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學大師的經驗之談:做人不能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國學大師的經驗之談:做人不能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季羨林先生說:

「好些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一個經典的寓言故事也說明了這點:

爺孫倆進城趕集,爺爺騎驢,小孫子牽著驢走,一位過路人便說:「這位老人只顧自己享受,讓小孩子在地上走。」

於是,爺爺趕緊下來,讓孫子騎驢,自己牽著驢走,又有一位路人說:「這小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騎驢,讓老人跟著跑。」

孫子心中有愧,二人決定一起騎著驢走。一個老太太見到便說:「這爺倆的心真夠狠的,那麼一頭瘦驢,怎麼禁得住兩個人騎呢?」

爺孫倆一聽也是,就全下來,乾脆牽著驢走。走了沒幾步,一個老頭說:「這爺倆真夠蠢,放著驢子不騎,卻願意走路。」

最後爺孫倆決定抬著驢走,走不了多遠就有路人哈哈大笑,說:「這兩個人真有意思,有驢不騎牽著也行,何必抬著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兩個道理:一是不管你怎麼做,都會有人挑出你的毛病;二是別人挑出的毛病,聽起來都合情合理。

我們只需要記住一點:

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不可能讓身邊的所有人都滿意。堅定自己的立場,保持思想的自由。

國學大師湯一介曾說,「如果說我想讓孩子們明白什麼人生道理的話,我希望他們知道:自由的思想是最重要的。」

湯一介認為自由的思想最重要,源自他的親身經歷。

「文革」中,他違心地批鬥過別人,也被別人批鬥過。改革開放後,湯一介恢復了北大講課的資格,他要求自己「不再寫違心的、應景的和教條式的論文」。

文革給了他非常深刻的教訓,他總結出一條教訓就是:我今後不能聽別人的,得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問題。

這兩位國學大師用畢生經驗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保持自由思想,做好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總有一篇文章打動你 的精彩文章:

TAG:總有一篇文章打動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