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當朝時歷經十三位丞相,為何善終者寥寥無幾?

漢武帝當朝時歷經十三位丞相,為何善終者寥寥無幾?

在古時的中國,為人臣者,莫不以當上宰相為人生巔峰。可是,他們一定不想在這位皇帝手下當宰相,那便是漢武帝劉徹。漢武帝雄韜武略,在他的任上,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漢族的稱謂也始於這個時代。但是,漢武帝時期的十三位宰相(丞相),能善終者寥寥無幾。牢中處死的竇嬰,庄青翟,自殺身亡的李蔡,趙周,冤死的公孫賀,瘋死的田蚡,腰斬的劉屈氂。「倖存」下來的,不是默默無為的老好人,即是騎馬摔成重傷病退,唯獨一個公孫弘拜相封侯,安然逝去。

為何漢武帝時期的宰相難以善終?首先,漢武帝渴望權力集中,加強皇權。在經過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漢朝國力達到了一個十分強盛的地步。此時的劉徹野心勃勃,希望開疆擴土、有所作為,一雪白登圍之恥。而漢朝的丞相掌握著相當大的權力,對於一心想要施展抱負的劉徹是一個巨大的掣肘。於是,便出現了宰相慘死的一個奇特現象。劉徹一邊除去不聽話的宰相,同時又不斷削弱宰相職位的權力,比如設立中朝。一邊悄悄的肅清朝堂,清除舊貴族勢力、以及外戚的爪牙。竇嬰、田蚡便是劉徹肅清朝堂的第一步。劉徹是一位十分懂得謀略的人,平衡臣子勢力以達到控制朝堂的目的。在權力的鬥爭中,庄青翟因此而亡。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徹逐漸掌握了朝堂,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開始採納董仲舒的天人學說,將皇權神化。當皇帝被擺上了神壇,任何對皇權有所不敬的人皆在劉徹誅除之內。比如妄圖討要黃田被嚇瘋的田蚡,私自侵佔漢景帝園寢被問罪的李蔡,知情不報的趙周。劉徹是一位徹頭徹底的皇帝,在面對天下之時,親情亦不在考慮之內。太子劉據被誣告之時,劉徹不經思索便毫不猶豫下令誅殺,受株連之人高達數萬,公孫賀也因而被冤死。

劉徹又是一位功利主義者,有才能的人必會高官厚祿,毫不吝惜。年紀輕輕的霍去病竟與衛青同為大司馬,以及首次以丞相之位封侯的公孫弘。但是一旦沒有任何作用的時候,便是凄慘的下場。人們只看到漢武帝雄韜武略,卻不知當時天下四處存在的寡婦村、無人照看的傷兵營。

除此之外,朝中勢力錯綜複雜、地方諸侯並立,地方諸侯與朝臣內外勾結。劉徹深知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後背不保如何去驅除匈奴?而削弱丞相權力只是劉徹前進中的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她是五朝侍女死後以處子之身受嬪禮下葬置於孝庄皇太后一處
讀盡紅樓,你讀盡其中的姓氏之謎了嗎?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