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助長幼兒的報復心理和霸道性格

不要助長幼兒的報復心理和霸道性格

幼兒的心理發展像生理髮展一樣迅速,並且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心理學理論認為,幼兒期的心理狀況對成年期的心理定型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對幼兒的言行引導得當,其心理就健康發展;如果教育方法不科學,就將助長幼兒的不良心理,以致其心理向不健康的方向發展,最終形成畸形心理和病態性格。

幼兒心理發展中需要注意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不要助長幼兒的報復心理和霸道性格。有些幼兒家長沒有認識到一些小事會培養、助長幼兒的報復心理和霸道霸性格,如幼兒走路時不小心被椅子絆倒了,哭了起來,家長為了孩子不哭,就用棍子敲打椅子,說:「不要哭了,椅子絆倒你,它是壞蛋,我打死它。」又如,有時幼兒做錯了事,爸爸批評他(她),但他(她)任性,不肯接受批評,放聲大哭,疼愛孩子的媽媽就哄道:「不要哭了,爸爸不好,我打他。」再如,兩個小孩打架,有些父母總是不問緣由就訓斥對方而為自己的小孩開脫。這樣無原則地袒護幼兒,雖然暫時達到了幼兒不哭的目的,卻培養、助長了幼兒的報復心理和霸道性格,如果長此以往,將後患無窮。

心理學理論認為,情緒波動期是教育的好時機。因此,父母應該抓住小孩情緒波動的良機對他(她)進行正確的教育。幼兒被椅子絆倒,哭了,應該教育他(她):「孩子啊,你不要哭了,椅子為什麼不絆倒別人?椅子是不動的,是你自己碰了椅子摔倒的,你要記住,以後走路要小心點。你應該向椅子道歉。」幼兒不接受爸爸的批評,大鬧大哭,媽媽應該趁機教育小孩:「你自己做錯了事,爸爸批評你,是為了你好,你還要哭?以前你做了好事,爸爸表揚你的時候,你為什麼不哭呢?以後你做錯了事要主動向爸爸認錯,你應該感謝爸爸。」小孩打架,大人應該先勸開,再弄清緣由,假如是自己的孩子不對,就應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並教育雙方以後不要打架;如果是對方錯了,先教育雙方,有衝突時不要動武,要通過和平的辦法解決,或者要找大人解決,不能打架,然後將事情的經過告訴對方家長,讓對方家長對自己的小孩進行教育,同時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像對方那樣不講道理。這樣,就使小孩逐漸養成講道理的性格,要讓孩子學會反思。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小孩的自省心理和寬容的胸懷。

從另一個角度看,父母教育方法正確,不但有利於幼兒的性格向健康的方向發展,而且有利於幼兒的身心健康。父母堅持正確的原則,幼兒要哭就讓他(她)哭吧。哭並非都是壞事,從心理的角度看,哭的原因是心理不平衡,哭可以宣洩不良的情緒,使心理儘快達到新的平衡;從生理的角度看,適當的哭對提高幼兒的肺活量有一定的好處。

(註:上文曾在幾家報刊發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才廖武 的精彩文章:

TAG:怪才廖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