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孔子竟也如此幽默

原來孔子竟也如此幽默

今日再讀《論語》,越讀越甚是喜愛。越發覺得孔夫子也是個內心充滿理想和生活熱情的人。受打擊不如意的時候,也發發牢騷,打趣「知我者只有老天爺吧」;也有乾脆撂挑子不幹的時候,要乘著竹筏隱居海外(「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哈哈,如此活潑幽默的孔子,才是真實的孔子。率性地說、率性地笑,也沒有固執己見,更沒有一副道學的面孔。甚是喜歡,甚是喜歡。

當然,也只是說說而已,總能很快從打擊中恢復,陽光、幽默、風趣起來,不時搞搞怪,讓生活變得輕鬆、歡快。

隨記隨記,甚是覺得有趣幽默的章節——

原文:

《陽貨》篇有一章的是這樣的:「①子之武城 ① ,聞弦歌 ② 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貸》)

譯文:

《論語》中記載,孔子到了魯國的一個小邑武城,他的學生子游,名叫言偃,當時在武城做官。 孔子聽到了彈琴唱歌的聲音,他微笑著說:「殺雞何必要用殺牛的刀呢?」意思是說,治理這樣一個小地方,用不著施行禮樂教育。想不到子游卻回答說:「從前我聽到老師您說過:『君子學習了禮樂,就會愛人,小人學習了禮樂,就好使喚了。』」孔子聽了便說:「學生們,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的話只是和他開個玩笑罷了。」

讀至此,覺得孔夫子是嫌棄著子游的一本正經,打趣頑皮剛才隨口說說,隨口玩笑罷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反正是如此感覺甚是可愛。

原文: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譯文:

子游問孔子:什麼才算孝順?孔子說:今日為孝的人,認為能養活父母,就算孝順了。然而,那些狗啊、馬啊的,也能養活;如果不對父母尊敬,養活父母和養活狗、馬有什麼區別?

這夫子,把養活父母和養活狗、馬做比較,說得太生動了。很輕鬆地諷刺了那些所謂的孝子。孔子也太直白了吧,讓那些所謂的孝子情何以堪。

原文: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譯文:

王孫賈問孔子:與其奉承奧神,不如奉承灶神;這句話什麼意思?孔子說:錯了,如果得罪了上天(奧神),以後碰見個什麼困難,還能向誰祈禱啊?

夫子回答的果然精闢,出類拔萃,不拘一格。這算得上異想天開的回答吧。

原文: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譯文:

孔子去見南子這個大美人,回來後,學生子路非常不高興,孔子對子路發誓說:我是不是做了什麼不正當的事,讓老天譴責我吧,讓老天譴責我吧!

這耿直的拙劣頑皮,子路也很是頭疼有如此為師表吧,哈哈。子路,您費心了。

原文: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譯文:

孔子說:只要自願拿著十條幹肉為禮來見我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

孔夫子倒是挺直白的,一點不做作。干肉?肉乾?沒肉,談什麼談。哈哈,我們不能做朋友了。

原文: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個啥樣的人?子路沒搭理他。後來孔子知道後,就對子路說:你咋不這樣說呢——夫子這個人,廢寢忘食,樂而忘憂,連自己老了都不知道。

當著學生的面,不放過任何一個誇獎自己的機會。這坦誠,這率真。只有反覆讀來,才真真切切鋪面而來的感受到。

原文: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譯文:

孔子說:我從來沒見過一個人好德像好色那樣。

那個,這,真真的大實話。欽佩至極!

原文: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樑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譯文:

孔子和子路在野外,看見一群母野雞,孔子神色一正,野雞們飛了一圈落在一起。孔子說:山樑上的母野雞,正得其時,正得其時啊!子路像野雞們拱了拱手,野雞們叫了幾聲,便飛走了。

這師徒倆!著實是一個想吃肉,正認真思索正得其時的肉味鮮美,一個則是一本正經的,哎,真是對不住,各位母雞們,我這師父嘴饞,你們擔待一下,快閃快閃~哈哈,甚是可愛!子路真是費心了。

原文: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譯文:

孔子師徒在匡地被圍困,顏淵最後逃了出來。孔子說:我還以為你死了!顏淵說:老師還在,我怎麼敢死呢!

這師徒倆明顯是一個捧哏的,一個逗哏的。

原文: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譯文:

樊遲向孔子請教怎麼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樊遲又請教怎麼種菜,孔子說:我不如老圃。樊遲走後,孔子說:樊遲真是個小人啊!在上位者好禮,則民眾莫敢不敬;在上位者好義,則民眾莫敢不服;在上位者好信,則民眾莫敢不用真心。如果上位者做到禮、義、信,則四方之民抱著孩子都來歸附了,哪裡用得著去種莊稼!

樊遲這傢伙!人家一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你卻問人家怎麼種莊稼、怎麼種菜?想想孔老夫子一本正經,甚是嚴肅的回答到,不會,有比我更厲害的。內心邪惡著呢,小人!這表裡不一的一本正經,這樊遲走後的義憤填膺。哈哈,看來是被孔老夫子討厭了。

原文:

佛肸(bixi)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譯文:

佛肸招孔子去,孔子想去。子路說:早先我聽老師說:『親自做壞事的人那裡,君子不去。』現在佛肸據中牟反叛,老師卻要去,這怎麼解釋?孔子說:額,這話我是說過。但不也說過嗎,硬的東西怎麼也磨不壞,白的東西這麼也染不黑。我難道是個苦澀的葫蘆嗎?怎能一直掛在那裡而不給人吃啊?

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仗著自己學問高深、能言善辯,欺負人家子路。拿自己和葫蘆比,這多少有點強詞奪理的意思。子路肯定聽得出來!這師父,真是頑劣,哈哈。

越是讀來,越是覺得,這論語,這孔老夫子,這徒兒們,率真,自然,在周遊列國,而不得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這麼隨性,做自己。做認為正確的事情,欽佩不已。

在如今浮躁的社會,利益驅使的當下,有多少人因為生活而不得不妥協;有多少人的不妥協,是需要背後無數的付出與堅韌;生活本不易,在拼搏奮進的同時,願周邊的人,每一位都可以如孔老夫子這般,去平衡,去追求,去頑劣,去做自己!

隨心隨性,浮生若夢,人生長路,記載途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八一八國內的IT girls
4.14石豬山之旅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