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真的會搶走你的工作嗎?

人工智慧真的會搶走你的工作嗎?

磊石跨文化學院創始人黃偉東先生採訪美國光輝國際(Korn Ferry)高級研發總監戴光榮博士,探討關於AI對組織和個人的影響。

戴光榮工業組織心理學博士。自2006年始就職於美國光輝國際(Korn Ferry),現任高級研發總監,開發領導力和人力資源管理工具。戴先生是資深人才測評專家,其參與編製的領導力能力模型和用於高潛能人才的學習敏銳度測量被廣泛使用於全球財富500強公司。戴先生的研發涉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多個領域,包括組織文化,員工敬業度,領導力發展,高管教練,高管團隊,入職規劃,360反饋,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等等。戴先生髮表了若干篇學術論文和技術報告,並多次在國際專業會議做報告。

黃偉東戴博士,您覺得AI會消滅工作嗎?

戴光榮從歷史來認識AI的影響

大家對自動化的擔心1世紀前就存在。機械紡織代替手工紡織,汽車代替馬車等。1961年時代雜誌就發表一篇標題為「The Automation Jobless」的文章,表達了社會對自動化消滅就業機會的擔心。人們擔心AI消滅工作,擔心AI造成收入下降。

這個擔心顯然沒有得到歷史的驗證。今天,勞動參與率遠高於1世紀前。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甚至在越來越多的婦女參與就業時也沒有影響就業率。

自動化提升了生產率,促進了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更多的社會需求,反過來提升了對生產和服務的需求。

我們也注意到,確實有一些行業就業人數顯著降低,甚至徹底消失了。比如農業從業人口在不斷下降。一些行業成為過去的記憶,比如打字員、接線員等。

歷史似乎證明自動化也許消滅了某些行業,但沒有整體消滅工作。新的行業在不斷出現。

至於未來AI會不會降低就業人數需求,目前大家還沒有定論。悲觀者認為新一輪技術創新前所未有,AI在逐步侵蝕以前常認為不可能被自動化的工作。不管怎樣,有一點大家是肯定的,AI加速了人們學習和更新自己能力的需求

黃偉東AI會造成收入下降嗎?

戴光榮AI對收入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探討:

一種理論:自動化降低了對人力的需求,因而降低收入

另一種理論:自動化將人從常規工作中釋放出來,從而能夠更多地從事需要複雜技能的工作。因此,自動化提升人的勞動價值

不同能力可自動化程度:

可以通過分析工作的可自動化程度來理解AI對就業機會和收入的影響。任何一個工作,大概可以按兩個維度來分析其可自動化程度 -- 是否任務是常規重複的,以及是需要認知分析能力還是社會互動能力。一般來說,社會互動能力比認知分析能力更難自動化,非常規非重複的工作比常規重複性高的工作更難自動化。按這個思路,我們可以分析所有工作的技能需求。如下圖所示:

左下格可自動化程度最高,比如會計、書記員等。歷史數據表明這些行業就業人數及相對收入在逐步下降。

右下格可自動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從事各種服務活動。從其它消失的行業轉行的人員很多加入服務行業,造成就業人數持續增長。勞動力供給充足,再加上是常規工作,相對收入在下降。

左上格可自動化程度中等,比如設計性工作等。這些純技術性工作在就業人數及相對收入水平的增長上都相對緩慢。

右上格可自動化程度最低,比如顧問諮詢等行業。這些需要高度社會能力的工作在就業人數及相對收入的增長速度都高於其它行業。

歷史數據總結

縱貫所有收入水平都看到需要社會能力的工種的就業人數增加。

AI和自動化提升了認知和社會技能的價值(而不是導致他們貶值)。

不需要社會能力的工種就業人數在縮減(哪怕是需要認知能力)。

純技術工作沒有顯著增長。

對收入的影響,兩種效果都存在:

如果一種工作主要是重複性的、常規的,它面臨自動化的威脅,其勞動力市場價值可能下降。

相反,如果一種工作還包含複雜的部分,自動化增加該工作的價值。比如,如果銀行出納員同時做理財服務,或會計做財務和商業分析等,將增加該工作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

黃偉東對企業或人力資源管理有什麼指導意義?

戴光榮AI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意義大概包括如下方面:

重新設計工作

重複常規、認知分析型任務很容易被AI所替代。如果一個工作主要由這些任務所組成,那麼這些工作的需求以及勞動力市場價值將逐步降低,面臨被淘汰的危險。企業需要對每個工作崗位重新設計,分析其任務組成(bundle of skills),確保技能需求的多樣性,讓員工在一部分任務被自動化的同時,能把更多的精力花在需要非常規、更複雜認知能力的任務上。促進從單調、任務內容狹窄向多樣、任務內容豐富的工作設計思想轉化。

更多地採用團隊工作方式

傳統的組織管理思路是職能分工(Functional Division),將相同的技能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職能部門,按技能熟練的程度來規劃職業層次。低層次的做簡單重複性工作,高層次的做更複雜的,不常規的工作。如下圖所示。低層次的工作很容易被自動化,隨著技術的發展,高層次的工作將來也面臨著被自動化的風險。

今後,企業將更多地使用任務/項目分工,不同技能的人組成臨時團隊完成一個項目。這些人技術能力互補。

個人的工作效率是由低能力所決定的(瓶頸效應)。團隊的最大可能工作效率是由高能力所決定的(合力效應),但這決定於團隊協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主要體現在社會能力,如領導能力,溝通能力,情商,等。團隊互補性越大,最大可能團隊效率越高,對團隊的協作要求也越高。所以,高認知高社會能力的工作創造的價值越高,收入也高。

黃偉東AI會對個人職業未來發展有什麼指導意義?

戴光榮AI對個人的意義:要保持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力,個人需要往兩個方向發展自己

發展從事非常規任務的技術能力,如分析複雜事務的能力,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需要跨界經驗的能力等。個體需要不斷嘗試新的工作、新的任務,特別是困難的任務。

發展社會能力,如傾聽,同感,溝通,說服,矛盾解決,等等。具備這些能力,個體可以成為合格的團隊成員,也能發揮其領導作用。

磊石跨文化學院相關課程:

管理人力資源的全球領導者項目

Mindfulness in a Global World : Two Day English Program

跨文化培訓師高級研修班

在中國進行有效的領導與管理(美商會課程)

磊石微博:@磊石跨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磊石跨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磊石跨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