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抗日英雄楊靖宇的頭顱哪去了?歷經8年劫難,終於找回烈士忠骨

抗日英雄楊靖宇的頭顱哪去了?歷經8年劫難,終於找回烈士忠骨

作者:蕎不撕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河南確山李家灣人。1927年5月,楊靖宇入黨,1929年春被派到東北。

1935年,抗日聯軍組建,楊靖宇任第一軍軍長兼政委,隨後又任第一路軍總指揮,開闢了廣大的游擊區。他的基本部隊達7000餘人,還領導了一萬人左右的統戰關係部隊,成為抗聯中最大一支主力軍,成為日軍的眼中釘。

日寇為鞏固其戰略後方,僅1938年就將關東軍的兵力擴大了3倍以上,並以偽蒙軍替換作戰不積極的偽滿軍,加強對南滿的「大討伐」。面對優勢兵力的日寇,楊靖宇率部突圍進入長白山區建立密營。1939年冬,日寇趁大雪封山又展開封鎖和「討伐」。楊靖宇率部分散突圍。1940年2月23日,他孤身下山尋找糧食被圍,戰鬥至最後一刻壯烈殉國,年僅35歲。

楊靖宇犧牲後,日寇將他的遺體運到蒙江縣民眾醫院進行解剖,殘忍地剖開他的腹部,只見他的胃裡一粒糧食都沒有,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後來,日寇又命令偽軍用鋤刀將楊靖宇的頭鋤掉,然後放入了木箱送到了通化市偽警察本部。

為了震懾抗日軍民,日偽用汽車拉著在通化街頭以及楊靖宇戰鬥過的地區「示眾」三天,並給頭顱拍了照,沖洗了幾十麻袋照片,用飛機撒向抗聯戰士活動的地區。隨後,日軍把楊靖宇的頭顱送到偽滿洲國的新京長春請賞,把頭顱用福爾馬林防腐藥水浸泡在一個玻璃瓶里,送到關東軍司令部的醫療室里秘密藏匿起來。從那時起,奪回楊靖宇的遺首就成為抗日軍民的一大心愿。

日本投降後,關東軍司令部的醫療室的物資器械被長春醫學院接管。

我黨多方尋找他的遺首,一直查無著落。直至1948年9月初,才發現了線索:哈爾濱有位名叫李湛章的大學畢業生,在給當時的松江省主席馮仲雲寫的信中說,他在偽都新京醫科大學上課時,曾看見過兩顆用酒精罐子裝著的人頭標本。其中年長些的可能是楊靖宇。

遼瀋戰役爆發後,長春被我人民解放軍圍困,成為孤城。為了防止特務破壞楊靖宇的遺首,地下工作者杜文學等受委派,設法尋找楊靖宇的遺首。

經過多方打探,地下小組成員劉亞光查到了楊靖宇頭顱的存放地,但此時醫科大學已被國軍騎兵第2旅佔據,戒備森嚴。為了打入敵人內部,劉亞光以醫生的身份,三天兩頭往旅衛生隊跑,給國軍軍官小恩小惠拉近關係。後來,經人介紹,他成功當上了中尉軍醫官。

不過,楊靖宇的頭顱也是特務重點關注的目標。為了防止頭顱落入我軍手裡,特務頭目項乃光除了在旅部設置了層層崗哨外,還安排巡邏隊反覆巡邏,暗地裡派長春市警察局的特務在醫療器械室放了暗哨,晝夜監守。他妄想以此為誘餌,緝拿長春地下黨員。

打入敵人內部的劉亞光不動聲色,利用巡診的機會偷偷尋找,發現了兩個大型標本罐各裝有一顆人頭,用福爾馬林浸泡。每個罐上都貼有紙條,其中一個寫著「楊靖宇」,另一個寫著「三江好」。「三江好」就是抗聯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陳翰章。劉亞光隨即將這一重大發現迅速上報。

為了確保楊靖宇的遺首安全回歸,地下黨制定了周密的計劃。

負責看守醫療器械室的是長春市警察局的警察曹如超。曹如超是長春人,由於長春長期被圍,曹如超家已經揭不開鍋了,劉亞光經常給他送糧食,讓曹如超十分感激。

與此同時,另一名地下黨經恩浦經過一段時間的周旋,成功與騎兵2旅的警衛連連長張志臣拜了干兄弟,獲取了張的信任。在張的引薦下,經恩浦結識了管庫房鑰匙的趙副官。

一次酒後,經恩浦將大醉如泥的趙副官鑰匙模型印下,配了一把鑰匙。經恩浦還以共同倒賣醫療器械賺錢為名,騙取張志臣同意,讓警衛連為經恩浦往外搬運物資大開綠燈。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次,曹如超哭哭啼啼地找到劉亞光說,他家斷糧已經兩天了,父母眼看著就快餓死了。劉亞光一看機會來了,與地下黨商議後,決定當夜調開曹如超,趁機轉移楊靖宇的遺首。晚上,劉亞光弄來七斤高粱米送給了曹如超,曹如超感激不盡,背起米就往家裡跑。

騙走曹如超後,劉亞光、李野光、李廣德等人身著國軍軍服,開車來到醫學院,用配好的鑰匙進入器械室,以到醫學院拉醫療器械為名,趁機把裝著楊靖宇和陳翰章兩位烈士頭顱的玻璃罐裝入車中,並用一些舊紗布蓋在上面。隨後,兩位烈士的頭顱被運走藏了起來。

第二天凌晨,曹如超從家中返回醫院,見門鎖沒有異常,也就沒過問。直到第三天上午,他才發現裝著楊靖宇和陳翰章兩位烈士頭顱的玻璃罐不見了,急忙報告給項乃光。項乃光聽後暴跳如雷,馬上命令大批特務和警察將騎兵二旅旅部包圍,結果什麼也沒有查到。項乃光又在全城進行大搜查,仍是一無所獲。直到長春解放,敵人也沒有弄清楊靖宇和陳翰章的頭顱是怎樣丟失的。

長春解放後,楊靖宇和陳翰章兩位烈士的頭顱被送到松花江軍區前線指揮部駐長春辦事處,後又由軍官張羽率5名戰士,乘專列秘密護送到哈爾濱,安放在東北烈士紀念館。松江軍區圍困長春的前指司令員陳光,請來隨蘇聯紅軍回國的原抗聯領袖之一馮仲雲將軍等辨認。這些昔日同在東北抗日的老戰友辨認後聲淚俱下地說,是楊靖宇將軍的頭顱。全場人員頓時淚如雨下。

1958年2月23日,在楊靖宇殉國十八周年之際,楊靖宇的遺首和遺身被合葬於通化楊靖宇烈士陵園。郭沫若曾為楊靖宇題詞:頭顱可斷腹可剖,烈愾難消志不磨。碧血青蒿兩千古,於今赤旗滿山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友軍為何總是出工不出力?國軍敗仗鐵律:派系林立,打仗還看關係
「核按鈕」到底怎麼操作?按一下就能發射核彈嗎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