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到五台山旅遊,人們為何愛去菩薩頂和五爺廟?

到五台山旅遊,人們為何愛去菩薩頂和五爺廟?

我心目中的五台山似乎總是與佛教有關。小時候看《水滸傳》,我所喜歡的好漢魯達因為殺了惡霸鄭屠無處可躲,最後就是出家到五台山當和尚的。後來在一些野史中讀到,清代的順治皇帝因愛妃董鄂妃之死,厭倦世俗生活,最後也是到了五台山出家當和尚。

事實上,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東北部的五台山很早就是一個佛教聖地了,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最多的地方之一,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早在東漢永平(公元58~75)年間,五台山就開始修造寺廟,以後歷代均在此修造寺廟,不斷擴大,鱗次櫛比,金碧輝煌。至唐代,在李唐王室的大力支持和弘揚下,五台山進入作為佛教聖地的全盛時期,被唐太宗李世民欽定為文殊菩薩的應化道場,全山寺廟多達300餘座,有僧侶三千餘人。

菩薩頂

現在遊客去了五台山,必去的就是菩薩頂和五爺廟。

「菩薩頂」意思是文殊菩薩居住的山頂,位於台懷鎮中心最高的靈鷲峰上,是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創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到了唐朝,據說文殊菩薩曾在這裡顯聖,露出了真容,便將寺名改為真容院。北宋時重修,鑄銅質文殊像一萬尊,供奉在寺內。南宋時改建,易名為大文殊寺。明朝永樂初年,始有菩薩頂的稱謂。

菩薩頂原為青廟,到了清朝順治年間,經過擴大重修改為黃廟,由喇嘛主持,所以又叫喇嘛廟。實際上,菩薩頂後來成了清皇室的皇家寺廟,地位極其尊貴。康熙皇帝先後五次到菩薩項朝拜,乾隆皇帝來此朝拜了六次。

文殊菩薩殿

登上海拔1800米的菩薩頂,一股濃烈的佛教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這裡的幾個主體寺廟屋頂都是黃色的,導遊介紹說這是黃廟的標誌,也即所謂的喇嘛廟。菩薩頂殿宇雲集,雄偉壯觀,布局嚴整,金壁輝煌,富麗堂皇,獨具特色,是五台山十座黃廟的領袖寺,也是五台山諸寺之首。

文殊殿前的廊柱上,掛著一幅對聯。上聯是「真容容真真容真」,下聯是「靈鷲鷲靈靈鷲靈」。這幅對聯沒有橫批,導遊讓我們猜猜橫批應該是什麼,我們中的很多人很快異口同聲地說:是「真靈」。這幅對聯包含了四個「真靈」,意思肯定是說在這裡求神拜佛是最靈的了。於是,我們中不管信佛與否,都虔誠地大拜文殊菩薩。

菩薩頂山門外有石階,石階中間雕刻九龍戲水,精工細刻,活靈活現。在九龍戲水的下面,用整塊石條砌成108級台階,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站在台階上俯視山下,台懷鎮大部分的景緻盡收眼底,心中豁然開闊。

在台階頂有一座高大的彩繪牌樓,色彩鮮艷,彩繪龍鳳,造型優美,上書「靈峰勝境」四個大字。導遊介紹說,這是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到五台山時親筆所書。

據說,這108級台階,相當於人生的108種煩惱,每踩一個石階象徵著消除一種煩惱。我們都很認真地一步一步地踩著這108級台階,希望將人生的煩惱悉數拋盡。

五爺廟

五台山還有一個必去的地方是五爺廟。因為供奉的龍王第五子,所以稱為五爺廟,也稱萬佛閣。這個地方主要是燒香求財,而且只能是早上去,導遊說,因為下午燒香菩薩是聞不到的。因此,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在離開五台山前,就趕往五爺廟。

五爺廟始建於1616年,主要建築文殊殿、五龍王殿和古戲台。文殊殿是坐東朝西的兩層建築,殿內下供文殊、普賢、觀音三尊菩薩。大殿上下兩層的左右後牆壁上有無數木格,格內是上萬尊三寸泥塑貼金佛像,千姿百態,萬佛閣名稱由此而來。

來五爺廟求財的人絡繹不絕

五龍王殿是五爺廟的正殿,始建於清代,1917年重建。傳說龍王老五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康熙皇帝到五台山尋父時,曾遇狂風飛石,多虧龍王殿的老五前去接駕,並引領康熙安抵行宮。因此,民間傳說五爺最有神靈,求籤託庇最是靈驗,所以龍王殿香火最旺,凡是到五台山的中外遊客,都會慕名前來。

五爺廟戲台

還有傳說講,五龍王特別愛看戲,所以每年六月大會(農曆5月13號,是五爺的生日),都要大開殿門,讓五爺居高觀賞,以取悅於五爺,使他及時賜雨,保證歲歲給百姓喜降豐年。而許願燒香敬佛之人在願望達成之後,也常來五爺廟還願,點上一折戲討五爺歡心。

不管你是否信佛,只要到了五台山,你都會感受到佛悲天憫人的情懷,感受到佛的博大深奧,對佛的敬畏由然而生。即使是心性狂野、豪放不羈的人,到此也會暫時收斂,忘卻塵世的紛爭。這或許就是五台山的獨特魅力。

聲明:五台山文般若 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佛說:即心是佛!
這個功德、福德比供養諸佛還大!

TAG:般若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