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為什麼有人喜歡把手機設置成靜音?

為什麼有人喜歡把手機設置成靜音?

現在,人手一台手機已經標準配置了。

但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手機也意味不同的東西。

年紀稍長或者銷售一類行業的人,手機更多還是電話,溝通客戶、他人;

而對於那些將手機視作了玩具的童鞋來講,每個月的流量費遠超電話費。

其充當的身份不同,也決定了每個人同手機的相處方式的差異。

一個簡單體現就是在音量上。

有的人時至今日,依然著迷於千奇百怪的鈴聲。

每次當刺耳或者有趣的聲音劃破空氣,眾人都將視角轉向他。

有的人喜歡熱鬧,有的人則偏愛安靜,譬如唔哩菌。

我的手機基本都是靜音模式的。

我很享受這種狀態,但卻惹得周圍人的不滿。

念大學時,有次我媽給我打了個電話,我當時並沒有接到,而是後來才看到,並回了過去。「怎麼每次有事給你打電話都不接啊?」語氣里有一點生氣。

這種事不是一次兩次,後來時有發生了。

父母、哥嫂、朋友、同學都曾經「暫時無人接聽,請稍後撥打」過。

發展到後來,最熟悉的朋友家人,慢慢習慣了我的過一會兒回過去的操作。

其實每次我看到未接來電時還是挺內疚的,還試著把靜音給關了。

可過了一會,我就受不了。

微信消息、微博新聞、知乎動態……各種APP每過一會兒就會蹦出一條消息提示來,弄得我很頭大,

於是乎,我又開始了消音,一個「聯繫我全靠緣分」的傳說依然在江湖上流傳著。


為什麼愛把手機保持靜音?對於自己這個習慣,我嘗試著找出緣來。

什麼樣的場景需要靜音?什麼樣的場景可以放開音量?

工作時,如果有私人電話打入,我一般都是去廁所或者其他相對隱蔽的地方接聽,因為實在不好意思在同事面前和家人聊事情。

往深里說,就是有一定的表演型人格。在不同的場合,都會有意識地區扮演一種屬性,工作場合是一個樣,在家裡又一個樣。

不同的場景對於手機音量的認知有不同,而且就算只在公司,也有不同,

有時是上課,有時是開會,這些場合都需要手機靜音。自己懶得經常切換鈴聲和靜音,那就乾脆靜音,一勞永逸吧。

嫌麻煩比較懶是個原因,還有就是不想讓思考被打斷。

我們的大腦其實是很懶的,當需要正兒八經思考時,情景就像小孩子寫作業一樣,一會兒要喝水了,一會兒要上廁所了,左看看右看看的。

而作為成年人,手機是最能夠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東西了。潛意識裡本來就不願意思考的你,聽到手機消息一響,更像是找到了一個「理由」,去跟別人聊天,或者去做相對簡單的事情了。

而且思路一中斷,再繼續又得重頭來起,更麻煩。

這樣,我們主動思考的習慣,更不容易建立起來。

除開一些實際原因之外,人際關係中偏被動的性格是最大的內在誘因。

手機經常靜音,對於內向又偏獨立的人來說,是個絕佳的體驗。

因為他們更喜歡在自己的世界中,安靜地獨處、思考、學習、工作,而不願意和別人過多地牽扯。

不太經常去主動聯繫別人,不想與別人發生太多關聯,似乎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自己都能夠想辦法搞定,這是具體的表現。

這種「從不想麻煩別人」的處事方式,也會帶來一些問題。

有時候我們因為太想做自己,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但周圍的人因為懂你,所以一直將就你。這麼想來,自己還挺不厚道的。

而很多事情,都是按自己的意願來,別人也義無慣著你。

所以,靜音雖然好,但也要分清狀況,否則遲早出問題。

好在的是,現在許多有社交工作軟體,能存留信息。

這樣能讓你既保持自己的節奏,也不傷害別人,

而唯一需要的就是你要腦里有根弦,隔多久看一下,哪個是重要的,哪個是次要的。

這樣,你哪怕靜音,也不至於與全世界失聯。

說了這麼多,但還有一種靜音的原因也許可能才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可怕的。

那就是被逼靜音,也許你並不喜歡安靜,只是除了父母親人、快遞外賣、廣告推銷之外,其他也沒什麼人聯繫你了。

願你不是這種!

——————

大家記得回復「0519」領取今日份的情話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最奇葩 的精彩文章:

坐在馬桶上吃飯,食物還和大便一樣…這餐廳真是奇葩
卷福在韓國被罵成狗,思密達這次又出名了

TAG:今日最奇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