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戰里沙皇俄國如果挺到美國參戰有沒有可能不會爆發革命?

一戰里沙皇俄國如果挺到美國參戰有沒有可能不會爆發革命?

1917年臨時政府接下了個爛攤子,但是美國也即將下場,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存在臨時政府和其他各派妥協繼續拖到一戰結束的可能性?

熹門:沒辦法,尼古拉二世本人能力太弱,駕馭不了沙俄政府。

麻友友的老公:誰能預測到美國什麼時候下場啊,而且這時里加都丟了,臨時政府差點自己就割地賠款籤條約了。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wxz:有可能,太困難。主要是俄國工業應付軍需生產都不夠,沒辦法生產出工業產品向俄國農村換農產品。俄國農村又面臨徵兵過多,勞力不足,又沒有農業機械補充。工農業都陷入破產邊緣。

zgtljt:耐力太差,一戰沙俄軍事上比起來也沒啥「撐不下去」的問題,實際上軍工生產一年一年在改善,摩爾曼斯克也修起來了,奧匈看勃魯西洛夫攻勢就知道,實際上已經垮掉了,德國人撐著架子。

關鍵是政治體制不允許繼續下去,沙皇沒有慈父那樣的壓榨和動員能力。

zyxssboy:就跟明末一樣,看似國家潛力巨大,但是動員不起來。統治階級已經徹底爛穿了。

揚雲飛: 一戰俄國指的是誰?臨時政府一點戲也沒有,尼二倒還是有戲的……

motta:一戰打到最後,主要參展國都開始民權運動了。沙俄能給自己動員起來的成百萬士兵及其代表政治地位嗎?顯然做不到。不管是臨時政府還是布爾什維克,不考慮這個基本問題,誰都過不下去。

順便,一戰末期協約國也不允許出工不出力。組織不起攻勢的義大利,在凡爾賽的待遇可能還不如戰敗國。1917到1918,不管誰讓俄國軍隊主動進攻,誰都要下台。

勿遺壽幼:尼2如果清洗貴族裡的自由派當個鐵腕獨裁者會不會更有可能渡過難關?

揚雲飛: 怎麼說呢,前面不少人說的沙俄制度問題也對也不對。說不對是因為這種說法都是建立在宏大敘事上,而這種歷史宏大敘事一般來說更加有利於展現某種所謂的歷史必然性。

說的對的地方呢,1916年年中開始尼二至少有三-四次機會或者說重要的事件節點可以避免二月革命的發生。而這三個節點都被他或者說沙俄政府機構辦事效率低拖拖拉拉導致失去了機會。所以說一個系統不斷出現同樣的問題,那就只能說是制度問題了。但是制度問題這話現在被用的太爛太空,變得等於什麼都沒說。

另外說一下,二月黨抓緊時間造反,很大程度上就是預計1917年俄軍會在三月攻勢里打垮奧匈帝國,因為這次攻勢是東西線同時發動,德國恐怕也挺不住。如果沙皇真的騎著白馬勝利歸來,那其威望將無人可以撼動,而如果及時發動宮廷政變將其推翻,由「我們」來領導這次必然的勝利,那就不一樣了,這就是二月黨當初非常普遍的想法。

1916年,準備迎接復活節的俄軍士兵

重創納粹哈里斯:無語了……這是哪位學者的大作?

揚雲飛:好幾個二月黨頭目們回憶錄里都這麼寫的,包括米留可夫和古契科夫。

中流砥柱孫傳庭:有這種機會?? 能解決1916年 「蕪菁冬天」普遍性的物資短缺嗎?——不只俄國,所有歐洲參戰國在那個冬天裡都夠嗆,只是俄國的社會矛盾最大,最脆弱—— 能讓彼得堡 「麵包賣完了」的謠言沒有傳播空間嗎?

如果不能,那怕是沒有什麼用……

勿遺壽幼:好像只有像大鬍子那樣偷懶就槍斃才能把糧食運到前線......

中流砥柱孫傳庭:「蕪菁冬天」造成的問題不在前線——實際上戰時各國優先保障的就是前線——而在後方,那個冬天,主要參戰國的後方都出現了 百業凋零、處處饑荒,「被壓榨到極限」的狀態,用馬列毛體系的話說,就是大大的為革命「蓄能」、充了電。

其他幾國的行政體系都捱過來了,而俄國,爆掉了。

1916年冬,飢餓的德國柏林市民在分解一匹死馬

blackgrey:可是俄國農村並沒有饑荒,農民不願意把糧食廉價賣給城市,寧可喂牲畜。

揚雲飛:沙俄的物資供給,在參戰各個大國裡面是最好的。比如1916年年底政府討論要實行食物配給制度,定量是每人每天800克麵包,油糖肉菜等副食無限制,這要比日後列寧格勒圍城期間的供給高出五六倍七八倍,也遠遠高於英法德當時的供給水平,德國的報紙當時正在教授市民們如何烹飪烏鴉才好吃。彼得格勒的麵包問題是有的,但這不是傳統概念里「食物短缺」,而是由於麵包的烹飪方法與燃料短缺造成的排隊,這和後來蘇聯解體期間的物資供應問題非常類似,所以說一幫人拿著各種數據證明農業產出很多蘇聯老百姓應該吃的很飽是說明不了問題的。

在二月革命期間,市民上街只是起到了一個附屬作用,而且是呈現波浪形式幾次起伏。真正的原因是軍內將軍們,議會議員和包括大量皇俄組織集體造反,把尼二騙出首都困在大本營和首都之間的路上,最終導致中樞失控。那之後發生了一系列連鎖性的陰謀叛變與混亂,導致臨時政府天生殘疾,強力部門徹底癱瘓,到了3月份以後市民上街才成了獨立的政治力量。

1917年的二月革命

重創納粹哈里斯:說真的,毛子要是能撐到一戰勝利那二戰指不定是英美vs德日毛的超級世界大戰(有點意思了)。

揚雲飛:實際上有另外一種可能,目前有一種說法是米國之所以遲遲不參戰,就是等沙俄或是德國哪個先倒下,然後美國參戰擊敗優勝者。所以倒是有可能1917年年底立刻發生新的戰爭轉折。

blackgrey:市民上街喊的不是「我們要麵包」嗎?怎麼成了燃料問題。臨時政府上台後不是搞餘糧徵集制嗎?城市糧食是危機啊?!

揚雲飛:喊要麵包是一個結果了。老式的俄國麵包烤爐開爐一次出來的量很少,如果為了節省燃料出爐更慢。一旦燃料供應不足,慢的時候要40多分鐘出一爐,幾個人就買完了後面的人接著排隊等下一爐,這個和中國人買大米不一樣。所以與燃料問題相比,麵粉的供給一直是不那麼缺的,到了二月革命都滿街人喊要麵包了,軍用倉庫裡面還是堆滿了麥子。1916年確實是有好幾次缺乏麵包的預演,但是主要不是缺麵粉而是缺燃料,這導致了市民恐慌的存在。而且一直到了1917年2月底,也不是沒有麵包了,而是沒有政府限價的便宜黑麵包了,相對貴一些的白麵包還是要多少有多少。直接原因是那段時間大雪,鐵路停運了,大概晚個兩三天新的限價糧就會運到。

餘糧徵集沙俄末期就在開始搞了,當時針對的主要是便宜的限價糧。為了讓市民吃上限價糧就讓農民便宜賣,農民不肯賣寧可拿去喂牲畜,這前面也有人說了。臨時政府上台後局勢更加混亂,很多工廠大面積停工,這進一步導致城市無法提供工業品給農村進行「商品-糧食」交換活動,現在有很多記錄都表明1917年是個糧食豐收年,但是臨時政府過於無能導致征糧收糧工作一塌糊塗,最後大多爛在地里了。

morningbear:首都有充足的麵粉而沒有燃料烤麵包(提供給市民的廉價麵包),這哪裡是「在物流上出了點小問題」,是毀滅性的大問題好不好。

你似乎有一個誤解,政府A能持續提供給居民湊合不餓死的麵包(麵粉也只夠提供這些),政府B的倉庫里有充足到居民吃得撐死的麵粉,但是因為烤麵包的燃料供應斷斷續續,所以麵包供應也是斷斷續續。

你覺得政府B面臨的危機沒有政府A嚴重?

揚雲飛:昨天寫了一個很長的回復,結果好像因為論壇掛了沒有保留下來。

現在簡單說幾句,有空了再寫長文。

皇俄歷史觀對麵包一事主要是集中在陰謀論上,作為一種觀點,有鑒於他們拿出的資料也被其他人證實,但是大家如何評價可以自行考慮。

在二月革命期間,有大量麵包店被砸爛,而被砸掉的櫃檯上,擺滿了白麵包,這些白麵包就被丟棄在地上泥里,然後這幫人就去下一個街區一邊喊我們要麵包一邊繼續砸店一邊繼續丟棄白麵包,這像是飢餓人群乾的事情嗎?然後塔夫里宮(國家杜馬所在地),門口有個廣場架起廚房讓人隨便來吃,幾十萬人陸續來往吃了好幾天,這是一個斷糧的城市能出現的事情么?

有另外的說法是砸店但是不拿白麵包體現了無產階級工人的高尚情操,目的是表達不滿但是不搶劫。

但是無論哪個說法都證明城市內部並不缺乏食物,日後俄國/蘇聯/新沙俄都有過大規模缺乏食物的時候,卻沒有因此導致政府倒台,可見麵包這事只是眾多綜合因素當中的一種。

註: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本文為看北朝授權發布,主編原廓,原著Huckebein。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壘地域 的精彩文章:

曾吊打太平洋最後卻只能當自殺機:二戰日本零式62型戰鬥機小傳
法國和英國幾乎同時在澳洲勘測,為何澳大利亞最後被英國獨佔?

TAG:築壘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