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實用小動作緩解關節疼痛

實用小動作緩解關節疼痛

實用小動作緩解關節疼痛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疼痛是可以分擔的,當身體出現疼痛時,如果能握住伴侶的手,兩人的腦電波會趨於同步,身體上的疼痛也會隨之緩解。實際上,對於經常出現身體疼痛,尤其是關節疼痛的老年朋友來說,不用藉助於他人,同樣可以通過一些小動作來有效止痛。

老人的關節容易出現疼痛,尤其是手、膝、髖、脊柱等活動量、負重較大的關節,隨著年齡的增長(超過50歲後),關節發生退變,出現關節炎症。相對於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現關節炎症,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更常見。很多研究證實,雌激素對骨關節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女性在絕經後雌激素水平降低,會導致關節炎症。另外,長期以來肥胖和超重被認為是傷害關節的重要因素,有研究顯示,肥胖患者發生膝骨關節炎的風險比對照組增加了3倍,而減重可以使膝骨關節炎的風險顯著降低。老人出現此類關節疼痛,很難進行一些幅度較大或運動量較大的運動,否則會使關節疼痛加重,而選擇一些運動幅度較小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軟骨修復,緩解關節疼痛的癥狀。

脖子痛 - 模仿放風箏出現頸肩酸痛多為頸椎病所致,運動對於頸椎病是把雙刃劍,合理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可以改善頸椎病的癥狀,延緩病情進展,而不合適的運動或過度鍛煉,有時會引起頸椎病的癥狀加重甚至是二次損傷。所以,頸椎病患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頸椎病類型和程度,一般來說,脊髓型頸椎病或出現神經壓迫癥狀者(如感覺胳膊疼痛、麻木等)不適合運動鍛煉。

放風箏時的動作,主要可以分解為抬頭及舉臂的動作,可以起到拉伸頸闊肌和胸鎖乳突肌、放鬆頸部後方肌肉作用,能緩解平時低頭動作引起的肌肉酸痛。但因為場地限制和需要風的條件,可以對這個動作進行模仿,同樣可以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雙臂上舉或斜上舉,抬頭看斜上方,可以站立或行走,開始堅持的時間較短,頸肩部及胳膊就會出現酸痛,隨後時間可逐漸延長。鍛煉時需要緩慢、放鬆,切忌操之過急,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腰痛 - 站立後踢腿腰部疼痛多是腰椎間盤不穩或腰肌勞損所致,椎間盤是無血管結構,主要通過周圍組織滑液獲取營養物質,而運動可以增加組織液的泌,促進椎間盤的修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處於發作期,即疼痛未緩解,還是應盡量卧床休息,可以佩戴腰圍起床活動,3個月內不做彎腰持物動作。後踢腿的鍛煉方法為:取站立位,雙手扶住牆壁或欄杆,身體稍微前傾,腿向後踢起,開始練習時踢腿的角度不用很大。左腿練習3~5次換為右腿,如此反覆2~3分鐘,最好早晚各一次。在做後踢腿時,可以明顯感知腰部的酸痛點,在踢腿結束後,可以隨時隨地地輕輕敲打酸痛點100下。

膝蓋痛 - 靠牆靜蹲中老年朋友出現膝蓋疼痛(尤其是下蹲能力差的患者)多與膝關節骨關節炎有關。另外,髕骨軟化、髕股關節軟骨損傷,以及大腿肌肉量的減少,都會造成膝蓋疼痛,下蹲力量弱。膝蓋疼痛者往往不能進行運動量較大的運動,可以嘗試靜止性強肌肉力量及膝關節穩定性。上身正直抬頭挺胸,保持身體直立,兩腳分開和自己肩寬一樣的距離,腳尖正向前,不要「外八字」或 者「內八字」。背靠牆壁站好,腳跟大約離開牆壁一腳長的距離。體重平均分配在兩條腿上,緩慢下蹲,到大腿小腿呈 90°角為止。保持這個角度,然後逐漸把腳向前移動,這時候低頭看一下,膝蓋和腳尖正好在一條直線上。控制好高度和時間,兩次下蹲之間休息1分鐘,不要休息時間太長。接著練習第二個靜蹲,這樣周而復始,每天練習30分鐘。

胯部痛 - 腳趾抓地行走導致髖關節疼痛的病因包括滑膜炎、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其中尤其要重視股骨頭壞死,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髖關節、大腿近側,可放射至膝部,可表現為持續痛,靜息痛,特別是旋轉活動受限。另外,髖關節撞擊綜合征也是引起髖關節慢性疼痛、髖關節活動範圍受限的重要原因。簡單地說,就是髖關節的兩個骨頭在活動時出現相互撞擊,從而導致的疼痛。經常練習腳趾抓地行走的動作可以緩解,平時行走,注意足跟到足趾移動改變,保持與髖同寬,避免支撐腿旋轉。抬腳時收緊足底的肌肉,模仿腳趾抓地的感覺,然後腳跟輕觸地。從足跟觸地到足趾離地過程中不要完全直腿,要保持稍微屈膝的動作,有利於減輕髖部的壓力。保證抬離足跟以幫助足趾更容易蹬離地面,邁小步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坐位時盡量避免蹺二郎腿,睡覺時最好採取側卧位,使兩膝夾枕保持腿與地面平行,避免髖過度前屈或旋轉,比如用一條腿壓住另一條腿。周宏 / 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養生保健報 的精彩文章:

錯誤做法有損食物營養
中醫治老年性耳聾

TAG:醫藥養生保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