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煒湛教授書藝淺談

陳煒湛教授書藝淺談

探 墨 藝 術 網

學有本源

——陳煒湛教授書藝淺談

中山大學古文字學家陳煒湛教授是一位對治學與書藝都非常嚴謹的專家。他經常講:不要以為自己有點小聰明就可以亂寫,也不要以為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就沒人認真看。便可知其為人處事的精神。

《孟子·離婁上》句 130×30cm

集金文書贈暨大藝術中心(茅龍書) 179×485cm

煒湛老師生於1938年,為江蘇常熟人,早歲畢業於復旦大學,1962年起負笈康園,師從容庚、商承祚二位古文字學的泰斗。自事業師始,便先後鈔錄《說文》、《金文編》及《甲骨文編》等專著,寒暑易節從無懈怠。其所錄《金文編》鈔本至今尚存,扉頁上留有容老當年嘉許的墨跡,從中得窺其當年所下真功夫。但先生之高懷在於其從來就未打算在社會上成為什麼書家,而僅僅把書寫作為是一個從事文字學研究者必備的基本功。他一直堅持認為,把字寫好是讀書人的本份。所以先生教書育人、治學數十載,精研甲骨文,著有《甲骨文簡論》、《甲骨文論集》、《甲骨文田獵刻辭研究》以及《陳煒湛語言文字論集》等,成為當代甲骨學界一位較有影響的學者。

集甲骨文書論語句贈王坤 122×30cm

集甲骨文書吉日逢三月以贈林海俊 115×44cm

集甲骨文書滄海日聯 136×34cm×2

先生自當年從容商二老讀研究生畢業後,恰遇「文革」,被分配到廣西工作,但從1973年後又被調回容商二老身邊,此後便長期從事古文字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深得二老真傳。數十年來,先生亦繼承了容商二老的風範,以其精湛、樸學的精神而蜚聲學界。其為人更是孤懷淡雅、不慕名利,得到弟子及同道所景仰。在書藝之道,先生習字執管逾半世紀,又深諳金石之道,故能以文字學家特有之學識和書家本應具的才學去進行創作,字裡行間總有金石之氣,書卷之氣和廟堂之氣。其「腹有詩書氣自華」,是一般書家不易達到的境界。

臨花東甲骨 70×45cm

節臨中山王壺銘 111×35cm

戊子初夏,先生七十華誕,其弟子譚步雲率其入室弟子整理編輯出版《三鑒齋餘墨》一書(以下簡稱《餘墨》),以為先生壽。此書深受同道珍賞。其間,余得以賞讀書中不少原作,印證了其古雅厚朴的風骨。難能者,先生虛懷,常云:「古人讀書寫字,本份也。若以今人俗眼觀之,皆『書家』矣。」故從不以「書家」自視,也從不賣字。正如步雲君在《餘墨》編後記中所述,「蓋羞與『書家』同群也。間有佳作,示諸弟子同好,把酒品茗,共賞之而後快;或有甚愛者,隨手貽之,如此而已。此之謂『餘墨』者也。」可知先生高古。多年前就有書家要推薦先生加入「書協」組織,被其婉辭。其實,今之廣東書壇,不少名家都曾得過先生教授古文字學,先生若要加入此群眾組織不難,難得者先生追求的是對書道真義的藝術探求,而非虛名耳。尤其是面對當今書壇中「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等光怪陸離的現象,先生總是告誡吾輩:對傳統文化要有「敬畏」之心!尤其是見到一些「書家」亂拼湊甲骨文字來參展的情況,先生以此為鑒,深感作書應謹慎下筆,不可以意為知。

對聯

陳煒湛手札

先生寫字以甲骨文、金文為主,其書字字有據。他常說:寫甲骨文要做到「以筆代刀」,才能寫出其中內蘊。其用筆以中鋒取勢,極刀刻內斂之功,寫來淳厚中正,古意盎然。在謀篇布局上追求古人神韻,從無雜耍濁類之筆。其小字循「二王」神髓,數十年教學提綱草稿經常是研墨以行草小字寫成,自然形成了一種自如流暢、毫不造作的風格,如讀其信札、手稿,更有另一番意趣。不論大字小字,金石甲骨或行草,都可以看到先生將數十載之學養畢其一藝之中,絕非社會上一般書家可及也。他以治學嚴謹之精神臨池習字,以陶冶性靈之心致書寫為「餘事」。故其筆下自有學者的另一番境界:脫俗、古樸、清逸。如果講,嶺南書壇在歷史上容、商二老是一面旗幟的話,那麼,陳老師是當今最能繼承容、商精神的一位學者與書家。

陳煒湛教授(右)與弟子譚步雲於1999年在河南安陽殷墟紀念甲骨文發現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留影。

早於1986年冬,北京西山舉行的漢字問題學術討論會上,著名語言學專家殷煥先教授就為煒湛師題贈了「學有本源」四字,個中份量自有淵源,筆者認為,這四個字,也正好鑒證了先生在書藝上之功力也。

藝術簡介

陳煒湛,1938年9月生,江蘇常熟人。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同年被中山大學中文系錄取為研究生,從容庚、商承祚教授治古文字學,1966年畢業。曾在廣西河池地區從事新聞工作。1973年冬奉調至中山大學中文系任教,1991年晉陞為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甲骨文簡論》《甲骨文田獵刻辭研究》、《古文字學綱要》(與人合著)等六種;已發表的論文除收入起《甲骨文論集》者外,尚有《包山楚簡研究》、《社會用字規範化與領導垂範》、《碧落碑研究》等二十餘篇。《甲骨文簡論》、《古文字學綱要》二書分別於1989年、1994年獲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學術著作三等獎、二等獎,《甲骨文田獵刻辭研究》一書於1999年獲由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資助之中山大學老教師學術專著獎。自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GIF

還有更多優秀藝術品等著您哦~

↓↓↓

廣州市越秀區廣州大道中289號289藝術園區生活綜合樓708室

歡迎關注探墨藝術網微信公眾號↑↑↑

即可馬上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墨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氣勢磅礴 高曠深遠

TAG:探墨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