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各地的博物館您都去過嗎?博物館裡的文化大餐請您來探索品鑒
展示大千世界,連接過去未來,近年來,博物館的社會職能越發彰顯到位,不管是熱播的《國家寶藏》還是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都讓博物館「潮」了起來,文物「活」了起來,觀眾「燃」了起來。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山西省各地市博物館都備好了文化大餐,請公眾品鑒。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為此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特別為您提供了全省各地博物館的展覽特色,告訴你打開博物館的全新方式。
根據山西省2017年度博物館名錄顯示,目前在省文物局登記備案的博物館共有149座。如果按照博物館的性質來分,有國有博物館113座,國有文物部門所屬博物館98座,國有行業系統博物館15座,非國有博物館36座;按照博物館級別來分,山西共有一級博物館3座,二級博物館13座,三級博物館10座,博物館數量呈逐年遞增的現狀發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博物館,看看有哪些奇妙之處。
認知山西歷史文化
這3座博物館別錯過
目前,山西共有一級博物館3座,對於公眾來說,這是了解山西、認知山西歷史和文化的最好去處,所以這3座博物館不容錯過。
山西博物院
位於太原市秀美的汾河西畔,是目前國內屈指可數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之一,為國家「九五」重點建設工程,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省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基礎設施。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文化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它緊緊抓住山西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亮點進行重點展示,並打破傳統陳列模式,以物代史,史物結合,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廣受讚譽的陳列風格。
晉侯鳥尊
近日,被譽為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的晉侯鳥尊在參加了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特展《尋真——北京大學考古教學與科研成果展》後返回龍城,此次隨晉侯鳥尊返回的還有其尾部象鼻的殘件,如果日後能進行修復的話,這件「鎮館之寶」將得以完整呈現。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武鄉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國內唯一一座全面展示八路軍抗戰史實的大型博物館,也是全國著名的綜合性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館區佔地面積14.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共有10個旅遊參觀點。開館以來,紀念館年平均接待遊客80萬人次,八路軍文藝宣傳小分隊年平均演出60餘場。百團大戰半景畫館作為館內基本陳列的重要部分,在國內第一次以半景畫的形式,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全景式再現了抗戰時期八路軍百團大戰的恢宏場面和壯烈場景。
中國煤炭博物館
中國煤炭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煤炭行業博物館,是全國煤炭行業歷史文物、標本、文獻、資料的收藏中心。該館基本陳列總體規劃為「七館一井」:煤的生成館、煤炭與人類館、煤炭開發技術館、當代中國煤炭工業館、煤炭藝術館、煤炭文獻館、中外交流館和模擬礦井。現在,對外開放的有煤的生成館、煤炭與人類館、煤炭藝術館、煤炭文獻館和模擬礦井,另外還新開發了古代壁畫館和煤礦安全教育館。
藏在龍城小街巷
規模雖小魅力獨特
如果你領略了山西博物院、中國煤炭博物館恢弘的氣魄,還不過癮的話,那你一定要來感知一下藏在龍城小街巷裡幾個博物館的獨特魅力。它們雖然看起來規模不大,但卻能帶給你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山西省藝術博物館
位於太原市五一廣場西北角,利用純陽宮這一明代古建築為館址。純陽宮是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呂洞賓的廟宇,因呂洞賓道號純陽子,故又稱純陽宮。這裡既是一座道觀,又具備古典園林建築的特點,突破了北方官式建築布局,整體布局緊湊,高低錯落、曲折迴旋、組合巧妙,堪稱古建築精品。坐落於此的省藝術博物館,陳列了很多精美的石刻文物和佛造像,都堪稱精品中的精品。值得一提的是,在山西禁止出境的7件文物名單中,省藝術博物館內就有兩件,分別是涅槃變相碑、常陽太尊石像。如果你想一睹文物本體的真容,就要到山西省藝術博物館一探究竟了。
山西省民俗博物館
山西是中國較早建立博物館的地區之一,自1919年10月10日在文廟成立「山西省教育圖書博物館」為始,已有近百年的博物館發展歷史。2003年,山西在文廟成立了省民俗博物館。該博物館展區面積18000平方米,東、西21間及大成殿具備舉辦大型展覽的條件,全年展覽頻繁,多以展示跟百姓生活、民俗風情相關的文物陳列為主。此外,院內還有各種石刻、石碑、拴馬柱等文物,徜徉其中,可感受文廟往日的風采。
山西國民師範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
該館位於太原市五一路小北門。舊址原為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始建於1919年,是閻錫山創辦的一所專門培育全省小學教師的師範學校,後來成為繼山西省立一中之後,山西革命活動的堅強堡壘之一,是第一次、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開展革命活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基地之一。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各地特色博物館
展現山西不同風采
山西被稱為文物大省,全省各地也有很多不錯的博物館,以不同的主題展現山西不同的風采。
瓷枕
大同博物館
山西最重要的市級博物館,有館藏文物70000餘件。基本陳列有「滄桑代地」「魏都平城」「遼金西京」「明清重鎮」「大同恐龍」「瓷路擷珍」「妙筆丹青」「梵語清音」等,將大同的歷史脈絡和文化精髓呈現得淋漓盡致。到了這裡,一定要看看元代廣寒宮影青釉瓷枕,枕體四面分別堆塑著四組神話人物場面,精美之餘不失趣味性。
北魏曹天度九層千佛石塔塔剎(左)與塔身(右)
馬邑博物館
該館在朔州市朔城區崇福寺旁邊,共展出自遠古白堊紀時期至上世紀40年代的745件珍貴文物。「鎮館之寶」是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塔剎,放置在該館的造像廳里,而塔身現保存在台北歷史博物館。當年,石塔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通高3米左右,塔身高2.5米,共9層,塔身上共有浮雕佛像1400多尊。特別是侍立菩薩像高1.81米,與真人略同。令人痛惜的是,1937年日寇佔領朔州縣城後,石塔遭擄掠。如今,塔剎雖然殘蝕嚴重,但精細如絲的雕刻依舊栩栩如生。
長治博物館
該館位於長治市太行西街,館藏文物60000餘件,包括青銅器、陶瓷器、玉器、書畫、石刻、金銀器等類別,有珍貴文物1200餘件,很多文物曾赴義大利、美國等地參展。館藏文物以上黨地區出土的明、清琉璃器,長治分水嶺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和北方瓷州窯系出土的宋、金瓷器為主要展品。在「長治歷代古墓葬」展廳內,還陳列著14座原樣搬遷復原的從東周至清各個時代的古墓室及隨葬品,完整再現了上黨地區在歷史中的喪葬習俗。
運城博物館
該館位於鹽湖區魏風街,館藏文物17691件,其中珍貴文物572件,展館以《大河之東》為主題,展出文物2059件,其中珍貴文物283件。展覽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反映了運城歷史上農業、工業、城建、文化四個方面的發展歷程。重點突出了舜耕歷山、后稷農耕、禹治龍門等農耕文明,運城蘋果、萬榮大黃牛、黃河鯉魚等地方特產;釀酒、製鹽、製藥等傳統工業雛形和冶金、焦化等現代工業體系及代表產品;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成就。
精華薈萃特色鮮明
專題博物館特別有料
除了優秀的綜合博物館外,山西省還有不少專題博物館。它們以主題性的展陳方式,集中展示了唯美的藝術,完整保留了一段歷史,為公眾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
車馬坑
晉國博物館
該館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而興建的山西省第一座遺址類專題博物館,也是我國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晉文化的博物館。
博物館總佔地面積124000平方米,館內主要包括歷史文化展廳、發掘史展廳、遺址保護展示廳、多媒體廳、藏品庫房及其他附屬設施。其中,歷史文化展廳以晉國歷史為線索,通過晉侯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展示晉國長達600餘年的歷史;遺址發掘史展廳將展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三代考古學人歷盡艱辛、博覽地書、尋覓求證的經過和考古發掘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遺址保護展廳重點展示4組晉侯及夫人墓葬和3座車馬坑,體現了西周時期晉國的喪葬制度。
南涅水石刻館
該館位於沁縣城南1千米處的二郎山上。1959年,在沁縣城東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出土了各類石刻造像1100餘塊。據石刻題記,為北魏永平年間至北宋天聖九年(公元1031年)歷代積累的民間石刻藝術作品,比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年代還要早。為妥善保存這批文物,國家撥專款於1984年開始籌建「南涅水石刻館」,1989年建成並對外開放,使這批藝術珍品得以重放光彩。它是國內目前最大的一座民間石刻藝術專題陳列館,其數量之多、年代之久、內容之豐富居全國之首。館內各類石刻流派多樣、風格不—,多以白砂岩雕鑿而成,有濃郁的民間特色,堪稱藝術瑰寶。
平遙縣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大會通過決議,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雙林寺為其中一項。
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寺院內殿宇11座,組成了前後三進院落。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鍾、彩塑以及古代建築都是稀世珍寶,其中尤以彩塑藝術聞名於世。現存彩塑兩千多尊,大者丈余,小者尺許,形神兼備,各具特色,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是中國元、明彩塑的精華所在。
國際博物館日全省活動精選
太原
山西博物院:
5月18日,《解讀晉魂》講座,戲曲故鄉展廳推出 《桐葉封弟》皮影表演;
5月18日至6月18日,《春水初生 匠新美陳——山西省第二屆文物文創試點單位文創產品聯展》;
5月18日至8月18日,《穿牆透壁——李乾朗建築繪畫藝術展》,並將配合展覽舉辦公益講座3場、官微約讀主題推送2期。
晉祠博物館:
5月6日至7月8日,與連雲港市博物館聯合舉辦 《珠聯璣對——連雲港市博物館藏當代書法名家楹聯展》;
5月18日,開展講晉祠、演晉祠文藝惠民展演活動。
山西省民俗博物館:
5月18日至31日,《「漆」藝生輝——山西漆器藝術展》及專題講座。
大同
大同市博物館:
5月18日,啟動「我為歷史代言 我為家鄉做文創」為主題的文化創意大賽。
朔州
朔州市博物館:
5月18日,與平魯區博物館、朔城區馬邑博物館共拿出18件館藏精品文物,以微展覽的方式,在館內外向公眾進行現場展示和講解;
同時開展文博知識進課堂,組織中小學生走進博物館,參觀、體驗博物館各項功能和展品。
呂梁
紅軍東征紀念館:
5月18日,開展「進校園、進社區」宣講活動,深入城區和各鄉鎮中小學校舉辦展覽、講座、發放紅色書籍等活動,宣傳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宣講紅軍東征歷史;開展「我是小小講解員」講述東征歷史;開展「走進紀念館 我當小紅軍」穿紅軍服、唱紅軍歌、吃紅軍飯等宣教活動。


※當代朝鮮油畫精品展,一場美妙絕倫的視覺盛宴!
※臨別太原,孫楊通過山西晚報向所有粉絲問好,連贊山晚有溫度!
TAG:山西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