畫,那個技法怎麼畫。

技法追就追了唄,我覺得如果是我們初學的朋友,畫工筆的朋友,可以沒有問題,我覺得技法是肯定要掌握的,就像我們炒菜一樣,你肯定得去知道油鹽醬醋要怎麼用。

那把這些技法都掌握之後,然後你再去做菜,再去畫畫對吧,再去臨摹這些好的東西。

那我們說完了這張畫用工筆的方法畫的地方,那我們還有寫意的方法去畫的,那是什麼呢?就是這些水草。

這些水草都是非常非常的寫意的,而且是用這種沒骨的方法畫上去的,然後還有一些積色的方法。

包括這個小浮萍,都是用的這種簡單的,比較容易掌握的方法,而這裡面的小魚是為了搭配著,表現一個聚散。

比如說我們以大魚斜切,右下角這塊要聚啊,因為它都是小的,都是散的,所以它要聚到一起,然後那這個大魚呢,它是空的是大的,一個,所以就要形成一個對比。

而且這個對比就是我們講的,畫面的一個平衡,然後除了平衡之後我又講了什麼呀?就是疏密關係,疏密關係是什麼?

就是我們中國畫講的「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而這個疏密關係不是簡簡單單的這聚那散,這多那少,而就是通過這樣的一張畫面,一個大的魚佔一個大的空間,但是它對應的,要達到平衡,就是要一堆魚的東西,包括一堆小魚,然後還要有一些水草,這些都是細碎的東西,組成一個大的,一團和它進行一個對抗。

這個對抗就好像打架一樣,你出一個五百斤的大力士,那我就出五個一百斤的人跟你對著干,這樣能達到一個實力的均衡。

而不是你出一個五百的,我出倆一百的,那我還是空,還是虛,還是不平衡,平衡這兩個字,不僅僅能用到繪畫上,還能用到任何方面。

比如說我們寫字也是一樣的,一個左右結構的字,我們也是要達到一個平衡,大家能明白吧?

就像做飯一樣,鹽多點了擱點菜,鹽不夠再放點鹽,這都是一樣的關係,在繪畫上寫字上也是一樣。

那好,今天咱們的小二畫嘮就到這裡了,咱們明兒見。

5.7

小二畫嘮

親愛的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咱們小二畫嘮的節目。

在聊畫之前給大家做一個預告,從明天開始到星期天,咱們小二畫嘮就在這六天的時間中咱們做一個特輯,是什麼呢?就是《小二帶你去採風》。

從明天開始,咱們就出這個節目,這個節目每天就不是八點鐘了,會抽一個不固定的時間,我會艾特大家。

大家會在我參觀的什麼博物館啊,或者是在採風的路上啊,或者有畫家在畫畫的時候啊,我會拍一些照片,完了之後再跟大家聊一聊。

如果方便,我可能還會請一些畫家來聊一聊,這都有可能,這個咱們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定。

如果沒有聽到直播的朋友也不用著急,咱們可以聽回放,咱們這六天都在這同一個直播間,咱們跟大家聊一聊,看一看,我採風路上的這些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所畫。

也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來看一看,繼續關注咱們小二畫嘮的這個特別節目,這個特別節目還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大家也都看一看。

今天咱們將一位我最喜歡的畫家之一,近代的,他是誰呢,天天聽咱們小二畫嘮的朋友一定知道,陳少梅。

中國近現代的一位特別特別出名的畫家,是原來天津美術學校的校長。

他畫中國傳統的中國畫,那就不是說好了,那就是領袖,而且他還任當時天津美協的主席。

他的作品到了一個什麼程度呢?可以說他的作品已經可以說是最帶有古意的內容。

你想,十七歲的時候他就成為了畫壇的骨幹,二十齣頭就已經是天津畫壇的一位領袖了,都得到他那去拜碼頭的,只可惜英年早逝,五十四歲就去世了。

他的家庭也確實是非常注重文化的,像這種人就一定,你看他的畫,你就知道他非常非常有學問的,有學養,而這種學養不是一天兩天,你光靠畫技能夠解決的。

而我們的中國畫很多是畫外的東西,畫外的東西是什麼?那就是學養。

就像我的老師以前跟我聊過一句話,就是說,哎呀,畫技是形而下的東西,畫外文化這些東西是形而上的東西,你有了文化之後你的畫才能畫的好,你的畫畫得再好,沒有文化的支撐,也就到頭了。

你要真的想像文人畫那樣,是不可能的。所以說陳少梅他的父親,光緒年間的進士,一家子都是有文化的,他從小在父親的教育下,學習詩賦啊,學習寫字啊,受到了深深的傳統文化的熏陶。

而且他從小就酷愛繪畫,這個東西有時候也是天生的,他從小就喜歡這個。

然後年輕的時候就嶄露頭角。然後他這個人的人緣也不錯,聚集了一大批的畫家,這一批畫家還尊他為老大。

這樣的,他不僅人緣好,自己畫的也好,而且自己還用功,這樣的話他的畫就被大量的收藏,特別是他的傳統山水畫、人物畫。

可以說已經不僅僅是嶄露頭角了,可以說是已經蓋了帽了。

像這種非常非常有才華的人,才華橫溢的人,離著老遠都能聞著藝術的清香啊。就像咱們說的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逃難的,仔細一看是美術學院的。

像他這種就不用看,直接就聞著味就來了,太有才了。但是老天就把他收走了,四十五歲的時候,因患腦溢血就病逝了。

他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其實是非常非常大的,誰受到他的影響?包括他們學生的,劉繼卣。

甭管別人,至少我看到他的畫之後,我自己會有一種感覺,就是說,哎呀,特別想去學他的東西。

像這種畫,特別適合咱們這種初學者,這種初學者到一個什麼水平呢?就是說我已經掌握了繪畫的筆法、墨法,我能畫出樣子了,然後我再深入的學習的時候,那就是陳少梅。

我也把我自己的一個繪畫的經歷我也跟大家聊一聊。

因為我畫畫的時候也是,就一本芥子園,那時候沒有高清圖,那時候只有書,然後這張就是寫意畫,只是畫的比較工細而已。

那畫的好,那怎麼弄,我把芥子園臨完了,我把這個書也臨了,那我還想再深入的去學習。

那我知道一個問題,就是芥子園的東西是刻出來的,書上的東西再好也不是很清晰,那比如說像我以前學的什麼四王啊,沈周啊,他們有一些東西還是比較的概念。

那我要學的是什麼?是這種真正的一棵樹它的轉折的細緻在哪。

我有一天我在同學那,那時候說實話能找著兩張高清圖真不容易,一天我突然找到了這張高清圖,我真的是愛不釋手。

從那以後,我就把這張畫當成我的一個範本,我也跟大家說,我的好多畫里都見這棵樹,只是稍微有一些變化,松針有些變化,樹枝有一些變化,主幹有一些變化。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就是這張畫影響了我,首先第一個他影響我哪了?

第一個,讓我知道了樹還可以畫的如此之細,細到什麼程度?你的鱗片的結構,明暗關係,然後樹的癤,包括小枝大枝分枝,然後枝椏,還有松針。

這張畫大家可以放大,看這個松針是怎麼畫的,松針完了之後,接著松針的染色用花青染色,花青染色濃淡乾濕的變化,層次的變化,顏色的變化。

這一棵樹,就把這些結構、層次、前後關係全部都交代的非常非常的清晰。

完了之後,咱們再看右邊這棵樹,右邊就是一個陪襯,那陪襯的話它就沒有那麼複雜,伸出來一點枝,伸出來一點葉,相對的陪襯一下。

整個顏色也淡一些,主次關係也弱一些,這個樹臨了幾遍,臨了幾遍之後自己慢慢地發揮就成自己的了。這是一。

二,就是下邊的這個石頭,這個石頭的這種皴法。以前也搞不明白這個石頭它的層次是什麼樣的,應該怎麼畫,但這張畫給你交代的很清楚。

清楚到一個什麼程度啊,亮面怎麼皴,暗面怎麼皴,石頭與石頭之間的接縫怎麼皴,皴出來之後這個墨還不重。

為什麼我一直跟大家說,不要著急用重墨,就是這張畫,你看這張畫雖然有重的,但是他重的永遠都是那麼一兩個點上稍微重一點,其他的全是在重墨的基礎上,有淡墨,淡墨又分了很多層次的這種變化。

然後石頭大小的變化,大兼小小兼大,一塊大石頭裡就這一棵樹,下面一堆大石頭,大石頭還分大的小的,這種大兼小的這種變化。

所以這個就臨出來,之後就臨小的,那小的就更有意思了,小的和小的組合,小的和小的搭配,小的配完了之後後邊一個坡,坡上坐人,這個坡又怎麼處理。

所以你看完之後你就會恍然大悟,豁然開朗,你臨了芥子園了,你臨完沈周的,臨了四王的,你臨完之後,你再臨陳少梅的,你就會發現,昂~明白了!

那可能每個人不一樣,可能大家臨別人的也能霍然開朗,可能這是量變質變的結果,有可能這個就像相對象一樣,你看她不好看,我看她就好看,可能有的朋友覺得陳少梅我就不喜歡,就不喜歡他工整,我可能就喜歡寫意一點的,我可能就更喜歡八大山人那樣的。

這個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從中領悟的東西也不同,可能我以前畫工筆畫的多了,可能看到細緻東西,就想再往裡看;可能有些人我就是這種性格,我就是愛畫寫意,你陳少梅的我就覺得累,我不願意畫。

當然,每個人的學習的角度、觀點、出發點、認知,認識、學識,學養都不同。

那自然他看到一張畫,那對他的影響自然也是不一樣的。我說那麼多,可能很多朋友會覺得沒有概念,那有些朋友可能學了一些,胡老師一說,我覺得,有概念了。那這個就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用我媽嘛的那句話說: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這張畫到底對您有沒有幫助,您只有真正的看了之後,您才知道對您有沒有幫助。

還有就是,我為什麼要說這一張畫幫我解決了好多的問題,問題出在哪?解決在哪兒了?不僅僅解決了樹,不僅僅解決了石頭,還幫我解決了搭配的這些東西。

我一直跟大家講,把樹畫好,把石頭畫好,畫完之後我們要畫什麼,緊接著我們就要畫這些環境的營造,那這個環境營造是什麼?

你光有樹,有石頭,你沒有草啊,你沒有水呀,大家看就是陳少梅這幾塊石頭,周圍配的這些夾葉的樹。

大家看,夾葉的葉子都是不同造型的,這一下叫我豁然開朗啊,甭管你是畫成平面的也好看,甭管你是畫成凹凸的也好,你看完他的畫之後,你自己會覺得,原來是這樣畫的,我明白了。

它可以插在石頭哪,可以插在石頭什麼地方,可以配在什麼位置上。

這張畫對我的影響最深的地方,也是非常大的。然後就是水線,光留白這不是一個辦法啊,那有時候也需要畫畫水呀,那這張畫的水也同樣畫的非常非常的清新自然。

而且這個水它還有一種勢,那這個勢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講的中國畫的線,那個線一定是不斷的,雖然你感覺這個線是有頭有尾,但是他起手的時候,進線你就會覺得是在空中划過,然後他收筆的時候,他同樣也是起手,也是筆雖收,但勢還是出去的。

這種感覺就讓你會感覺到,原來中國畫的寓意這麼高啊,不像一根線有頭有尾,像我們畫的數學上講的叫線段,而它就像兩頭都沒有完一樣。

所以大家想想,這種天人合一的繪畫方式和景象的營造,是中國人獨一無二創造出來的。

而這種中國畫的散點構圖,這種經營位置,也是中國人的這種博大的胸懷,海納百川把他包容進來。

我們講,西方不叫山水畫,它叫風景畫,而風景是有透視的,雖然它是很科學,但是它只能畫一點點,畫某一局部,而不能像我們什麼《千里江山圖》這類的長卷,《富春山居圖》啊,像這種。

雖然長卷影響了它的高度,但是它發散的是我們中國人的博大的胸懷,一個寬度。

而這種寬,給你的影響,那就不僅僅是這個山的高,雖然這個高在長卷上受到了局限,但是它的寬讓你產生了無限的聯想。

所以你看,我們中國很多繪畫,很多都是長卷,那為什麼長卷這麼難畫,或者說把這個高度都限制了,那為什麼很多畫家還是畫長卷。

而且長卷的知名作品是這麼這麼的多,除了把玩的作用,更多的是畫家的一種胸懷。

所以我也想畫長卷,雖然胸懷沒有畫家大,總要拿古人跟自己比一比,哎呀不太要臉。

所以我也跟大家說,這就是我從一張畫上學到的東西,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在拿到咱們高清圖的時候,很多朋友不是都買了高清圖嘛,咱高清圖還在打折,大家拿到高清圖之後就慢慢的品鑒,看,總有一張能打開你的心扉,能讓你喜歡上,讓你從中所學的。

就像相對象一樣,總有一個姑娘會讓你看上,讓你怦然心動,那個時候可能就是你要進步的一個開始。

所以我跟大家說,高清圖對大家的學習是一定有幫助的,所以我現在沒事,天天都去翻高清圖,我手機里有好多好多的高清圖,然後我定期都去畫,為什麼?

就是因為現在學習的時間,看書的時間都是破碎的,那怎麼弄,你就把這種破碎時間拿出來,你自己欣賞一張畫,你看這張畫哪好,哪不好。

古畫也不是所有的畫都好,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它好的地方我應該吸收哪,怎麼融入我的畫里。

我學了之後它就變成我自己的東西了,別人就拿不走了,放到我的畫上為我所用,這就是高清圖的作用。

我可能覺得這個樹畫的不錯,這個松畫的不錯,這個石頭畫的不錯,然後給它拼一拼就成了我的畫。

這就是我以後想給大家說的,創作。

很多朋友問我,哎呀,我畫工筆畫也好,我畫寫意畫也好,我只會臨摹不會創作,那我創作的第一步應該幹什麼?

我就跟大家說,創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先讀畫。

就像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小夥子像結婚,想找一姑娘結婚,我想找個姑娘結婚。

那在這之前,你得先知道什麼是好姑娘,你想找的是什麼樣的,你得聞香識女人啊,對不對。

這樣你得有了解才行,同樣畫畫也是,畫畫這麼好的事兒,這麼優美的事兒,這麼高雅的事兒,那我們得先讀畫,知道什麼好,什麼能用,什麼能用到一起,對吧。

就像炒菜一樣,各種菜都很好,都是好東西,都是農家肥種出來的,還都是很有營養的,但是你得配,那這創作怎麼弄啊,就像配菜。

把這家的石頭那家的樹拼到一塊,這家的草這家的水拼到一塊,那就挺好看,挺整體的,那這就是創作的第一步。

所以很多朋友問我,如何創作?我就跟大家說,先搞第一步。

那好,今天就跟大家聊到這裡,咱們明兒見。

5.14

小二畫嘮

親愛的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小二畫嘮又回來了,大家想我了嗎?好多天沒跟大家聊天了,今天我胡漢三、胡小二又回來了!

最近大家都有沒有畫畫啊,畫了畫的朋友記得把作品發到公眾號,然後咱們平時要評,然後咱們周六周天也要給大家評,大家記得發過來。

初學的朋友要記得畫線,一定要生宣畫線,初學工筆畫鳥的朋友啊。初學山水的朋友,記得畫芥子園,不知道的就去看視頻,在群里叫小助手,小助手把視頻給大家看一看。

那咱們廢話不多說了,那就開始咱們今天的小二畫嘮,跟大家聊聊畫,這幾天我準備聊一聊宋畫,讓大家看一看宋畫的魅力。

咱們之前講過好多宋畫,今天還是講一張找不到作者的畫。這張畫的名字叫什麼呢?叫《花卉雙禽圖》。

大家看一看,就是這張畫,兩隻鳥,在一個折枝上。

正好這次採風的時候,有兩個老師,我特別好的朋友,我們也一直都在聊宋畫,宋畫有意思在哪?

其實每個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當然了,我們聊的可能更往畫裡面聊,比如說聊一聊畫畫的人,那個時代啊,包括對現代的這些影響啊,什麼之類的。

然後聊著聊著可能就聊到一些八卦的事了,但是從我們初學的角度來說,這些畫其實有它的一些比較簡單的一些方法。

其實我們看這些畫的時候,它的特點是非常非常簡單的。

我們初學就從線看,不同的線,線的長短等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比如說我們看看這個葉子,這葉子上就分三種線,一種就是葉子的輪廓線,表示葉子的大小啊方向啊,還有葉子的質感。

然後還有一塊就是葉子的葉脈,那就是葉子需要的挺拔,這是一根主筋,而且這根葉筋把葉子分為兩半,那這兩半就全靠這一根筋,然後來挺住這兩半葉子,雖然楞,但很有用。

然後就是這一根筋上分出來的這些小葉脈,主葉脈就是輸送葉片的水份,小葉脈就是輸送養分的,可以說主葉脈就像船帆,小葉脈就像控制船帆的繩子,使它不至於倒,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葉子。

大家看,我也標出來了,上面這個箭頭指的地方,往上找到主幹的地方,大家看是一個釘頭鼠尾吧。

釘頭頓下來,不是像一根勾一根很圓潤的線,而是跟著葉子造型的粗細的變化,然後一直勾到葉間。

完了之後,下面這個箭頭畫的就是葉脈,這一根線一根釘頭鼠尾大家往上找,找到起筆的地方,枝幹的地方,也是釘頭鼠尾,但是他一筆下來,就是有種由粗到細,表現這根葉脈,這根線的力度。

而之前的一根是表現這個葉子的肥厚大小的關係,然後他畫到這個爛的地方,突然線變得很細很細了,因為它沒有水份,沒有質感,沒有厚度了,就已經很薄了。

自然就要把它畫細了,就這一根線都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所以大家在畫的時候要注意一下,我們看畫的時候也要體會一下。

這就是宋朝時期,特別是南宋時期承襲宣和年間繪畫的一個特質,大家都知道啊,宣和年間宋徽宗趙佶。

這個時候,他把畫院制度形成了一個體系,當時這些畫畫的官員都是有官爵的,都是我們現在的公務員。

這樣才能夠讓他們畫的好,所以那時候的畫院制度,包括這些畫家,包括當時中國的繪畫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度。

但是,也就是因為他如此的好大喜功,如此的專註藝術,才使得最後亡國。

為什麼會亡國呢?因為這個皇帝賞罰不明啊,米芾寫一張字,寫的很好,宋徽宗特別喜歡,直接就賞千金。

然後一個大將軍出去斬殺了敵人,然後獲得的是什麼,也不過就是百金或者是千金。

那大將怎麼能服呢,我是保家衛國,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你才給我的千金,他寫張破字兒你就給他個千金,所以也是因為當時的賞罰不明,導致這樣。

而且更逗的是,米芾也是個比較有意思的人,聰明的人,可以這樣說。

宋徽宗有一方好的硯台,發墨特別好用,研墨特別好,米芾就盯上了,盯上之後他也不說話,然後他就貓著有個機會,然後宋徽宗說你來寫個東西,用我的這個硯台寫東西。

然後他就舔飽了墨,蘸好了筆,就開始寫,寫完之後跪下就說,啟稟皇上,小人只是凡夫俗子,用了皇上的硯台,沾上不潔之物了,哎呀,皇上還是把它賜給臣下吧。

那宋徽宗一聽說,對,有意思,說的沒錯,那我就賜給你吧。然後就把這方硯台賜給了米芾。

米芾二話不說,連洗都沒洗,揣起來就往懷裡裝,搞了一身墨,這時候皇帝突然反應過來了,但是金口玉言,皇帝說過的話就不能改了,那就是聖旨啊,所以就讓米芾佔了個大便宜。

有時候就說,米癲米癲,瘋瘋癲癲,其實他一點都不瘋癲,他是特別有心機,特別聰明的一個人。

然後我們來看看這個畫,剛才我們看完這個葉子了,這一個葉子上就分了這麼多的線,然後我們再看看枝幹,枝幹的用線和我們看到的剛才的這三根線,又是不一樣的。

大家看看,另一個特點就是兩頭粗中間稍細,哪兩頭粗呢,大家看,就是節與節的地方稍粗,然後節與節之間稍細,這樣的話,能把枝幹的挺拔畫出來。

而且大家看,這種挺拔是不是像竹子,能想著是不是,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古人畫圖的時候勾線,要把竹子裡面畫的很挺。

就像我們看姑娘一樣,你也希望這種線條曲線優美,腰身很瘦,收腰是吧。包括別說女的,男的也是,穿西裝的時候就喜歡腰那收一點,這樣人顯得有精神。

這個我也是深有體會的,我的噸位不停的在漲,然後每次做西裝的時候都會跟人家師傅說,那個腰身你稍微給我收一收,然後師傅都是一臉很無奈的看著我說,你這大肚子怎麼收啊?

後來我說,您稍微收一點兒。後來每次扣扣子的時候都吸一口氣,這是沒辦法,人長大了,自己慢慢就胖了。

就像我這出門兒的時候還稱了一下多少斤,等我在海南的時候然後又稱了一下說,哎呀太不錯了,這出去忙就是好,一下瘦了六斤。

等我昨天晚上回到家一稱,我的媽呀,是海南的稱壞了,一點兒沒變。所以,哎呀,這個這個,不要被假象迷惑了啊。

咱們接著看那個樹榦,只有這種稍微收一點腰,才能夠體現感受出這一枝折枝花鳥出來後,它才能夠挺拔,才能夠立得住,所以這就是一種線。

既然都看到這了,咱就講講鳥。這個鳥其實我跟大家說,畫的時候一定要動腦子,比如說我們下邊這個鳥。

這個鳥的話,大家看,其實應該用淡淡的墨色,非常細的墨色來勾。

然後勾完了之後,再來看這隻鳥的嘴巴,其實他是用這個綵線又復勾了一下,或者是胭脂或者是曙紅,淡淡的又勾了一下鳥嘴,然後鳥的眼睛也是勾完了之後,用墨染完了之後,然後用這個小的胭脂分染了一下。

我還跟大家說,我們看這種畫的時候,學習的時候,應該怎麼畫。

畫的時候我們要從底下的顏色開始看,什麼叫底下的顏色?我們現在看到最頂上的是什麼,就是一絲一絲的毛對吧,這個是最後畫的。

我們要看底下的是什麼?就是那個黑色的對吧,那個黑顏色的鳥頭,鳥的腦袋是分染出來的,是一遍一遍的分染出來的。

然後哪兒需要分的實一些啊,就是鳥嘴和鳥腦袋銜接的地方,要染的稍微結實一點,實在一些,清晰一些,因為這畢竟是兩個不同的質感的東西,所以要分清楚,然後等到後邊絲毛的時候,給絲出一點毛,這樣就好了。

完了之後再接著就是下邊白色的地方,我們可以空出來,或者用白稍微的染一個高就可以了。

然後再往下就是鳥的腹部,腹部這也是讓先染墨色染,染完之後再上一些什麼赭石或者是藤黃,分染一下,特別是鳥的腹部。

然後緊接著再染鳥的飛羽,這個飛羽的地方也要一層層的染出來,這樣的墨色就是這種由重到暗,你一遍或者兩遍或者三遍,這樣一遍一遍一層一層的,始終保持著一個墨色的層次感。

這樣的,一個是畫就是好把握,第二個你把這個墨用到一個很清晰的地步,就非常好了。

然後再往後就是勾這個鳥腿了,這個鳥腿其實就是畫上去的,它不是用勾線法,它是用沒骨的方法,一點點畫上去,還是瀝上粉,然後等它幹了,這個鳥的腿啊小爪子就出來了。

這種大的結構都出來了之後呢,再用白的接染。白的接染哪,鳥肚子鳥的羽毛,飛羽這一塊。

飛羽接哪裡呢?肚子外面往裡接,鳥的毛從外面往裡接,這樣一層一層的接,不要太重,太白了也不好,不要去搶那個花。

然後接完了之後,我們該用什麼畫,我們該用白色的細筆該絲毛了,一組一組慢慢的,這樣一點一點的絲,把它的毛絲出來。

絲出來之後呢,然後用白色的絲完之後,就該用黑色的來絲毛了。

因為有一些地方黑的是壓在白的上面的,這個白毛一定要先絲,染完之後就可以絲白毛,絲完之後有一些地方再絲一些黑毛就可以了。

這樣,這個鳥基本就畫完了,黑的淡淡的在最頂上一層,這鳥就基本畫完了,這兩個鳥都是這種畫法。

白色的不多,基本沒有多少白。然後鳥到這兒了,接著就是花了。

這張花大家記得,用絹畫也好,不用絹也好,不用絹就是正面要打遍淡白,用絹就反面打遍厚白。

然後這花蕊也很簡單,藤黃分染一下,畫的這個圓盤這,整個平塗就可以,分染也可以,分染要染出高的。

怎麼分染呢?四圈往中間染,中間亮一點,完了之後,中間點蕊的時候,用藤黃加白粉,然後瀝起來就行了,這樣比較好。

最後這個花瓣也是,花瓣那我們也得把它分一分,對吧,因為打了一遍淡淡的白,然後我們再用淡一點的白,把一層層花瓣從外到內給它接出來,這樣把花瓣的結構和層次給畫出來,這樣就好了。

大家看這個葉子,分的特別特別有意思,他左邊的分染和右邊的分染,左邊他總是要用墨分一遍,然後墨分完之後用花青,然後再調汁綠,這樣把層次感畫出來了,這樣不至於讓葉子那麼平。

再看還是很有意思吧,我一直跟大家說,這個葉子一定要注意它的質感。

然後就是這個枝幹,枝幹也是同樣的,要分出它的節與棱,這個大家把分染掌握之後也都是可以做出來的,都是很簡單的,這個跟著咱們的視頻就可以學出來了的。

那好吧,那今天咱們就跟大家聊到這,希望大家多多去畫畫,一天畫個半個小時也夠了,這樣的話一年積累下來,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的。

5.15

小二畫嘮

看畫還是老規矩,咱們先看印。這個就很清晰了,看到這種,不用看畫,只要一看這種制式,大家應該都知道了,誰裝裱的誰弄的呀,乾隆皇帝。

上面的印也很清晰,「太上皇帝之寶」「 八徴耄念之寶」。

畫上畫了一堆蝴蝶,叫《晴春蝶戲圖》,蝴蝶的顏色還都不一樣,種類也不一樣,大小也不一樣,體態特徵不同,可以說是非常的栩栩如生。

很多朋友特別喜歡蝴蝶,我看到很多朋友也在畫蝴蝶。

蝴蝶其實畫不好那,就會把蝴蝶畫僵畫死畫悶了,所以我們看看這張李安忠畫的這個蝴蝶。

李安忠,南宋畫家,其實也是在北宋宣和年間,跟著宋徽宗干過,也當他的官當過他的畫師。

他什麼畫的好呢?工筆花鳥走獸,畫的是最好的,他的傳世作品,像咱們這張畫就是他的傳世作品,大家可以來看一看。

但是這張畫沒有款,一方印不是特別特別的清晰。

好的,我們來看看這些蝴蝶。蝴蝶大家都知道,幼蟲就是有大有小的,那種噁心人的那種蟲子,但是它過了河之後就非常漂亮了。

說怎麼過河,毛毛蟲怎麼過河,就是變成蝴蝶飛過去了。

那畫蝴蝶的特點是什麼?得畫出蝴蝶的粉嫩,粉嫩是什麼?

就是大家都知道,蝴蝶身上有一層,絨毛也好,粉也好,一摸就會沾到手上,我們要把它的這個質感畫出來。

比如說黑蝴蝶,我們用墨的時候就不能用最重最重的墨把它畫的很死,一定要把它畫得很透,這個我也講過。

用墨的時候一定要一遍一遍的把它分出來,然後感覺黑,但是又很透。

就像我們換黑烏鴉的時候,一定要把它掌握。黑烏鴉黑的透明,黑透黑透的,這塊的大家一定,首先要用新墨去畫,不要用隔夜墨,新研好的墨,然後用淡墨一點一點的畫。

不要著急用重墨,一次就畫完,哪怕用輕墨我畫個五遍八遍十遍,我把它的透明度給它染出來,這樣的話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這個大家一定要不怕麻煩,這是畫黑的地方,還是用墨要注意。

第二個就是畫白的地方。比如說我們畫玉蘭花,打一遍透明的純白,這個畫白,一定要畫出層次。

他這個層次是什麼呢?大家看這些白的蝴蝶,它都是有規律的,有一些地方有白的稍微重一點,有一些地方白的稍微少一些,若隱若現的這種厚薄層次相互交替的,這樣的話就能表現出來這個蝴蝶的翅膀。

大家應該知道,蝴蝶翅膀其實很薄很薄的,上面的這個粉也不是特別厚,這種薄薄的、若即若離的這種關係才能表現出來。

所以大家在畫的時候,包括你分染的時候,你就輕輕的薄薄的,不要顏色調這麼厚,慢慢的來染,哪怕不夠,也是多染兩邊,這樣效果就好了。

還有就是這種黃白相間的,我們該怎麼畫啊?

黃白相間的我們的也是,先畫黃的,之後我再上一下淡淡的白色,上完之後拿黑色的再勾一勾這蝴蝶的脈絡。

然後等到這個畫這個黃和黑相交替的地方,比如說我們需要勾這個黑的地方,還是用這種一層層的淡墨把它勾出來就行了。

還有就是我們在畫這個蝴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統染,突然蝴蝶的翅膀雖然是平的,但是也要有體積感,特別是它張開的時候,一定要有體積感。

比如說像這兩個地方,我們該統染的兩個地方,最後一定要把它統染一下,從外往內,讓這個蝴蝶的翅膀更是有凹凸感,而不是平的。

平的就是一個大片,這樣就不好了。所以我覺得,李安忠這裡面的所有的蝴蝶都適合大家去畫一畫,完了之後配到自己的畫上,那就非常非常的精彩,也歡迎大家多學一學。

像這種草蟲的技法,其實就是大家在繪畫的同時要掌握的,也是一關。

就像以前郭德綱說相聲說過一段,說:你會這麼一段值兩塊錢,你再會一段就值三塊錢了,那麼你再會一段就值五塊錢八塊錢十塊錢了。

所以畫畫也是一樣的,我們得做到一個繪畫的多面手,不僅僅我們工筆花鳥能畫,而且我們還能畫上這種點睛的草蟲。

草蟲我們不僅僅要畫知了,蜜蜂,螳螂,我們還會畫蝴蝶。那蝴蝶的種類也很多,我們至少掌握兩到三種蝴蝶,至少兩到三種顏色,那這樣的話,那我們的畫上就更豐富更多彩了。

這張畫其實很簡單,所以我也希望大家通過這張畫,大家拿到高清圖之後,直接去列印成A4的紙或者大一點,完了之後拿硫酸紙一拓,或者是拿宣紙一拓,就可以去練習了。

練習完之後就可以作為自己的一個手稿來做,用的時候就可以用了,這麼多隻蝴蝶足夠大家來用了。

而且掌握繪畫的原理之後,大家就可以畫一些生話中不同的姿態的蝴蝶,這樣就更好了,這也是我們從臨摹到寫生到創作的一個方法。

而蝴蝶在我國的寓意也是非常非常的多,因為它的形態美身體美顏色沒,常被人們吟誦,比如說像梁山伯祝英台,化蝶雙飛。

它也是最美麗的昆蟲,也被人們稱為會飛的花朵,也叫什麼蟲國的佳麗。它其實是一種高雅文化的象徵,也是人們回歸自然的一種象徵。

蝴蝶還象徵著這種美麗呀,幸福啊,也嚮往著這種愛情,能給人一種鼓勵,鼓舞,一種陶醉。

這次在海南的時候我就看到好多蝴蝶,它們也是象徵著自由愛情,象徵著追求,象徵著情侶,象徵著伴侶。

有一種美好的象徵,朋友結婚大家可以畫兩隻蝴蝶送給他們,是一種很好的祝福。

那好,咱們今天的小二畫嘮就到這了,咱們明兒再見。

5.16

小二畫嘮

親愛的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啊,又到了咱們小二畫嘮的節目了,大家都吃過飯了嗎?

昨天咱們講了一堆蝴蝶了,我們今天就講一隻大的,也很有意思,叫《青楓巨蝶圖》。

巨蝶就是很大很大,大到什麼程度呢?就在這一個扇面上全是它。

大家看,就是這麼一張畫。畫的很大,第一感覺就覺得很害怕。

蝴蝶一大了之後還挺滲人的,我從小其實還挺怕的,我怕蛇怕這個。為什麼這個可怕呢?因為就是它身上的這些花紋。

這些花紋是起到什麼作用,就是保護色,嚇唬天敵的。

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小時候一看到這麼大的時候,奶奶就跟我說「不要碰,它身上有這個粉,弄到你眼睛裡就麻煩了。」然後個頭還也特別大,我也特別害怕。

因為它上的花紋就很奇特,這種奇特它不僅嚇唬了掠食者,也把我們這樣的乖寶寶也給嚇著了,所以到現在影響不散。

所以當我看到這張畫的時候,我念書的時候看到這張畫的時候,哎呀,就是渾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但是我們從藝術的角度看這張畫確實有它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雖然很寫實,但它首先,因為巨蝶嘛,就非常大。大,還要把它畫的很寫實,什麼東西一放大就要畫的很具象了,很具象的話就要求畫家對這個東西要觀察的非常非常的仔細了。

這張畫也被很多人去收藏,其實也都是我們很常見的印章了。

大家看,有這個「乾隆御覽之寶」,還有下邊兒「嘉慶御覽之寶」,左邊還有「石渠寶笈」,還有什麼「樂善堂圖書記」等等這些印章。

是被很多人鑒賞把玩過的,這個也是這張畫的一個歷史。

那我們拿來看看這張畫,張畫其實還是挺有意思的。

首先構圖上,這個蝴蝶畫的雖然大,但是它只佔了一小角,沒有放在中間,反而這張畫最主要的是這一堆的植物來襯托蝴蝶。

而這個蝴蝶雖然是大平面的東西,但是靠這些植物的細碎的這些一片一片的葉子,通過這種稀疏,來和這一大平面來配合,破掉了,形成一個平衡。

像宋人畫這張畫,大家看所有外輪廓的線都是用細線勾的,特別特別細的錢,如果用咱們現在的筆勾,其實就是換成花枝俏五號,就那麼三五根毛的筆勾出來的。

細細的勾,勾出來之後大家看,其實更細。蝴蝶的頭部的毛還有腹部的毛還有它的這個觸角的毛,都畫得非常非常的細緻,所以我們說大家在掌握技法之後,那學一個東西就要先把這一個東西它的基本技法和基本的觀察力表現出來。

比如說我們倆懂了各種染法,那我們現在畫這個,我們怎麼畫呢?

我們勾完蝴蝶的身子之後先染一下,這身子我們講過,要從底下看,先染。

用淡墨把這個蝴蝶的頭給它先染出體積感,用染高的方法,染出來之後用這個細的毛筆把它身上的這些小絨毛要絲出來。

絲出來之後,然後就可以了,這就是這一個步驟。其實這一步非常非常的簡單,沒那麼複雜,無非就是多絲兩遍么,有的地方可以絲一遍,有的可以絲兩遍。

還有就是這些花紋的圖式,大家畫的時候不要線看它的頂層,頂層是先絲的毛,然後點了點,然後畫的白。

不是,還是先分染,大家看這張圖,以白色這一溜為基準,往左看這一半是有一個分染的,然後以白色右邊看,它是用硃砂淡淡的分染了一下,也往右分染。

分染完之後,然後他再用毛筆進行一個絲毛,這個也要絲毛的,把它絲出來之後,然後還有些絨毛是需要點出來的。

點出來的話,大家看右半邊,就是輕輕的點一點、勾一勾、染一染。所以我一直也跟大家說,大家先去掌握這個勾法染法,然後我們再去臨摹這些宋畫的時候,我們就相應的方便多了。

所以大家在畫工筆的時候,不要著急,特別是臨摹宋畫的時候,不要著急就先去勾線,不要著急就先去絲毛,而是勾完線之後要染出大的關係,跟我們之前學那個技法的時候是一樣的,大家一定不要著急在這一塊。

然後在這種繪畫的方法上,大家看,這個和我們之前講的那些都有很大的區別,不一樣在哪兒呢?大家看一下。

首先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葉子的勾線,勾線很輕巧很輕盈,不像我們之前勾的那些,包括我們之前講的那個《花卉雙禽圖》。

大家看,《花卉雙禽圖》是用的這種一片葉子至少有三種線法,而這個大家看,其實也就是兩種線法,就勾出來了。

線條相應的比較輕鬆,特別是勾葉脈的時候,也是特別輕鬆的,勾葉子的輪廓的時候線也很細,像春蠶吐絲一樣。

這也是我們講究畫中國畫的線,好像在怎麼樣?像春蠶吐絲一樣。

大家看這個植物的外輪廓,就是這種春蠶吐絲的線,細細的勾的,包括裡面的葉脈也是。

完了之後他分染的時候,也分染得很巧妙,除了分染這個凹凸之外,他最後統染的時候也非常好,把這個葉子的前後關係,包括從葉柄到夜間的關係,用這個花青色也染得很清楚。

大家看,離葉柄越近的地方,顏色越重,花青色越重,然後越靠邊的地方花青色越少,越是綠是黃,所以像這種畫法也是咱們中國畫裡面經常有的畫法。

大家現在可能就是我講一個,大家了解一個,那當我們有了一定積累經驗之後,大家慢慢的就會理解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會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當你想畫的重一些的時候,或者是你想畫的淡一些的時候,再或者你想畫的適中的時候,你就用不同的技法,不同的墨色就可以了。

這個到最後就完全就是你心中如何想,你的技法與畫面,就隨著你的想法,來根據你的這個主觀意識來進行調整了。

然後就是葉子上的這個紅色的瓢蟲。

這個瓢蟲的顏色一點都不怯,為什麼一點都不怯呢?因為這個就牽扯到了一個關係,什麼關係呢?就是補色的關係。

在西方繪畫裡面,講究色與色的補色的關係,這種補色的關係其實就是一個色盤,色盤裡頭有很多很多的顏色,把它分出來這些顏色之後,相對的顏色就是補色的顏色。

像紅和綠的就是一個補色的關係。像藍和橙色,黃和紫色,但這些都是互為補色的,也是經常會用到的。

但是在中國畫裡面,這個紅綠的搭配,也可以搭配到一個雅緻,像我們知道西北的大花被面兒,是大紅色和大綠色,特別翠綠翠綠的顏色,這兩種顏色搭配到一起,反映的是一種民間的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讓我們感覺到非常非常喜慶。

這是老百姓過年、過節、娶親的時候最喜歡用的,這個就是我們的一種民族特色。

但是當你把這個綠的顏色壓下去,不像那個大紅背面的翠綠一樣,而加了墨加了花青,這個綠色就相對的很穩重,穩重之後自然這種紅綠色就不是那麼的怯了。

這個也就是在色彩裡面會有一些變化,就像到了某一種很俗的極致,可能你把它調整一下,就到了一種很雅的極致。

所以我們看,這個硃砂的小瓢蟲和這個葉子形成了一種關係,就沒有像我們看到的那種民俗的那種顏色,特別特別的艷麗,就不一樣。

就是因為這個葉子的顏色對它形成了一個托舉。

然後第二個就是瓢蟲的紅里還配了墨,首先黑和紅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永恆的一個旋律,不變的,很多朋友都會看到,我們在某某的什麼比賽當中,或者是繪畫當中,很多人都會用紅和黑兩種顏色。

這兩種顏色的進行一個畫面的裝飾與搭配,然後包括這種設色。包括中國畫裡面有一些畫家,他們畫山水畫只畫黑山水,只用紅色去設色,這也是種方式。

黑色很穩重,能夠壓住紅色的這種怯,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繪畫方式。

同樣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點點點睛之筆的時候,同樣也是用的這個紅與黑。

當然,這個紅與黑的這個小的傢伙,是與那個巨蝶形成了一個對比,形成一個反差,這也是像我們看齊白石先生的畫,他的寫意是大寫意,但他的草蟲是工筆,這是兩個極致。

而宋畫裡面的這種極致,就是一大一小,一個大的蛾子和一個小的瓢蟲形成一個對比,而且這個小的瓢蟲就在這一堆的這個植物裡面。

而這一堆植物又和這個大的這一面的蝴蝶,又形成了一種對比,而這種對比那就是達到一個平衡,蝴蝶是一個大的平面,而且這個植物它是稀稀疏疏的這種葉子,佔據了這幅畫的一大部分。

然後要用這種稀稀疏疏和這一大平面的小部分形成一個對比,達到一個整個畫面的平衡。

反正這張畫也就是這麼一個情況,那好吧,咱們今天的小二畫嘮就到這裡了,咱們明兒再見。

▌藝庫APP

藝庫,為藝術愛好者提供藝術資訊和優質的藝術教育。由專業藝術機構大韻堂打造,助力活躍在藝庫平台的藝術家實現藝術夢想,幫助藝術愛好者在線學習,推動當代藝術發展。陪伴這個時代最有夢想的人,順利的完成他們的藝術夢。

下載藝庫APP,立即報名聽課,先人一步,掌握更全面的藝術知識,提高更優質的藝術素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庫 的精彩文章:

理論+實踐,可以無限跟班的水彩課
手工盤扣,花樣生活里的最美符號

TAG:藝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