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駕馬車,消費為王!中國重回世界之巔指日可待

三駕馬車,消費為王!中國重回世界之巔指日可待

崛起

 空

譚晶 

00:00/03:39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著整個中華大地,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引得世界矚目。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向世界交了一份接近完美的成績單,被冠以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強「引擎」(2017年中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的比重提高到了15.3%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左右)。中國經濟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離不開推動經濟高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

在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的當下,如今的三駕馬車怎麼樣了?大國崛起是否還能繼續倚重這三駕馬車?中國重回世界之巔,更需要哪輛馬車發力?

投資放緩,負債高居不下

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世界金融體系遭受巨大衝擊,各國經濟破壞嚴重,艱難度日。同年9月15日,有著158年歷史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就在同一天,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9月16日,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被美國政府接管。

華爾街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世界多國經濟遭受衝擊。當時俄羅斯的經濟基本停擺,中國也受到了波及:中國經濟增速快速回落,出口額出現負增長,大批農民工返鄉,經濟面臨硬著陸的風險。為了應對這種危局,中國政府推出了4萬億基建投資以拉動經濟增長。

「四萬億」重點投向

數據來源:發展改革委

中央的4萬億基建投資很快助中國走出了金融危機的困境,並繼續保持經濟高速增長。雖然那幾年中國確實在國際社會上長了臉,多國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擺脫金融危機的困擾都要感謝中國,但猛葯之後的後遺症也隨之而來。

2007年到2014年,地方部門政府總負債增加了16.4萬億,達到30.28萬億,增幅為118%。從政府負債結構上看,12年以來,市縣兩級政府債務規模迅猛擴張,較12年分別增加0.6倍與1.3倍,成為近3年來國內債務增長最為迅猛的部門。

數據來源:財政部

那場4萬億基建的狂歡給我們留下的是:高居不下的債務,難以消耗完畢的過剩產能。

所以,作為三架馬車其中的一駕——投資,雖然短期內幫助中國實現經濟反轉,但近年來政府為了解決高負債帶來的風險槓桿,開始放緩對固定資產(基建)的投入。

製圖:瘋牛直播

從2011年至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已經連續出現8年下跌,其中在2015年投資的增速便已經跌至10%,預計2018年的投資增速只會更低。

出口下滑,人口紅利優勢減弱

出口一直是推動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一大法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能對中國貿易保持順差的國家只有40多個,而中國憑著巨額的出口,對大多數國家保持了貿易順差,其中包括了美國和東南亞多數國家,一直穩坐世界第一貿易順差國的寶座,直到2016年才被生產效率極高的德國超過。

根據德國《經理人》雜誌統計:

2016年德國成為世界上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達到2950億美元;

中國貿易順差位居第二,為2580億美元,這佔到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3% ;

第三名是日本,順差達到1740億,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3.6% ;

第四名是韓國,順差1000億美元,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7.4% ;

第五名是新加坡,順差達到870億美元,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30% 。

近年來,在世界經濟整體萎靡的大環境下,多國對於工業品需求不斷下滑,加上多國貨幣不斷貶值等因素,中國依靠出口推動經濟增長的路越來越難走。

國內人口紅利優勢減弱,導致中國的人工成本不斷增長,造成近年來中國出口的競爭力降低,而歐美的很多國家都開始將製造工廠轉移至人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例如: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等。

近期中美貿易戰第一場協商會議上,美國更是提出霸王條款,要求與中國的逆差在2020年前縮窄至2000億美元內。

製圖:瘋牛直播

中國的出口額近年來呈現不斷下滑趨勢,2015年出口總額甚至出現負增長。雖然2017年出口總額有了止跌回升的跡象,但中國已不能再倚重「出口」這駕馬車來推動經濟快速增長了。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相較投資和出口這兩駕馬車,消費近年來的表現相對亮眼。

製圖:瘋牛直播

2017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創了十六年來的新高,在投資和出口增長明顯回落的情況下,「消費」充分發揮了對經濟增長「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而且眾多的事件表明在中國經濟的增長中,消費才是最重要的核心動力,簡單來說,生產出來的東西,如果沒有人願意為此花錢買單,那麼消耗成本生產出來的東西是沒有價值的,因此是否願意花錢消費,其實就決定了國家經濟能否增長。

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當中國經濟增長出現停滯甚至有硬著陸的風險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振內需、刺激消費,而由消費帶來的經濟增長也是三駕馬車中最為健康的。

例如:

(1)2007年至2013年,中國為了刺激經濟健康穩定增長,執行了五年多的家電下鄉補貼,大大刺激了農村家電消費,當時拯救了多少家瀕臨倒閉的家電企業,保住了多少個工人的飯碗;

(2)作為第一大工業消費品的汽車,也是我國刺激消費的一大利器。2015年中國經濟萎靡不振,當年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8%,政府推出了乘用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從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的政策,從10%降到5%,即一輛十萬元的車便宜了5000元。最終結果顯示,2016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猛增14.9%,而上一年的增長率只有7.3%。

減少收入差距是擴大消費的良方

從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為了保證消費的持續增長,中國將集中力量減少收入差距,因為這對提高消費增長至關重要。

簡單來說,人越有錢,沒有被花掉的錢就更多。同樣是年入一個億,讓一個富人掙了,他這一年也就是買一輛汽車,但這一億讓一千個人掙了,每年會有一千輛汽車需求的出現,對需求的帶動是完全不同的,縮小收入差距成為擴大消費的剛需。

在負債高居不下,投資放緩的制約下;在人口紅利優勢減弱,出口競爭力的降低下,中國想要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重回世界之巔,消費或許是當下最能依靠來突圍的馬車了。

擴大外需,提振內需

中國必定邁上金字塔尖

長久以來,全球產業鏈形成了三級分工體系:消費國、生產國和資源國,不同層次所屬的支配權和話語權也不同,依次是消費國 > 生產國 > 資源國。

生產國從資源國買來原料進行加工,生產出成品再賣到消費國。

美國、歐洲是消費國;中國是典型的生產國,世界工廠;非洲、拉美等是資源國,為生產國源源不斷提供資源。

這個體系以美國為中心進行構建,消費國居於金字塔尖,全球的商品、資本都圍著它轉。生產國和資源國賣東西賺來的錢,通過金融體系(如美國國債)借給消費國大肆享受著資源國和生產國帶來的產品和服務,這就是全球化生產與協作的頂層設計。處於金字塔尖的消費國不僅是全球資源的既得利益者,還對產業或行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支配權。

中國顯然不願一直充當生產國的角色,也想擠進消費國的行列。但有兩個重大的問題橫在中國成為消費國的面前:一個是如何通過擴大外需,將國內過剩的產能消化完畢。另一個是如何提振內需,促進消費升級。唯有將這兩大難題攻克,中國才能更好地邁上金字塔尖。

中國能夠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風浪而不倒,這離不開中國人的智慧,更離不開執政者的魄力。之所以認為中國必將重回世界之巔,是因為中國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開創性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和「供給側」改革。

「一帶一路」戰略擴大外需,化解國內產能過剩窘境

為了化解國內產能過剩的問題,2015年中央在經濟工作會議上,正式將「一帶一路」作為區域發展的首要戰略。

「一帶一路」周邊大部分國家近年經濟增長放緩,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制於國家的基礎建設,這些國家的基礎建設相對落後,以鐵路建設為例,多數國家鐵路里程與國土面積之比在1%以下,而歐盟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普遍在5%以上。中國、俄羅斯等大國的鐵路里程與國土面積之比分別為0.7%、0.5%,也要明顯低於美國 2.5%的水平。

而和這種情況相對照,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經驗豐富,曾有一句話說:中國基建說第二,沒有哪個國家說自己是第一。但是,中國與基建相關行業均處於明顯的產能過剩狀態,五大產能過剩行業,鋼鐵、水泥、電解鋁、玻璃和船舶的產能利用率均在80%以下。

處理這些過剩產能一方面需要限產減產,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增加需求的方式來解決:國內基建是解決產能過剩的途徑之一,另一種擴大需求的方式便是擴展海外市場。中國傳統的出口國美歐日並不適合這樣的基建輸出,「一帶一路」的周邊發展中國家則更符合這方面的需求。「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擴大了外需還消化了過剩的產能,這是不得不佩服的中國智慧。

「供給側」改革提振內需,促進消費升級

林左鳴《新消費升級》提出的「新消費升級」,同「供給側改革」,好比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殊途同歸,不謀而合!

2017年我國境外消費達2000億美元,其中至少1000億美元用於購物。中高收入階層境外購物占相當大的比例,並從主要購買奢侈品牌、高檔品牌轉向高質量的、性價比合適的日用消費品。

其實境外消費旺盛也折射出當前中國消費,尤其是中高端消費供需結構矛盾,要解決消費市場供需錯配問題,只有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才能更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而為了更好促進消費結構升級,中國提出了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其中的一個改革重點,就是滿足中高收入階層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需求,並滿足他們對更多品種、更好質量、更為安全、更為舒適的購物環境需求。

所以,中國深化供給側改革,是為了更好解決消費結構升級加快與有效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為了更好地提振內需。

供給側改革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提高製造業水平,增加高端消費品有效供給;

(2)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品質量;

(3)加快推動創新,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4)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補齊服務業短板;

(5)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優質、綠色、安全、有機農產品的供給;

(6)加強市場監管,減少假冒偽劣產品。

其實,無論是供給側改革,還是「一帶一路」戰略,都是新常態下中國發展經濟的新動力。

供給側改革強調由市場來分配勞動力、土地、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釋放巨大的消費潛力;「一帶一路」則是陸地、海洋兩大經濟動脈,擴大外需,解決國內產能過剩的窘境。

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只要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戰略,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中國邁上金字塔尖並重回世界之巔指日可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牛直播 的精彩文章:

回望美日貿易戰三十年:樓市一夜崩潰、資本大肆出逃、百姓生活陷煉獄!

TAG:瘋牛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