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伯溫的《燒餅歌》原來是這麼來的?此名人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劉伯溫列第一

劉伯溫的《燒餅歌》原來是這麼來的?此名人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劉伯溫列第一

原標題:劉伯溫的《燒餅歌》原來是這麼來的?此名人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劉伯溫列第一


眾所周知,曠世奇才劉伯溫因為輔佐朱元璋打下天下而聞名於世,被稱之為和諸葛亮並存的絕代雙驕。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劉伯溫的前世今生。


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陽村(今浙江文成縣南田鎮岳梅鄉武陽村)人,他長的虯髯,貌修偉,身著布衣,威猛剛烈,慷慨有大節,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全然一副梁山好漢的模樣,這和諸葛亮式的羽扇綸巾、談笑自若的傳統學士名臣儒雅瀟洒的形象完全不同。


劉伯溫從小就有個綽號:神童(好學敏求,聰慧過人,讀書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他十二歲時便考中秀才。



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十四歲的劉伯溫入郡庠(即府學)讀書。他從師習《春秋經》。這是一部隱晦奧澀、言簡義深的儒家經典,很難讀懂,尤其初學童生一般只是捧書誦讀,不解其意。劉伯溫卻不同,他不僅默讀兩遍便能背誦如流,而且還能根據文義,發微闡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師見此大為驚訝,以為他曾經讀過,便又試了其他幾段文字,劉伯溫都能過目而識其要。老師十分佩服,暗中稱道:「真是奇才,將來一定不是個平常之輩!」一部《春秋經》,劉伯溫沒花多少工夫就學完了。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劉伯溫十七歲,他離開府學,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周(敦頤)程(程顥、程頤)理學,接受儒家通經致用的教育。劉伯溫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努力,使年輕的劉伯溫很快在當地脫穎而出,成為江浙一帶的大才子、大名士,開始受到世人的矚目。


也正是因為這樣,當時有這樣一個預言:他的老師鄭復初就曾對劉伯溫祖父說:「他日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你家門楣,振興劉氏家族!」更令人稱奇的是,西蜀名士趙天澤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將劉伯溫列為第一,力壓諸葛亮。


然而,儘管如此,劉伯溫的仕途生涯坎坷曲折,跌宕起伏,比諸葛亮差好幾條街。



元統元年(公元1333年)二十三歲的劉伯溫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涉入仕途後,劉伯溫這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元王朝的腐敗昏聵、貪婪殘暴、醉生夢死,最後劉伯溫沒有選擇和他們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很快蟄居隱退。在家閑居3年後,也就是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又被元朝政府授為江西高安縣丞。作為天子門生,他還是無限感激元朝皇帝賜給他這一施展才華的機會,以實現自幼立下的宏圖大志。所以,他一出仕就立志要用自己的全部才華和忠誠,去干一番大事業。縣丞雖然是個輔佐縣令的小官,劉伯溫並沒有因為位卑職微而敷衍塞責,他勤於職守,執法嚴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績。他深入鄉間,體察民情,發現高安縣一些豪紳地主勾結貪官污吏,無法無天,騙人錢財,奪人妻女,殺人害命,無惡不作。劉伯溫傾聽百姓的哭訴後,義憤填膺,決心為民除害。經過明察暗訪,掌握了真憑實據後,對幾個劣跡昭著的豪強惡霸,堅決予以嚴懲,並對縣衙內貪贓枉法的官吏也進行了整治,高安縣的社會風氣很快就有了好轉。劉伯溫的剛正不阿、一身正氣贏得了百姓的讚譽。


然而,正是因為他的正直,地方豪紳對他恨之入骨,總想找事端陷害他,最終在刀鋒上過日子的劉伯溫再度選擇辭官歸隱青田。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朝廷再度請劉伯溫出山,給他的職務是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因反對招撫方國珍而被革職,48歲的劉伯溫第三次棄官回到浙江青田九都(南田)武陽故里,歸隱山林,研讀兵法,著書立說。



就是這段隱居生涯,劉伯溫完成了著名的《燒餅歌》,《燒餅歌》全文是用隱語寫成的「預言」歌謠,是從一定的「象數」規律排來,涉及「象、數、理、占」的文化應用,在民間流傳很廣,影響極深,難以理解,視為神撰。


現代人視《燒餅歌》為書,很多人進行專門研究,以求找到其中玄機和奧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的長子李弘究竟是怎麼死的?
斷袖之癖不等於獵艷?此皇子千方百計把太子逼上謀反路,結果意外

TAG: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