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家·2018年中國最值得關注的10家創新葯公司

獨家·2018年中國最值得關注的10家創新葯公司

近幾年,隨著中國新葯研發的實力不斷增強以及製藥產業政策環境的持續向好,大量資本開始湧入中國新葯研發領域。資金的注入吸引了眾多醫藥精英人才創業,為中國的創新葯研發注入活力,隨之也激發了中國創新葯企業數量的爆髮式增長,融資金額記錄不斷創下新高。

截至目前,中國創新葯領域已經有不少公司廣為人知或者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比如已經上市的貝達葯業百濟神州再鼎醫藥君實生物開拓葯業,準備赴港上市的信達生物復宏漢霖亞盛醫藥歌禮生物華領醫藥思路迪,也包括已經有新葯成功上市但在資本市場比較低調的微芯生物等。

除了上述列舉的公司外,醫藥魔方認為,國內仍有不少優質的創新葯企業,他們或者是由於之前一直在潛心開發自己的產品,較少暴露在聚光燈下,從而沒有在行業和資本市場引起關注,或者是埋沒在當下過載的信息流中,公司的差異化優勢沒有被行業和資本市場充分認知。

為此,在不考慮那些比較成功的創新葯公司的前提下,醫藥魔方從創始人/團隊、產品/技術平台、融資情況、投資機構、產品開發進展、……等多個維度對超過250家初創生物醫藥公司進行了篩選,最終挑選了以下10家醫藥魔方認為比較值得關注的創新葯公司。本文按照10家公司中文名字的拼音首字母順序逐一進行介紹。

岸邁生物

成立時間: 2016年2月

所在城市:上海

創始人/核心團隊:吳辰冰

當前員工數量:20+人

專註治療領域:腫瘤(雙特異性抗體)

融資情況: A輪2500萬美元(2017年4月)

主要投資機構:元禾原點、德誠資本、本草資本、趨勢投資

岸邁生物成立於2016年2月,創始人吳辰冰博士履歷豐富,是在生物葯領域具有成功的研發平台搭建和團隊管理經驗的資深科學家。岸邁生物目前專註於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的開發,擁有專有的FIT-IgTM雙特異性抗體技術平台,並且與信達生物、Kymab等公司達成了合作。

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有兩款雙特異性抗體藥物上市。安進Blincyto(blinatumomab,anti-CD3/CD19)在2014年12月3日被FDA批准用於治療Ph-前體B細胞ALL。羅氏Hemlibra(emicizumab,anti-factor X/factor IXa)在2017年11月16日被FDA批准用於防止或減少成人和兒童A型血友病患者出血的頻率。Blincyto的2017年全球銷售額為1.75億美元,因為治療成本較高的原因,其市場爆發力看起來不算很猛,不過這兩款藥物的成功上市已經證明了雙抗技術的成藥性和產業化前景。

國內也有諸如復宏漢霖、友芝友等公司布局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岸邁生物基於自己的FIT-Ig平台技術儲備了十多個自主開發的 First-in-class 生物大分子新葯研發項目,專註於惡性腫瘤靶向治療,腫瘤免疫,T細胞導向治療等領域。

岸邁生物進行過2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同時也通過向外部技術授權、項目授權、產品合作等多種方式獲得發展資金。岸邁生物已經和葯明生物達成合作來開發自己的第一個雙特異性抗體新葯EMB01(anti-HGFR/EGFR),計劃2018下半年進入全球臨床開發階段,應該會對資金有更高的要求。據悉岸邁生物也確實啟動了B輪融資,2018年對岸邁生物的關注點主要也是融資情況以及EMB01何時提交IND。

北海康成

成立時間: 2012年6月

所在城市:北京

創始人/創始團隊:薛群

專註治療領域:腫瘤、罕見病

融資情況: A輪1000萬美元(2014年12月);B輪2500萬美元(2017年5月)

主要投資機構:啟明創投、泰福資本、龍蟠基金、元明資本等

北海康成成立於2012年6月,公司創始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薛群博士擁有在美國和中國不同類型生物醫藥公司的豐富從業經歷和成功管理經驗,曾擔任全球罕見病藥物巨頭健贊的第一任中國區總經理,是具有活躍企業家思維的科學家。

北海康成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創新葯公司,主要是結合中國市場需求,從全球範圍內篩選引進一些處於臨床後期階段或者剛剛上市新葯的中國或者全球開發權利,負責引進產品的臨床開發和註冊工作,從而快速構建起自己的新葯研發管線。

其中,CAN008(APG101)是2015年7月從德國Apogenix引進的擬用於神經膠質瘤的CD95單抗藥物。CAN017(AV203)是2016年3月從美國AVEO公司引起全球權利的治療食道鱗癌的單抗藥物;CAN030(Neratinib)今年2月從從美國Puma公司引起,後者在2017年剛被FDA批准上市用於接受曲妥珠單抗治療2年的早期HER2+乳腺癌的維持治療。這些產品所針對的疾病在中國市場都有比較大的用藥需求。

引進後期或成熟產品的開發風險相對較小,但要求公司有比較強的商務拓展能力和融資能力,這樣才能保證匹配到最佳合作夥伴、引進最合適的優質項目,同時有充裕資金保障其在國內臨床開發的快速推進。從產品開發策略和公司發展模式定位上看,北海康成是跟再鼎醫藥比較相似的一家創新葯公司,後者已經證明這種資本驅動的新葯開發商業模式是可以成功的。北海康成引進的CAN002作為預防和治療由放療或大劑量化療引起的口腔粘膜炎的三類醫療器械已經被CFDA批准上市。

北海康成目前共完成兩輪3500萬美元的融資,隨著當前產品臨床開發的推進以及後續繼續引進產品擴充管線的需要,應該還會繼續融資。2018年對北海康成的關注點在於融資動態、IPO動向以及產品臨床開發進展。

和譽生物

成立時間:2016年4月

所在城市: 上海

創始人/核心團隊:徐耀昌、喻紅平、陳椎、徐莉

當前員工數量:56人

專註治療領域:腫瘤(小分子腫瘤免疫療法)

融資情況:A輪2800萬美元(2017年2月)

主要投資機構:禮來亞洲基金,國葯資本、泰福資本、建信資本

和譽生物成立於2016年4月,創始團隊包括3個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屬於業內頂級配置。徐耀昌博士是國內少見的同時擁有紮實專業基礎、成功新葯開發經驗、卓越組織領導力、豐富創業經驗的科學家。其他3位高管均擔任過全球頂級製藥公司的部門負責人,精通藥物化學研究,同時對全球新葯註冊申報非常熟悉,參與和推動過多個新葯通過美國FDA的批准與上市。和譽生物的創始團隊對新葯產業的理解在國內創新葯公司之中屬於一流水平。

在研產品方面,和譽生物是選擇了亞洲高發的腫瘤類型以及針對這類腫瘤的高特異性靶點,而且是專註於開發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和小分子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在生物葯特別是PD-1、PD-L1異常火爆甚至是過熱的今天,和譽生物專註做小分子腫瘤免疫藥物反而顯得稀缺,特別是在聯合用藥未來肯定會成為腫瘤免疫治療主流的情況下,擁有小分子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的和譽生物在面對眾多PD-1/PD-L1研發公司時可能會有更靈活的合作空間。

和譽生物的小分子腫瘤免疫治療管線中有4款產品,其中ABSK021是CSF-1R抑製劑,另外3個藥物的靶點未公開。ABSK021能夠靶向腫瘤微環境並調節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功能,通過抑制CSF-1R而導致T細胞激活,與I/O檢查點抗體具有很強的協同作用。與CSF-1R抗體相比,ABSK021的CSF-1體內誘導顯著降低,有望減少潛在的CSF-1相關的副作用。和譽生物另一款小分子靶向葯ABSK011也比較有特色,可以選擇性地靶向作用於與20%肝細胞癌患者相關的FGFR19 / FGFR4通路基因突變,可以作為單一療法或與I/O和其它葯藥物組合使用。

從融資情況看,和譽生物目前僅進行過一次28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但是已經有禮來亞洲基金這種擅長投資創新葯公司的明星機構在公司早期介入。對於和譽生物這種優質公司,融資並不成問題,關鍵是融資的時間節點。隨著產品從早期發現向IND和臨床階段推進,預計2018年和譽生物會進行一輪比較有規模的B輪融資。和譽生物的候選產品在2018年是否提交IND也值得關注。

鴻運華寧

成立時間:2010年9月

所在城市:杭州

創始人/核心團隊:景書謙、張成、羅順

當前員工數量:75人

專註治療領域:心血管&代謝疾病、腫瘤

當前融資: A輪4300萬元(2014年12月)

主要投資機構:未公開

鴻運華寧成立於2010年9月,創始人景書謙博士在Amgen有15年的完整新葯研發經驗,參與過20多個新葯研發項目,公開發表了5篇《cell》文章及50多項專利。其首席科學家張成博士是浙江省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先後在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和Amgen積累了30多年的新葯研發經驗。首席運營官羅順有30年的海外留學和工作經驗,在Amgen和Genentech負責生物葯生產工藝開發。鴻運華寧整個創始團隊的國際化背景很強,而且擁有互補的新葯產業化經驗。

鴻運華寧專註G蛋白偶聯受體(GPCR)抗體新葯的開發。GPCR家族是很重要的藥物開發靶點,獲得FDA批准的靶向GPCR的藥品總計475個,占所有FDA批准藥品的34%,但均是小分子或多肽藥物,目前還沒有一款靶向GPCR的單抗藥物獲得FDA批准。鴻運華寧解決了針對GPCR藥用抗體的製備、篩選、優化、人源化等一系列世界性難題,開發了兩款極具前景的藥物。其中,肺動脈高壓新葯GMA301是國際上首個作用於ETa的候選抗體藥物,可以克服已上市小分子ETa拮抗劑靶向性差、肝毒性大的缺點,而且半衰期長達21天,可以實現每月給葯1次。GMA102/GMA105是全球第一個直接作用於GLP-1受體的抗體類藥物,與現有GLP-1類藥物相比,有望成為作用時間更長、療效更好、毒性更低的長效新葯。從成藥前景上看,Eta和GLP-1R都是目前研究比較成熟的靶點,不存在靶點驗證失敗的問題,而這兩款藥物相比市場上現有藥物又有明顯改進,市場前景廣闊。

除了GPCR抗體平台外,鴻運華寧自主構建的Bibody技術平台是一個模塊化的類似於雙特異性抗體的新型分子結構,可以同時靶向兩條或多條信號通路。平台通用性強,可以自由更換識別不同靶點的抗體模塊,具有生產工藝簡單、表達量高、容易純化、最終的抗體活性高、穩定性好、免疫原性低且長效的優點。GPCR和Bibody這兩個抗體技術平台未來均存在很強的外部合作需求。

鴻運華寧目前僅進行過一次4300萬元的A輪融資,是所有10家公司中融資最少的。從國際可比公司來說,一家2017年初剛成立的同樣聚焦GPCR抗體藥物研發的Escient Pharmaceuticals公司剛剛在5月9日完成4000萬美元A輪融資,這家公司還處於候選藥物發現階段,產品可能要到2020年後才能推向臨床,而鴻運華寧除了已經獲得FDA孤兒葯資格認定並在澳大利亞完成Ia期研究的GMA301外,GMA102/GMA105已經在國內申報並在開展II期臨床,可以說,鴻運華寧在GPCR抗體的開發進度上已經是國際領先水平,投資價值也是比較明顯的。

2018年,鴻運華寧的看點主要在於其各項產品的開發進展,除了可能發布的各項臨床數據外,GMA301可能會啟動中美雙報,其他腫瘤領域的候選藥物也可能會提交IND。

基石葯業

成立時間:2016年4月

所在城市:蘇州

創始人/核心團隊:江寧軍、楊建新、袁斌、Jon Wang

當前員工數量:70+

專註治療領域:腫瘤免疫治療(PD-1/PD-L1、CTLA-4)

融資情況:A輪1.5億美元(2016年7月);B輪2.6億美元(2018年5月)

主要投資機構:元禾原點、博裕資本、毓承資本、主權財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紅杉資本、雲鋒基金、高瓴資本等

基石葯業成立於2016年4月,至今剛滿2年時間,但已經快速完成了兩輪總額4.1億美元(超過27億元)的融資,這等融資規模和融資能力在國內創新葯公司中應該是無出其右。而基石葯業背後站著的元禾原點、博裕資本、毓承資本(現通和毓承)、紅杉資本、雲峰基金、高瓴資本等眾多明星機構也奠定了這家公司從成立一開始就「高舉高打」的明星氣質。

資本保駕只是基石葯業未來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從更為關鍵的創始團隊上看,基石葯業在國內創新葯公司中也屬於頂級配置。江寧軍博士在擔任基石葯業CEO之前,一手將賽諾菲的一個由數人組成的中國臨床研究中心打造成了賽諾菲的全球四大研發總部之一,覆蓋藥物研發的各個環節,成功註冊30多項創新藥物的生產上市批件。江寧軍本人醫學背景濃厚,也領導過多項全球大型III期臨床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科研+臨床」、「專業+管理」複合型人才。

此外,基石葯業的首席醫學官(CMO)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擁有超過25年全球生物葯和腫瘤葯研發經驗的楊建新博士,他曾擔任百濟神州的高級副總裁、臨床開發部首席總監,同樣臨床開發經驗豐富。負責基石葯業全球商務合作的袁斌博士曾是BD&L(默克)腫瘤事業部全球負責人,在產品權益合作開放方面可以幫助基石葯業匹配最佳的合作夥伴。

基石葯業專註腫瘤免疫治療,目前打造了由10餘款產品構成的研發管線,已經有針對PD-1、PD-L1、CTLA-4、MEK等靶點的4款候選葯提交國內IND,研發進度最快的是全人源PD-L1單抗CS1001。基石葯業也是國內少有的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同時布局多個靶點候選藥物的公司,產品開發策略有更多的選擇性。

總體來說,基石葯業有一流的管理團隊,雄厚的資金支持,豐富的產品線布局和臨床開發經驗,是一家志存高遠的公司,未來極有可能達到像百濟神州一樣高度的成功,我們對其關注點還是會聚焦在產品本身。基石葯業目前員工數量70人左右,在融到這麼多錢之後,2018年的產品開發和公司發展策略值得關注,幾個產品中美同步進行臨床開發是預期之中的,比較感興趣的是基石葯業會不會像百濟神州那樣組建一支屬於自己的強大的海外臨床團隊來保證產品的海外開發?

加科思

成立時間:2015年

所在城市: 北京

創始人/核心團隊:王印祥、胡邵京、王曉潔

當前員工數量:100+

專註治療領域:腫瘤(first in class),感染

融資情況:已進行A,B兩輪融資,金額不詳

主要投資機構:禮來亞洲基金,啟明創投

加科思成立於2015年,定位是專註於原創新葯全球同步開發的創新葯公司。加科思的創始團隊是業內已經比較熟悉的「貝達」面孔。董事長王印祥是貝達聯合創始人之一,研發總裁胡邵京曾任貝達首席化學家,行政總裁王曉潔曾任貝達副總裁,研發副總裁胡云雁曾任貝達北京研發中心副主任。這樣一個團隊的優勢在於已經體驗過在國內把一個新葯從研發推到上市的完整歷程,知道在公司不同發展階段需要整合不同的資源,因此也贏得禮來亞洲基金、啟明創投等優秀投資機構的青睞。

加科思當前的主打產品是其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小分子口服抗腫瘤葯JAB-3068,已經在美國提交IND,並在今年1月正式獲得FDA批准。JAB-3068屬於first in class的PTPN11(酪氨酸蛋白磷酸酶非受體11)抑製劑,目前全球也僅有加科思一家公司提交臨床申請。臨床前研究證實,JAB-3068不僅作用於PD-1信號通路的下游,而且可以解除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JAB-3068向CFDA遞交的新葯臨床試驗申請也已經啟動了審評工作。

除了腫瘤,加科思還關注耐葯抗菌素、老年病等臨床需求未被滿足的領域,並採用「平台+基金」的商業模式先後設立了加科思瑞、加科天實等新葯研發公司來聚焦抗生素、抗體藥物等細分領域,這種商業模式被加科思和外界媒體報道稱是要打造一個和科學家共同創業的「夢工場」,不過貝達同樣也是在做自己的「夢工場」,所以相比這種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我們更關注加科思的first in class新葯,畢竟中國的first in class新葯少之又少,也希望加科思能夠藉此成為被所有人記住的那一個。2018年希望可以看到JAB-3068相關的臨床數據發布。

康希諾生物

成立時間:2009年1月

所在城市:天津

創始人/核心團隊:宇學峰、朱濤、毛慧華、邱東旭

當期員工數量: 270+

專註治療領域:人用疫苗

當前融資:B輪1000萬美元(2013年9月);C輪2億元(2015年9月);D輪4.5億元(2017年4月)

主要投資機構:禮來亞洲基金、啟明創投、國投創新、達晨創投、歌斐資產、金石投資等

康希諾生物成立於2009年1月,專註於高質量人用疫苗的研發生產,是國內自主研發能力最強的疫苗企業之一,擁有多項疫苗核心知識產權及專有技術,建立了由10餘個新型疫苗組成的研發管線,涵蓋了對肺炎、結核病、埃博拉病毒病、腦膜炎、百白破、宮頸癌等一系列疾病的預防。

康希諾生物創始團隊中的宇學峰博士、朱濤博士均在全球領先的疫苗企業賽諾菲巴斯德擔任過研發、GMP生產方面的高級管理職位。毛慧華博士在美國恩德公司以及惠氏積累了完整的cGMP質量管理和法規執行方面的經驗。正是有了這樣一支精英團隊,康希諾生物才能快速將埃博拉病毒疫苗從實驗室成果轉化上市並做好GMP生產準備。而且康希諾生物剛剛邀請前阿斯利康全球生物製藥高級副總裁巢守柏博士加入擔任首席運營官,公司管理團隊的國際化標籤更加鮮明。

雖然康希諾生物是本次介紹的10家公司中唯一有自主研發創新藥品(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獲批上市的公司,但不得不說其在業內仍十分低調,並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這可能與埃博拉病毒距離大家的生活比較遠有關。如果考慮到公司發展情況,康希諾生物應該是這10家公司中最接近我們在本文前言中定義的「比較成功」的公司類型:經歷過4輪融資、有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背書、有新產品成功獲批、後續疫苗產品管線儲備紮實,因此2018年我們對康希諾生物的關注點主要就是其是否會選擇IPO上市。港交所的IPO新政策激發了大陸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熱情,康希諾生物雖然較少被外界報道IPO動向,但今年如果哪天突然宣布完成Pre-IPO融資或者提交IPO申請,大家也不會感到意外。

從後續產品上看,康希諾生物的疫苗產品研發層次分明,開發進度最快的是ACYW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AC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III期臨床接近尾聲。之所以關注康希諾生物,也是希望看到中國未來可以有一家真正有實力與國際疫苗巨頭競爭的疫苗工業企業。

諾誠健華

所在城市: 北京

創始人/核心團隊:崔霽松

當前員工數量:100+

專註治療領域:腫瘤、自身免疫疾病

融資情況:最新一輪5500萬美元(2018年2月)

主要投資機構:維梧資本、上海建信資本

誠健華創始人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前保諾科技總經理兼首席科學官崔霽松博士。諾誠健華的核心團隊成員多數都具有在全球TOP級葯企的工作背景,專業涵蓋臨床前研發各階段,而且大多之前在保諾科技共事過,因此核心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度、默契度、穩定性應該會勝出其他公司一籌。另外,諾誠健華組建了一個頂級的科學顧問團隊,由4名國際知名的基礎研究專家、臨床專家、新葯研發專家為公司提供智力支持。

諾誠健華的候選新藥專注在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領域,主打產品是BTK抑製劑ICP-022,開發了套細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濕關節炎4個適應症,已經推進到II期臨床階段,是國內BTK玩家中開發進度僅次於百濟神州的公司。可以說,諾誠健華基本上是憑藉ICP-022一款產品便吸引了知名投資機構維梧資本領投的5500萬美元A輪融資,這個融資體量或許也體現了ICP-022的best in class潛力。

目前全球上市的BTK抑製劑主要有2個,分別是強生/AbbVie的伊布替尼,阿斯利康/ Acerta的acalabrutinib,前者在上市4年後已經成為全球年銷售額44.66億美元的重磅炸彈。百濟神州的zanubrutinib在全球其餘玩家中開發進度最快,不過諾誠健華一方面是要打造Best in class,一方面是差異化選擇開發了紅斑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適應症。

從產品開發進度上看,諾誠健華反超百濟神州似乎有一定難度,但在差異化的適應症開發方面,不排除可以建立一定的優勢。當然,最核心的還是產品證明一切,所以2018年可以重點關注一下ICP-022的臨床數據。

拓臻生物

成立時間: 2016年12月

所在城市:上海&美國舊金山

創始人/核心團隊:鍾偉東、Randall Halcomb、MartijnFenaux、胡海迪

當期員工數量:20人(上海12人,美國8人)

專註治療領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癌

當前融資:A輪3000萬美元(2017年4月)

主要投資機構:禮來亞洲基金

拓臻生物成立於2016年12月,專註於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H)和肝癌的小分子藥物開發,同時在美國舊金山灣區和上海設有總部。其中,美國總部負責藥物開發,上海總部則負責推進其創新藥物在全球(尤其是中國)市場的臨床開發。

拓臻生物選擇專註的疾病治療領域與其創始團隊的既往工作背景有很大關係。鍾偉東、Randall Halcomb、MartijnFenaux等3位聯合創始人均有在Gilead、諾華負責多款抗病毒藥物開發的工作經歷,對肝病藥物開發的理解比較深刻。中國總部負責人胡海迪則在諾華、艾爾建積累了豐富的臨床項目全球開發經驗。

NASH已經被預見是丙肝之後最大的藥物市場之一,預期2023年全球市場達到350億美元。目前全球還沒有任何一款針對NASH的新葯獲批上市,而中國更是全球NASH發病患者大國。

之所以關注拓臻生物,也是因為它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H)領域有多個產品布局的初創公司。拓臻生物通過license in的方式從禮來引進3款NASH候選藥物的全球開發權益,包括法尼醇X受體(FXR)激動劑TERN-101、氨基脲敏感型胺氧化酶(SSAO)抑製劑TERN-201,及另外一款尚未披露靶點的NASH候選藥物,構建了一個可以針對NASH不同發病階段的藥物管線組合,通過組合用藥的方式,預期會比只針對單個靶點開發NASH新葯有更多可能性。此外拓臻生物還具有針對肝癌和胃癌等國內發病率較高的腫瘤開發特有的腫瘤產品組合。

拓臻生物的早期發展資金是從禮來亞洲基金獲得,從人、產品,資金這三大要素來看,這家公司是一個有比較明晰定位和發展路線的公司。拓臻生物的看點在於NASH產品的開發推進速度和方式,畢竟這個領域雖然看起來是空白,但國內外的競爭也都比較激烈了,Intercept、Genfit、艾爾建等公司的候選產品已經進入III期階段。2018年我們可以重點關注其產品的開發推進情況。

藝妙神州

成立時間:2015年

所在城市: 北京

創始人/核心團隊:何霆

當前員工數量:51人

專註治療領域:腫瘤(CAR-T療法)

融資情況:天使輪500萬元(2015年6月);A輪1000萬元(2015年12月);A+輪1000萬元(2016年);B輪5000萬元(2017年11月)

主要投資機構:君聯資本、盛景網聯、Thiel Capital

藝妙神州成立於2015年,專註於CAR-T療法,創始團隊的核心成員是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的3個年輕博士,是本次介紹的10家公司中平均年齡最小的公司。其實放眼中國整個創新藥行業,恐怕也很難找到第2家創始團隊比藝妙神州年輕的創新葯公司了,這是我們本次從國內眾多CAR-T公司中選擇藝妙神州來關注的原因之一。

新葯研發實際上是一個極度依賴行業經驗、人脈、資源的領域,業內經常會被老面孔刷屏。但CAR-T作為一種新興療法,國內的政策監管當前還處於在摸索中趨於成熟的階段,國內的市場還是在規範和培育之中,這就給年輕的新葯創始團隊提供了突破甚至是領先的機會。

從產品上看,藝妙神州目前申報臨床的CAR-T產品是以CD19為靶點,雖然與其他公司無差異之處,但卻是國內真正可以在複發/難治ALL患者中做到3個月和6個月時的完全緩解率與諾華公司上市產品可比甚至更優的CAR-T公司之一(3個月CR:90% vs 83%,6個月CR:82% vs 75%),而且安全性更為突出。在產品本身的療效和安全性可靠的基礎上,藝妙神州的成長和融資速度算是同類公司中比較快的,3個年輕博士也憑藉持續性的技術創新和突破引了知名投資機構君聯資本的投資。

藝妙神州同時也具有針對多種惡性血液腫瘤和實體瘤的產品線,適應症包括晚期淋巴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肺癌、肝癌等。部分候選新葯已與多家頂尖醫院開展臨床研究合作。

CAR-T作為一種革命性的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這兩年在國內的投資熱度甚至超出國外。目前已經有接近20家申報臨床,但只有南京傳奇一家獲得臨床批件,可見CDE對CAR-T的態度還是偏謹慎。2018年對藝妙神州的關注點在於其能否拿到臨床批件,另一方面則是關注其團隊在細胞療法技術創新上取得的成果。

結語

以上10家中國創新葯公司是醫藥魔方從多個指標維度和2018年預期會發生的重大事件等角度篩選出來的比較有看點的行業參與者,僅代表一家觀點,不代表任何評判結果,僅希望以此幫助大家了解中國的創新葯研發。由於篇幅所限,還有不少細分領域的優質創新葯公司未能在此詳細介紹。

最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創新,毫無疑問是中國醫藥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核心,我們既要用最大的熱情去擁抱創新,也要以最大的敬畏去審視創新。畢竟,沒有任何精英人才或資本機構能夠100%保證某個新葯研發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魔方數據 的精彩文章:

FDA:部分發作性癲癇藥物的有效性可以從成人外推至兒童
復星、石葯、百濟、再鼎……這32家公司入選「中國生物醫藥指數」

TAG:醫藥魔方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