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瓷器的千度灼燒,驚艷了時光

日本瓷器的千度灼燒,驚艷了時光

日本與中國沿海一衣帶水,自古以來交往頻繁。

早在戰國時期,日本列島上的倭人就已與位於今中國東北部、朝鮮北部的古燕國有往來。

秦滅燕時,有一些漢人逃亡朝鮮,進一步去日本;隨後,日本與中國的交流更加密切。

中國的漢字、儒學,中國的書畫、佛教,中國的學制、典章制度等,都對日本產生了全面的影響。

中國的瓷器文化和工藝也同樣深刻的影響著日本的生活和發展。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日本瓷器門類,一起來體驗下千度灼燒下的精美瓷器。

清水燒

清水燒是京都陶瓷藝品,由於產自清水寺門前,所以被稱為清水燒。

後來附近聚集了許多著名的窯廠,所生產的陶瓷器就統稱為"京燒·清水燒"。

由於京都特有的文化特點,大量的陶瓷製品從日本國內或海外紛紛流入京都,陶工們吸收眾家所長,發展成了具有多種多樣表現手法的、以細膩的畫法和豐富的釉色而聞名於世的清水燒。

"京燒"、"清水燒"是京都出產的陶瓷的總稱。

它包括兩方面的製品,一種是被稱為"土物"的陶器,一種是被稱為"石物"的瓷器。

京都陶瓷具有美觀的造型和高超的燒制技術,製造的產品種類繁多。

據說"京燒"、"清水燒"的歷史相當悠久,它始於公元5世紀下半葉。

公元17世中葉,活躍的陶藝作家野野村仁清曾創立了華麗的彩繪陶器,這同時也標誌著京都陶瓷達到了頂峰。

1977年,"京燒"、"清水燒"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

它的陶瓷製品包括諸多領域,有食器、茶道器具、燒香器具和裝飾、祭祀等等。

京燒·清水燒是以一千二百年的歷史和傳統為背景,在日本京都府得天獨厚的文化環境中培養起來。

有田燒

有田燒的歷史是從1616年,高麗陶工李參平發現泉山的陶石開始。

李參平是在1597年至1598年間的慶長之役中,被鍋島日軍從朝鮮帶回日本的陶工之一。

而有田燒普遍內銷到日本國內各地也開始於十七世紀中,到了十八世紀內需數量則是大幅提高,除了一方面因歐洲本地也開始發展瓷器生產導致出口數量衰減之外,日本國內一般平民 則開始廣泛使用有田燒的器具。

而因當時的有田燒多從伊萬里港出海然後運銷至日本各地,因此有了「伊萬里燒」的稱呼,今天的話則稱為「古伊萬里燒」

九古燒

最早的古九穀燒是受了九州有田燒的染繪影響,而與北方加賀地方的瓷器風格交互作用 而產生的。

據說是加賀大聖寺的初代籓主前田利治命令家臣後藤才次郎,於明歷年間沿大聖寺 川而上,於深山間的荒僻村莊九穀所開之窯,一直持續到元祿初年。

為了與幕末開始的「再興 九穀」有所區別,一般習慣都稱作「古九穀燒」

色彩是古九穀燒的最大特徵:釉色濃重鮮美而意境超群,強烈的色彩和稍嫌混濁而無光澤的質地形成完美的調和,展現日本彩繪瓷器的最高境界。

另有一種手法是將素瓷上塗滿青、 綠、紫、黃等色釉,因為沒有紅色而俗稱為「青手」,並有相當多意境高遠的佳作。

美濃燒

進入江戶時代,美濃燒作為平民的日常餐具廣為需要,成為國內有數的陶瓷器生產地至今。

日本歧阜縣瑞浪市已有1300多年的美濃燒陶瓷製作歷史。

瑞浪市的陶瓷製作藝人們採用多種工藝和精細無機無毒釉彩,燒制窯溫達到了1240-1260℃,而非通常的700-800℃,坯體所含金屬經充分氧化,其中的金屬含量遠低於日本國家標準(鉛2.5mg/L,鎘0.25mg/L)和中國國家標準GB 13121-91(鉛7mg/L,鎘0.5mg/L),生產出的陶瓷製品符合人們對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在日本和歐美市場倍受青睞。

我們平時使用的洋式餐具、和式餐具的大約50%以上實際上是美濃燒。

日本著名瓷器美濃燒,各色圖按搭配,並配有精緻木盒,不僅做為餐具十分實用,還具有收藏價值。

備前燒

備前燒是自鎌倉時代起,生產於岡山縣和氣郡伊部這個地方的陶器,與瀨戶燒及信樂燒 並列日本現存最古燒窯之一。

與信樂燒一樣,不上釉的素燒為其最大特色,略帶赤褐色的素麵質地,是備前燒自古以來的一大特徵。

而備前燒和信樂燒及南蠻燒一樣,在茶會使用前先預先過水,就能展現它原本的清亮美好 ,而備前燒這種過水即美的特色,實在是不可多得。

而復興古備前燒的魅力的最大功臣,是已故且有「人間國寶」稱號的金重陶陽及藤原啟, 而繼承了這些人的意念的山本陶秀等優秀製作者,今天仍在伊部不停地持續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下載我

跟我一起雲遊日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物語二代目 的精彩文章:

日本舞踏:「美」和「丑」之前是什麼?

TAG:日本物語二代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