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從無名道士到太極宗師,記張三丰太極拳的傳播之路

從無名道士到太極宗師,記張三丰太極拳的傳播之路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張三丰是元明之際的一個著名道士,在寶雞修道時間長達五六十年,他對推動發展道家理論起了重要作用。他的著作有《大道論》、《玄機直講》、《道言淺近說》、《玄要篇》、《打坐歌》、《無根樹》等,被後代收入《張三丰先生全集》,流傳至今。明代數位皇帝先後封張三丰為「通微顯化真人」、「韜光尚志真仙」、「清虛元妙真君」、「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等名號。

張三丰的最大的歷史貢獻,是在寶雞金台觀修道期間創立了太極拳,因此被後世尊為太極拳的主要創始人。寶雞金台觀也成為太極拳的主要發源地和傳承地。

元明之際,社會動蕩,陰陽太極文化研究氣氛濃厚。張三丰對陰陽太極文化也有較深研究。據傳,張三丰在金台觀修道期間,結合他修鍊的內丹功力,承寶雞金台觀太極文化之仙靈,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經過數十年的親身實踐的修鍊,深悟道家養生、易數、兵法、拳法、醫理和哲理,集中華五千年文化精華之大成,創絕世獨有的科學的內家拳法並起名為「太極拳」(張三丰十三式太極拳)。從此,太極拳就成為道教學道的基本功法,是每個弟子都必須要修練的入門功夫。

距離寶雞市區西北35里的坊塘鋪北處,有一座人稱「西武當」的險峰,又叫「佛岩」,相傳張三丰曾在這裡宣講道經,傳授武功。其後很長一段時間,這裡的居民大都習武練拳,以強身健體。

張三丰太極拳以道教所傳太極陰陽為體,五行八卦為用,「河圖」與「洛書」為經、八卦與九宮為緯、合成太極拳術五行八卦十三式,突出「以武演道,以道顯武」的特點。張三丰在指導弟子修鍊時傳下了《道要秘訣歌》、《打坐歌》、《太極拳論》、《練太極拳須聚氣斂神論》、《龍虎還丹指迷歌》等不下數十種修鍊太極拳的經典要論,是為後世傳人弟子不可多得的修習資料。

張三丰太極拳,承內丹修鍊之法,觀自然之行,為修行之法,後與傳統武術文化相交融,開創了傳統武術的新局面和方向,同時也奠基了金台觀被稱為「太極之源、仙道金台」 的武術祖庭之道。

據史料記載,張三丰太極拳由寶雞金台觀——帶入武當山太極拳——由武當道士劉古泉傳入山西王宗岳——傳入趙堡蔣發稱趙堡太極拳——傳入陳家溝稱陳式太極拳——傳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趙堡太極拳——傳武式太極拳——傳孫式太極拳。

據明末清初黃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銘》記載:「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博於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拳,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丰。三豐之術,百年之後,流傳於陝西,而王宗岳為最著。」據清代光緒六年(1880年)李亦畬所作《太極拳小序》記載:「太極拳始自宋(金)張三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論詳且盡矣。後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神而明者代不數人。」眾多歷史資料說明,張三丰集歷代拳家之大成,創編了太極拳,被後世尊為太極拳祖師。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道門輕叩,一個普通人的信仰之路
美國發現人體新器官,這裡本是道家練功的關鍵所在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