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鳳敏:「背詩群」播下詩意種子,收穫萬紫千紅

劉鳳敏:「背詩群」播下詩意種子,收穫萬紫千紅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石家莊一位名叫劉竹玲的媽媽的人生格言,也是她常在背詩群里教導孩子們的話。這個背詩群,是個公益性質的微信群,自2017年3月25日成立以來,已引來200餘名小學生參與其中,一年多下來,平均每個小學生掌握了近300首詩詞。在這個微信群中,孩子們盡享吟誦之樂,發自肺腑地愛上了詩詞。(2018年05月18日《燕趙都市報》)

背誦古詩詞,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自我滿足、贏得認同,還是提高成績、尋求加分?是為了獲得審美體驗、文學熏陶,還是傳統文化的代際傳承?無論出於哪種目的,背詩在孩子們的性格養成、人格塑造上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古詩詞,所提倡和蘊含的包括勵志、奮發、勇敢等精神,對背誦者有著潛移默化地的影響,讓孩子們在誦讀詩詞中結交朋友、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既能豐厚其文化底蘊,又能啟迪其人生智慧,正所謂「播下詩意種子,收穫萬紫千紅」。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這是孔子對詩歌社會功能的認識和總結,認為「詩」可以感發志意、受到啟發鼓舞,可以觀察人情風俗、考證得失,可以通過情感交流、彼此感染,可以抒發心中不平、譏刺不良政治,系統地表達了詩教的觀點。

一些經典的古詩詞之所以經久不衰,就在於它們能夠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不僅具有文學上的審美趣味,而且還具有精神之美和價值之美,而劉竹玲的「背詩群」恰恰是正確打開古詩詞的一種方式,有助於孩子們記憶力訓練、開發大腦,也有助於提升孩子們的文字能力與表達能力,讓孩子們在背誦中實現「腹有詩書氣自華」。

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可否認,背誦是創作的基礎,沒有數量的積累,一切都是空談,但若僅限於搖頭晃腦的死記硬背,而不懂欣賞、不明內涵,就很難形成傳承的基因鏈條。

這兩年,一檔名為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廣受關注,迅速帶起「人人讀詩、人人愛詩」的風潮,讓人們發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實際上,只有通過背誦將古詩詞熟稔於心、內化於心,將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與社會生產生活深度融合,融匯到國民教育的整個過程,才能使其真正活起來、傳下去。這裡,讓我們與更多的劉竹玲共同期待著中國詩詞春天的到來。

值得一提的是,背誦古詩文,需要從娃娃抓起,最大限度地發揮兒童時期聽覺記憶的作用,為其上了中學以後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既便當下對兒童的影響不能立竿見影,但也會在其心底播下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識的不斷豐富,這顆種子必然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幫其更深刻地認識社會、感受生活,收穫的也必然是萬紫千紅、碩果累累。

從這一點而言,千萬別認為背誦古詩詞就是給孩子增加了負擔,更不能以功利心看待古詩文的背誦,而是要像劉竹玲一樣,通過「背詩群」讓更多的孩子們沿著古人的生花妙筆一路上溯,喚起更多人傳承、厚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敏言網事 的精彩文章:

TAG:敏言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