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賈儉林在古典畫風中的筆墨創新

賈儉林在古典畫風中的筆墨創新

賈儉林藝術簡歷

一九五八年生於遼寧鞍山,一九八六年畢業於鞍山教育學院國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遼寧分會會員,瀋陽柏瑞科技有限公司(美國獨資)首席藝術策劃。山水畫作品,遼寧省美術家協會舉辦展覽《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反法西斯戰爭50周年》、《97香港回歸》、《省美協成立50周年》、《遼寧省100優秀畫家》。出版《賈儉林山水畫集》,論文《山水畫特點的幾個問題》、《北方山水畫十大技法》等。1995年,山水畫《九曲飛瀑》入選全國紡織行業美展獲優秀作品獎;1997年,山水畫《途中》入選慶香港回歸祖國省美展。現為中國國家畫院楊長槐工作室畫家。

賈儉林山水畫的筆與墨

談到山水畫,總是離不開筆墨,而衡量山水畫創作新的標準也總是離不開筆墨的創新。站在賈儉林的山水畫前,我佇立久久,一種蒼鬱、剛健又圓潤、靈動的意蘊油然而生。在當今胡塗成風的假創新和亦不亦穩,以摹古為能事的偽古典畫風面前,賈儉林山水的可貴之處在我看來有兩點最為突出:

一、以焦墨為基礎構築的骨法用筆。早在八十年代,賈儉林便開始認真學習書法,這為他以後研習畫法打下了基礎。他認為,胸有丘壑是一個山水畫家必要的修養,所以要師法自然。他對身邊的山川,如千華、遼陽核伙溝、本溪桓仁等久已在親歷下墨跡於胸,達到了與心靈共鳴的地步。八十年代後期更是走出東北,先後到太行山區、浙東等地體悟、寫生。這段時間裡,他認真學習了張仃的焦墨山水,以干淡的焦墨圖寫山川,一方面寫出了山川的陰陽虛實,另一方面加深了對傳統山水的皴法的領悟。如果將焦墨山水理解為干筆的素描,那是絕對錯了,它的著意點並不在寫形,而更多地體現在「六法」所謂的「骨法」用筆上。觀其太行山焦墨寫生系列,比比皆實,斬釘截鐵又皆有脈絡可尋;極虛處亦不以渲染足成之,而以渴筆一一寫作。行筆處處有「留」、「澀」之意,爽勁中有「圓」、「厚」、「蒼」、「毛」之韻味。由於積焦墨之功力,雖然他也在努力學習前人如王蒙、沈周、龔賢、石濤等的技法、但也力避了摹古山水畫空疏的缺失。

二、深喉華滋的墨法。賈儉林山水的另一長處在墨法。他不用省事的墨汁,堅持磨墨作畫。平時家中研墨一池,隨磨隨用,永不洗硯,任平宿墨積於硯中。看賈儉林作畫,用筆用墨皆著意於「落」,「墨澤中間麗而四邊淡開,得自然之圓瀉,筆跡墨痕躍然紙上。如此層層積染,物象可以渾厚滋潤且墨滑鮮美,亦如永遠不見其干者。」其所作山水四屏即以此等墨法為之,其中尤以《夏山多雲圖》為最。山頂小樹,石上苔草,皆用宿墨,或「平頭」、「落痂」,或「竹」字、「個」字,層層迭加,宜顯蒼厚,而夏山多雲之特點立現於紙上矣。

賈儉林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如何計劃一場帶父母離家出走的旅行
4年生3胎,還升世界500強高管,這個比爾蓋茨最欣賞的中國女人說:平衡事業和家庭不是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