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越管,孩子越討厭

父母越管,孩子越討厭

心理學有一項著名的實驗,其結果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即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而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因為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這種效應常常會發生在父母和孩子身上。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他的「自我」本身處在幼稚、不完善的階段,特別容易受到媽媽的影響和暗示。像孩子感受到媽媽的需要,無意識中會覺得自己就是媽媽認為的這個樣子,無意識地討好媽媽,就學會了習慣和滿足於媽媽的照顧,變得幼稚、脆弱,使媽媽的內心投射得到認同。慢慢地,這種母子之間的互動會形成一種慣性,一直延續到孩子長大以後。

危險的媽媽「照顧」

當媽媽對待孩子的態度是錯誤的。在媽媽的干預之下,孩子的發展會出現問題。往往在媽媽的愛和援助的外衣下隱藏著一種微妙的東西,這就是輕視孩子的能力。

媽媽認為孩子是無知的、脆弱的,要由自己去向孩子灌輸好的內容。

幫助孩子 讓孩子自己做

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努力逃開成人擺布的過程。每個孩子天然就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只是在能力不及之處,需要成人的幫助而已。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幫助孩子,讓孩子自己做。」

給予愛,就是在恰當的時候提供恰當的幫助,以「互愛」的態度,而不是「救世主」的態度,讓孩子自己慢慢來成長。

瑩瑩是個健康開朗的孩子。如果瑩瑩需要媽媽的陪伴,媽媽總是會儘力滿足她的需要。但在陪伴、保護瑩瑩的同時,媽媽給了瑩瑩自己觀察、體會、自己選擇和做決定的空間。比如,瑩瑩與青青爭奪布娃娃,青青力氣比較大,搶走了布娃娃。瑩瑩哭著跑向媽媽,媽媽只是輕柔地摟住瑩瑩說:「媽媽知道青青搶走了布娃娃,你也想玩,你很難過。」得到了媽媽的理解,瑩瑩哭聲小了一些。「你想想應該怎麼辦呢?」瑩瑩擦乾眼淚說:「我可以跟青青分享我的小熊,這樣他就會跟我分享布娃娃了。如果他不願意,我就玩小熊好了。」媽媽在瑩瑩臉上重重的親了一下表示讚賞。慢慢地,瑩瑩就會學習自己思考,自己做選擇。

孩子的世界是需要自己去體驗的,儘管孩子的很多想法和做法會令媽媽哭笑不得,孩子的很多選擇是「錯誤」的。但大家都應該向瑩瑩媽媽學習,為孩子創造體驗自我、自己做選擇的機會,孩子才能在各種體驗中建立自我認同感、體味到自我的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媽咪智慧育兒 的精彩文章:

TAG:好媽咪智慧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