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願愛如楊枝柳,一片春盎然

我願愛如楊枝柳,一片春盎然

「寒門再難出貴子」,說這話的人估計是沒有親身寒過,以下故事真事,名字化名。

(一)

胭脂紅

我願復重生,我願天開眼,

我願人間莫離別,我願心常安!

我願力能鼎,我願苦能甜,

我願愛如楊枝柳,一片春盎然!

5月12日,我參加仁愛助學,來到了河邊雄縣,走進一戶叫小軒的家庭,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里幾隻懶洋洋的大貓,這家的貓不懼人,一隻懶洋洋的扭頭看了我們一眼,其他幾隻看也不看,似乎我們就是這家的主人一樣。

門帘被揭開,從裡面彎腰走出來一個面色黝黑、身材偏瘦、單眼皮的少年,他一手扶簾,一手招呼我們進屋:

「普哥,來進坐,,,」

我們助學活動中,一般的學生看見我們都是比較害羞,言辭文弱,唯獨這一次有點被我驚訝到了,這位少年的聲音穩重乾脆中帶著那麼一絲絲的稚嫩,舉止豪爽卻又略顯青澀。

他們家是傳統的五間北房,土木結構,屋裡冬暖夏涼,門前兩顆柿子樹,預示著老百姓最樸實的願望「事事如意」。我們坐在他家的坑沿上,因為第一次來,我也不知說什麼,只能聽他們聊天,聽到興奮處,

我問「你是不是學習在班裡很好呀!」

他平淡地說「嗯,還未下過前三名」。

我又一愣,這小伙真楞,一點也不知道謙虛呀!後來才知道他從小跟村裡免費的武術隊習武,坑旁邊的木柜子生生被他手掌震壞一長條。怪不得他這麼直楞。

大約過了20分鐘,帘子被一副雙拐揭開,進來一個容顏美貌,抹著胭脂口紅的女子直接坐坑上,坑沿上拖著一雙萎縮扭曲的腿。院里一隻大貓緊跟其後跳到坑上,卧在女子旁邊,這女子進來也不說話,打量我們一番然後從懷裡錢包利索地掏出100塊錢遞給少年

喝令:「去~~給大家買點水去」

少年也沒吭聲低頭拿著錢出門,普哥和我們組的兩個姐姐趕緊說「不用,不用,我們不渴,我們還帶了好幾個冰激淋呢,都沒吃完,,,」

原來這才是這家的女主人,這一番舉動可以判斷這家女主人貌似不是一般外表看起來具有小兒麻痹的弱女子。我好奇地打開紛享銷客軟體,裡面記載這位少年的資料:「父親去世,跟媽媽和爺爺生活,媽媽喜歡傳統文化,有按摩手藝,希望開一家按摩店」我拿著資料對著屋裡這一家看,怎麼沒有腿疾的記載,害我一隻好奇為什麼一個媽媽會在喪夫之後跟爺爺一起生活很多年。

後來的聊天中才知道,爺爺一共倆兒子,小軒五歲時爸爸去世了,沒過多久,叔叔也因為肌肉萎縮去世了,爺爺今年80了,還能下地幹活,但養家主要還是靠殘疾的媽媽。也就是說這位帶有腿疾的媽媽在農村「男人是天」的環境下,並沒有走夫死另嫁的老路,而是選擇了一條極為艱難中的艱難的路,這些年她拖著一副殘腿,不僅要撫養兒子長大,還要照顧公公的生活。她說「我以前還一直想開個按摩店,後來兒子一天天長大,做按摩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人,我一個單身女人,別人說點啥,對他影響不好,,,」

為了兒子的自尊,她連自己的理想都埋葬了,或許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給了她一個殘缺的身體和家庭,也給了她聰明果敢的能力,她現在在自己妹妹的廠子里負責一把手,差不多是一個小企業的總經理吧,而這小企業因為是手工行業,並沒有因為環保問題被新區建造的政策而取締。兒子小軒從小就很懂事顧家,有一次夜裡下雪,年幼的小軒起身就喊「下雪了,趕緊收柴火」;家裡困難,夏天太熱,媽媽喜歡吃冰激淋,小軒也喜歡吃,但媽媽讓小軒去買冰激淋的時候,小軒給媽媽買的1快的,自己吃5毛的。

媽媽說她最得意的一件事是小軒前幾年突然說「媽,我背你吧!」,媽媽看著他瘦小的身材遲疑不信,結果小軒蹲起馬步,俯身就把媽媽背起來了,媽媽說起這段事,臉上的表情神采飛揚。

小軒不太愛說話,性格也不是很張揚,雖然從小習武耽誤了很多業餘時間,但是依舊穩坐學霸的位置,我看他的桌子上放著一本打開的《感悟人生》漫畫書,

我問:「你也看這個?」

他說:「嗯,從小就喜歡看這類的,」

這樣的年紀,這樣的家庭,這樣的母親,還有這樣淡定懂事的兒子,

(二)

風刀霜劍

問我何所思,問我何所憶,

問我揮淚撕手書,問我何所去!

問我從何來,問我和誰去,

問我西風往回走,怕落傾城雨!

5月13日,我們一行人走訪了最後一個家庭,小吳的家裡,據說小吳已經輟學了,可以放棄幫助了,但是奔著人文主義的關懷,我們還是去了他家,他們家在一個綠水成蔭的小村莊,因為岔路口太多,我們迷路了,還好有微信這麼神奇的東西,小吳輟學有了手機,我們依靠微信定位找到了他家。

剛進巷子口,就看見一個身材高壯的老頭手裡夾著煙,身後跟著小孫女,老頭正好帶我們進了家門,小吳看見我們拘謹地一聲「哥哥好!」,奶奶個子有點矮,但是一副利索的好身手,麻利地拿出花生瓜子招待我們,一副熱情的高嗓門深為親切。

小吳雖然輟學了,屋裡依然貼著一張張獎狀,獎狀上最早的日期寫著2017年,看來小吳是去年上完初中就打工去了。

爺爺坐在一旁時而一籌莫展不說話,時而又滔滔不絕聊起現在新區的情況,時而煩躁覺得小孫女太鬧,把她推出門推到媽媽的屋裡。爺爺說「這娃可好哩,從不惹事,學習成績也好,不上學太可惜」。

資料里寫著小吳「父親早逝,母親改嫁,跟著姥姥姥爺生活」,也就是說他跟林黛玉的命差不多,都是在姥姥家長大的孩子,農村的姥姥家不比奶奶家,雖為男孩,但不是正根,儘管身世不幸、姥姥疼愛,寄人籬下,難免也會有「風刀霜劍嚴相逼」之苦,更何況姥姥家還是一般的貧弱之家。

我記得有個千家愛助殘組織的志願者說,她們那裡留下來的多半是天生殘疾被父母拋棄的孤兒,如果有健全的孤兒都被領養走了,但就是收養的過程中,一般領養人都比較偏好領養女孩。也就是說,按照風俗習慣地說,一般家庭都喜歡生男孩,但是領養的話卻喜歡領養女孩,這中間有對親情訴求最微妙的人性變化,當過奶奶的人應該能懂這個吧!在回到小吳的情況,就很容易懂他為什麼要主動輟學了。

當然問一下也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不好意思問,或許是這樣的因緣導致了小吳心思敏感靈銳,雖然獎狀貼滿了屋但是初中畢業就不想在拖累姥姥姥爺,選擇了出門打工,掙錢補貼家用。

差不多半年之間,善良的陳普老師一直沒有放棄過他,在陳普老師的不斷勸說下,小吳終於開始有所悔意,準備重新上學,但上學的壓力依舊還會有。在權衡利弊之後,陳普老師為他找了兩個渠道,一個是去百年職校,一個是去文心中學,兩所學習都是公益性質的學校。

陳普老師承擔比較多,特別的累,累到有時候年紀未衰就開始忘事,為了不讓事件再次拖延,當場聯繫了相關負責人,最後才把事情落定。

(三)

靜以修身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

奔走三千湖海,此心方定寒霜。

兩天的走訪很快就結束了,很多事情久久不能忘懷,彷彿就在昨天,回來的路上不知道從哪個話茬說起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我腦海里電光火石般突然閃過一個驚天秘密。

那就是我們資助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品學兼優的學霸級人物,我回到家看到後台文宣搜集的照片還有群里大家發過來的圖片,再加上我在曲陽助學的幾年經驗,心中數了數又算了算,對的,我們接觸的孤困學生中,學霸級人物佔到一多半,此學霸非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學霸,此學霸是品德、體格、智商都比較強健的一群人,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環境經歷:貧寒、孤殘、破裂、冷眼、孤獨等等,,,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慈善不是救濟工作」,,,此時我們平時念誦的句子不斷響徹在耳畔,分不清我們這裡不斷的付出精力到底是損失了還是佔便宜了,,,

基金會倡導我們在人事安排中,盡量採用「新人老用,老人新用」的方式,但是隊長不以我卑鄙,猥自枉屈任我以隊里文宣,我也算老痞子了,任此崗位也是「老人老用」了,工作熟,流程熟,人員熟,環境熟,一切都是輕車熟路,這樣的因緣勢必促使我驕傲蠻橫的工作作風,還好有大家不斷的鞭策。

上位領導曾經多次說過,「承擔公益事業,最核心、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和他人心靈成長,而不是一時一事的結果。」我以前聽不懂,可能懂了也不願意懂,後來才慢慢懂了,但是放在實踐中最為難執行,尤其在自己擅長事項的情況下,有沒有承擔是為了彰顯才能?有沒有因為熟練而給大家帶來壓力,有沒有因為功高熟練而擠兌其他上位等等,我在這次承擔中想的最多的可能就是這些了,所以特別感恩隊長給我成長的機會。

再回到開頭孩子的家庭環境和成績反比的問題,我也經常想這個問題,因為這個不僅僅是在現在社會有,在古代,在國外這種現象也普遍存在,「千金難買少年窮」「、」英雄不問出身難「等等這些諺語也說明這個問題,就是說有可能我們辛苦追求的未來和將來孩子的成長也會出現這種問題。

13號那天永強組織了媽媽們和孩子們相互溝通的環節,其中有個媽媽說為了孩子的問題找過很多門道花了很多錢,但是帶著孩子到了仁愛助學,感覺止步了,這種改變或許就是想要的改變。我也很感動,助學活動給與我們的改變真的太多了,不僅僅是對孩子的影響,還要我們本身的影響,其中最大的影響就是處理家境和孩子問題成反比的影響,豐富的物質條件不是錯,錯的是我們很容易在豐富的物質條件下迷失的自己,而貧寒破碎的環境也不一定對,但是這種環境卻創造了人有獨立思考、靜以修身的機會。能跨越這種矛盾的是濃濃不息的愛和堅持不懈的自省自律,突然發現的驚天秘密就是這些我們助學的環境里都有。

用諸葛亮的臨終表文結束「伏願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君,存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心素簡 的精彩文章:

TAG:清心素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