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畫路在何方

中國畫路在何方

近日連續三天有畫家朋友到訪,探討中國畫藝術進取與成功之路。

中國畫自唐末迄今一千餘年,其道大昌。倘若其中無物,何能薪火相傳千餘年?宋元畫多有勁氣,明清文人畫彌見天真。至美之寄,往往不必詳加考慮。然而從古至今,多少人自小習畫,至於白首,而一無所成。古稱業精於勤,焉有結果相反?無他,未明道也!

要認識中國畫的基本意義,認識其審美特性和審美價值,就須從根本處著手,此根本就是中國文化,就是包括書法在內,中國人特定的文化心理結構,亦即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抒情方式,這就是中國畫的文化意義之源,根本之道。

中國畫重神似不重形似,重寫意而不重寫實;重表現而不是模擬和再現;追求美與善的和諧,而不是美與善的統一。「一陰一陽謂之道」是中國人最根本的世界觀。中國畫選擇了線條作為其表現手段,而不是面塊。線條就是陰陽虛實結構,一陰一陽就是一靜一動,一虛一實,一柔一剛。中國畫以線條的動靜、虛實、剛柔及舒放來表現出沒太虛、自成文理的節奏與和諧,最終實現其藝術表現力。

因此,中國畫藝術,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避開技術,輕技而重道,注重道德人品和畫外功夫的文化修養,以畫為樂,即把畫畫作為消遣寂寥心情或發抒苦難情緒的筆墨遊戲,「一超直入如來地」。另一條是苦練技術,以器明道,注重人品和文化素質修養,把畫畫作為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終身工作與事業,「積劫方成菩薩」。所謂藝術的自由王國,一個是自由地馳騁於必然王國之外,另闢一個天地;一個是自由地馳騁於必然王國之中。

前一條路是無定法的,千姿百態;後一條路則有定則,由淺入深。董其昌認為,「吾曹」應該走前一條路;石濤說:「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也主張走前一條路。這都是不錯的,因為他們是「至人」,所以可以拋開技術的約束而快樂地一超直入。但是,「至人」肯定只是極少數,大多數的畫家都不可能是「至人」,而只能是畫家、是常人,所以,如齊白石、李可染、黃胄,甚至包括幾乎所有的唐宋畫家、大小名頭,都是走的後一條道路,苦練技術,艱辛地積劫方成。

走後一條路,主要是學習古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精神。落實到具體的技術方面,以「應物象形」即源於生活、高於形象的「造型性」為核心,學習「骨法用筆」、「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和「傳移模寫」。撇開了造型性,單講筆墨、色彩、構成,當然也可以成為很好的作品,但卻是「另闢的天地」,非常人可以效顰。注重以造型性為本法的技術磨鍊,必然需要借鑒前人的經驗,不僅師其心更需師其跡。撇開前人的有益經驗,或者師心不蹈跡,「我用我法」,當然也可以成為很好的作品,但同樣屬於「另闢的天地」,是極少數「至人」的專利,而非絕大多數常人所走得通。

做畫家需要腳踏實地,不是「至人」,表面上的「無法而法」缺少了深刻的精神內涵,蒼白無力,不可能成為「至法」。提倡走後一條路,認真向古人學習技術,不僅適合於今天大多數平常的畫家,同樣也適合於極個別的天才畫家。像李成、李公麟、范寬、李唐等天才大師,他們講求技術的修鍊,同樣也進入了高超的藝術境界而沒有被技術所束縛。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錢松喦 畫中四難
名利跟藝術本身無關,除非你自己被污染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