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千古名句嗎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千古名句嗎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一道礪志格言,寓意精闢醒豁,語言簡潔生動,又採取聯語的格式,朗朗上口,廣為人們傳誦引用。但遺憾的是,對其性質和出處都不甚了了,甚至有一些誤傳。引者多稱古語、古詩、古聯、古諺,出處有稱《增廣賢文》《警世恆言》的,更多則稱《警世賢文》,也有進一步具體到《警世賢文·勤奮篇》的。

《增廣賢文》又名《古今賢文》《昔時賢文》《增廣昔時賢文》,今有傳本。《警世恆言》書名誤,明人有《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喻世明言》,世稱「三言」,未聞有所謂《警世恆言》者。查「三言」及《增廣賢文》均未見有「寶劍」「梅花」兩句。

所謂《警世賢文》,引者有稱明人所作,但檢索古今書目,未見有關於此書的任何信息。從互聯網上檢得以《警世賢文》命名的書籍信息最早出現在1995年版袁毅鵬主編《當代民間名人大辭典》、1996年版司惠國主編《中國當代硬筆書法家大辭典》中,兩書都著錄黑龍江省某縣印刷廠一位年輕書法愛好者曾出版《……顏字警世賢文》。如今這位先生在書法、篆刻界小有名氣,筆者戊戌年春節前後電話和微信與其聯繫,他最初稱作品書於1993年,所謂《警世賢文》內容見於網路,為「左宗棠」(音)的版本。筆者不免生疑,於是再三請教,承其以微信提供了當年書寫的文字,內容約當今網上所見《警世賢文》前半部分,只是稍有節選,條文順序也略有變化。同時還提供了這樣一些信息和看法:一、他肯定《警世賢文》「沒有作者」,決非一人所作。二、當年他書寫所據是正式出版物,書名《警世賢文》,是一本科普讀物類小冊子,出版時間大約在1989—1992年,他只是輯抄了其中部分內容。遺憾的是這位先生並未提供所書《……顏字警世賢文》的圖像,因而無法落實其當年所書文字的真實面目。

如今從互聯網上能檢到《警世賢文》兩種版本:

一種當是原始文本,具體又有兩種成品形式:一種是大號宋體字印刷的大張橫幅挂圖,正文後綴以黑體字四字八句品贊之語。有可能是私制售賣品,有不少網友報道見過,如今在孔夫子舊書網上還能查到待售品。還有一種是手制紅欄格毛筆書寫的16開線裝小冊。筆者經孔夫子舊書網從瀋陽某書商處購得,封面和卷末鈐有「正波之印」「李子正波印章」等閑章,當是李正波所書。多有筆畫錯誤,當是二手仿製,或也曾用於銷售。封面署時「丙子年春」,是1996年。2001年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遼寧作家洪峰(籍貫吉林)《模糊時代》,這是一部描寫遼南山區鄉村生活的小說,開篇寫到地主家庭出身的呂有文「這個讀過私塾的小文化人手裡拿著一本泛黃的線裝書」(第7頁),就是《警世賢文》,他讀了一段,正是如今網售大張挂圖《警世賢文》上印有的文字,顯然素材應出於這一印本。2002年以來,網路文章漸多引用這一文本。

第二種為類編本,將原本條目按內容分為勤奮、守法、疏財、惜時、修性、修身、處人、待人、防人、是非、寬人、取財、人和、安心、受恩、聽勸、謙謹(謙多誤作歉)、防憂、勸善、正氣等20篇,每篇一條至數條不等。分類稍顯繁瑣,而名目也不夠妥貼。筆者反覆搜索,未見有印本報道,內容主要見於網路。改編者不明,或即原編者所為。網上能搜檢到2005年9月有相關信息。這一類編本最遲在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溫信子編著的《每一天身心健康支持手冊》已大量引用(第157、159-163、165-168、177頁),同年底江蘇教育出版社版南通名師編寫組所編《初中思想品德作業本(七年級下冊)》(第119頁)、2007年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董義主編《現代漢語》(第446頁)也見引用,可見類編本最遲應成於2005年。「寶劍、梅花」聯在上述兩種版本的《警世賢文》中都有,類編本則見於其中的「勤奮篇」。2008年以來,互聯網上下引用者遂多稱出於《警世賢文·勤奮篇》。

考《警世賢文》內容,主要抄錄《增廣賢文》中較為通俗易懂、適應當今人情世故的條文。另有少量不見於《增廣賢文》,則多屬當代流行的格言、俗諺,如「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書到用時方恨少,事到經過才知難」,「少壯不經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不怕一萬,當怕萬一」等等,尤其是最後的許多條目,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為人知的警句俗語之類。

關山月作「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者近半個月在互聯網上下求索,發現與《警世賢文》有關的信息最早多與東三省尤其是黑龍江省這一地區、書法愛好者這一群體有關,因而妄自揣測,所謂《警世賢文》最初有可能由黑龍江省或東北某位書法愛好者出於個人興趣抄輯而成,本以自娛和贈友,時間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適逢九十年代中葉以來市場經濟尤其是互聯網信息蓬勃發展,編者或其周圍朋友、熟人有意或無意印刷商品銷售,又推送至網路,被人們誤作《增廣賢文》之類傳統蒙學或古賢語錄文獻資料。由東北而華北而全國,由書法界而教育界而政法界,由市場而網路廣泛流傳,儼然成真。也正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寶劍、梅花」一聯膾炙人口,風頭極盛,遂被輯錄其中。因此我們說,「寶劍、梅花」兩句不是什麼古詩名句、古人名聯,更非出於明人,而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時語俗諺。

接著的問題是,這一時語俗諺或流行格言起於何時。民間俗諺遠非名家名言、經典語錄那樣有確切的文本依據和具體的歷史源頭。好在如今信息化時代,各類電子文獻和網路信息數據的檢索比較方便,檢古籍和民國年間各類資料庫未見有「寶劍」兩句的任何信息,所見都在新中國成立後。就上海圖書館《全國報刊索引》和《讀秀》搜索引擎檢索,兩句用作文章標題最初都以單句出現。最早以「寶劍」一句作為標題的文章是《新華日報》1961年5月4日第2版的金惠風《寶劍鋒自磨礪出》。以「梅花」句作標題也同時出現,只是數量稍多些,最早是《中國青年報》1961年7月26日第4版繼功的《梅花香自苦寒:從老藝術家們的苦功談起》,只是六字。同年《山西日報》12月21日王文緒《梅花香自苦寒來——青年女教師楊耀蘭的故事》,則是完整一句為題。1962年《羊城晚報》、1964年《新華日報》都有同樣七字完整一句作正標題的報道或短文。而所見最早將兩句合為一聯的是李欣《黎明即起,洒掃庭除》一文:「掃除政治垃圾的革命工作,也和掃地類似,須有朝氣,這就是反映新興社會力量的革命鬥志、勝利信心和大無畏精神。有這股幹勁,革命者才能百折不撓,才能將革命進行到底。『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頑強的鬥志,就鍛煉不出來真正的革命者。」稍後196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署名白夜《(思想修養叢書)革命熱情和求實精神》中「苦幹與實幹」一題也引用這兩句來論述苦幹精神(第31頁),196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勞動日記》選輯董加耕等下鄉知青日記,其中胡建良1963年12月1日的日記也引用了這兩句(第92頁)。文化大革命中後期的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工農兵豪言壯語選》也收有包含此句的誓言(第57頁)。值得注意的是:一、這些文章中,這兩句都以引號標出,是否有更早的來源或出處,目前尚不得而知。二、這些引用又都未說明性質。筆者以為,這兩句有可能是當時新近合成的說法,人們覺得精闢簡練,易於記誦而樂於引用而已。

時光到了1978年以來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人民群眾精神煥發,各行各業奮發圖強,以「梅花」「寶劍」單句為標題的人物事迹報道和社會文化雜談開始頻繁出現,年甚一年。再次將兩句意思並列一題的首推上海理論工作者周錦尉《鋒從磨礪出,梅自寒霜來——訪著名經濟學家許滌新》一文,載《文匯報》1980年7月29日。次年即1981年,南京新聞工作者談嘉祐在《陝西戲劇》第3期發表《寶劍鋒從砥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訪著名劇作家陳白塵》的文章。1982年2月13日,《山西日報》有報道題作《藝精磨礪出,梅香寒苦來》,《河南戲劇》第2期有文章題作「劍鋒磨礪出,梅香苦寒來」,《大眾電視》第11期作者鴻升的文章題作《鋒從磨礪出,香自苦寒來》,這些細節略異的措辭固然有各自文章的表達需要,但從中也不難感受到當時人們對這一六十年代早已出現的完整兩句並不熟悉,在新的條件下,這一聯語以不同形式開始重鑄而復興。1985年8月13日《人民政協報》,題目作《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記民盟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創辦的青城大學》(作者邵炎),則是又一次兩句並列完整出現。此後這兩句以標準的完整句式作為標題的現象層出不窮,而其他環境和方式的引用也更為頻繁。

啟功書聯

就上述我們掌握的情況而言,「寶劍」「梅花」兩句醞釀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社會各方面極其困難,革命鬥志激發鼓舞的歲月。「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作為人們表達刻苦磨鍊、堅忍不拔、奮發圖強之精神信念最簡切有力、生動形象的說法,再次迅速流行起來,持續至今。因此,「寶劍」一聯的性質不是古語而是今諺,是當代社會新生的流行諺語,產生於新中國前三十多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生活土壤,是當代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意志和集體智慧話語的結晶。

就筆者所見,最早作為諺語正式著錄這一聯的是廣東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出版的汪治《諺語新編》(第16頁),同年稍後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耿文輝《語言之花:動植物山水喻諺語》(第154頁)也作為諺語進行介紹,更重要的著錄則是次年即1983年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諺語總匯·漢族卷)俗語(上)》(第19頁)。因此我們說,「寶劍」「梅花」這一諺語或諺聯最早出現於1961—1963年間,最權威的著錄見於1983年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諺語總匯·漢族卷)俗語》(第19頁)。我們引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聯,如需標註出處,以目前所見最早完整引用的李欣《黎明即起,洒掃庭除》一文和作為權威著錄的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俗語》一書為好,尤以後者為宜。

>原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處考》,載《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門問學 的精彩文章:

陳文新:劉永濟的寂寞
文學研究者必須學一點創作——程千帆的一個治學「秘訣」

TAG:程門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