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剩飯剩菜真的不能吃嗎?某大學通過實驗告訴你真實結果?

剩飯剩菜真的不能吃嗎?某大學通過實驗告訴你真實結果?

相信很多人有這個習慣:這頓飯沒吃完的菜,留到下頓飯熱熱再吃。從節約角度講,這個習慣無可厚非,但是從今天來看,吃剩飯剩菜卻很有可能給人帶來健康隱患,例如胃潰瘍,乃至癌症。

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把吃不完的飯菜放在冰箱,等下頓或者過了一晚上後再拿出來,加熱以後食用。這樣避免了浪費而且很多人都不捨得倒掉飯菜,但是這樣隔夜的剩飯生菜還可以吃嗎?

其實剩飯剩菜帶來的不良影響的確是存在的,但是隔夜的飯菜當中含有的亞硝酸鹽致癌的危害其實是比較小的,隔夜菜的主要危害是來自微生物污染的問題。剩飯剩菜閑置的時間越久,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和程度越大。

隔夜菜,尤其是隔夜的蔬菜不能吃,隔夜菜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濃度很高的亞硝酸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亞硝酸鹽超標,到底有多嚴重?於是為了測試隔夜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某大學實驗小組請學校食堂的大廚燒了4個家常菜:紅燒肉、紅燒魚、清炒油菜、韭菜雞蛋。

4個菜燒好後,分成4分,分別放進一次性餐盒包上保鮮膜,最後放進普通家用的冰箱里,溫度為4攝氏度。

放置30分鐘通過檢測炒油菜、韭菜雞蛋、紅燒肉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沒有超出《食品中污污染物限量標準》的最高標準。

放置6小時,檢測的結果顯示:放置6小時的剩菜亞硝酸鹽含量都有所增加,炒油菜增加了16%,韭菜雞蛋增加了6%,紅燒肉增加了70%……!

放置18小時炒油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猛增,比6小時菜中的含量增加了433%,紅燒魚增加了54%,韭菜雞蛋增加了47%,同時紅燒肉的含量基本沒變。

放置24小時相比18小時的亞硝酸鹽含量繼續大幅度的增加,且含量全部超過《食品中污污染物限量標準》的最高標準。

醫院每天都會接診不少急性腸胃炎患者。其中因吃剩飯剩菜、生冷海鮮等食物後引起急性腸胃炎的就占不少。眾所周知,剩菜常有亞硝酸鹽過量的問題。亞硝酸鹽本身有毒,在胃裡與蛋白質相遇,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放的時間一長,亞硝酸鹽含量會有所增加。

菜最科學處理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點」第四點「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中建議: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不要在冰箱里放超過3天,剩飯菜加熱的次數不應該超過1次。

1、熱食物晾涼再放

2、不同剩菜分開儲存

3、存放時間不宜過長

4、吃前要回鍋熱透

5、定期清潔冰箱

不少家庭的冰箱沒定期清潔,各類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會在濕冷環境中滋生。取出冷藏食物,立即食用,細菌會入侵胃腸,引發「冰箱性胃腸炎」。因此,三個月左右,冰箱要做一次大掃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Arduino創客系列實驗讓Arduino 說出 一句英語詩詞
不得不愛的網紅產品:Surface實驗室Meso-Glow家用水光針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