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宮:觀眾「游」進《清明上河圖》

故宮:觀眾「游」進《清明上河圖》

昨天上午,故宮虹橋球幕影院展廳,遊客坐在「古船」上遊覽《清明上河圖》里的汴梁。 本報記者 鄧偉攝

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清明上河圖》在故宮博物院「復活」,參觀者可乘船入古畫,暢遊北宋東京繁華。此外,儲秀宮亮燈、「大內導遊」上線……一項項新科技幫助參觀者在故宮中穿越古今,體驗中國文化的精妙。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立足於超級互聯的世界,博物館需融入潮流,通過新的藏品闡釋手段和新的表達方式尋找新觀眾。這種博物館與生活間的超級鏈接,將一直延續下去。」

入畫賞汴梁

故宮箭廳廣場建起一座巨型紅色「集裝箱」,走進去,就開啟一場跨越千年的旅程——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清明上河圖3.0》。

進入展廳,《清明上河圖》在屏幕上流動起來。

繁忙商業街上,茶館酒肆,引車賣漿。走進一家名為孫羊店的酒樓,坐下歇腳,正巧,二樓客官推窗點「外賣」,跑堂的應了一聲扭身跑出去。女伶彈一曲琵琶,悠揚婉轉。旁邊,宋人閑談吟唱環繞耳畔。

站起身,穿過「雨巷」,一棵斜探出去的大樹旁停靠著一艘32座的「烏篷船」。開船了,對面有船,二船錯身相碰,砰地一聲,「船」上人也晃悠了一下。一路順水而下,行至拱橋,橋上橋下行人如織,官吏、僕役、貴婦人、行腳僧人,有人步履匆匆,有人停下與船上人招手。從拱橋下穿過,已是一派燈火輝煌,遠處樓宇星光點點,河面上升起一盞盞孔明燈,夜市如晝。

坐在船上,甚至能仔細研究舟船樓宇的精妙結構,看清往來宋人的細微表情。

這段千年之旅的開發歷時兩年,約1600平方米的展廳內,融合了8K超高清數字互動技術、4D動感影像等多種高科技。單霽翔說:「我們希望打破時空的限制,讓這幅傳世名作變得可看、可觸、可聽、可賞、可玩。」

此次展演將在故宮持續3個月,隨後將啟動環球巡展。

慈禧點電燈

昨天11點28分,儲秀宮第一次有了電燈——40餘盞冷光源陸續點亮,觀眾告別趴窗張望,站在窗前即可清楚看到對側窗台上擺放的盆景細節。

「這是故宮東西六宮中,第一座被點亮的宮殿。」單霽翔說,「觀眾來故宮最希望看到的是原裝陳列展。」在儲秀宮,正在展現的是1884年慈禧五十大壽時期的狀態。「咸豐年間,慈禧入宮後曾居住儲秀宮後殿,並在此生下同治皇帝。清帝退位後,婉容曾居住於此,並在裝修陳設中融入西洋元素。」

宮殿內使用的光源必須安全,光源發出的紅外線和紫外線比國家最低標準還要低,燈罩採用的是可散熱材質,不會因為發燙產生隱患。「所有燈具要易控、具架可逆、位置隱蔽。」工作人員介紹,儲秀宮東、西間裝飾精巧、華美,特意採用了定製燈箱,安裝於南部木炕下沿,既能用光線將北部陳設充分展示渲染,燈具本身又不會遮擋觀眾視線,實現「見光不見燈」的照明理念。

故宮還引入「燈光導遊」。基礎照明,主要是實現整個場景的均勻照明,以滿足各種天氣情況下的基本參觀需求。40餘燈具的「焦點」各有不同,局部照明突出一些展品。「一些天花板上懸掛的燈具非常精美,以往容易被忽視。這次用燈光強調出來。」工作人員說,為保證每一位「燈光導遊」走位準確,調試工作進行了一周有餘。

未來,故宮每一處原狀陳列展廳都將亮起來,涉及大約19處殿宇。

「大臣」等你問

昨天,「玩轉故宮」微信小程序上線,將地圖位置的場景化服務與真實世界中的故宮連接起來。小程序可以通過點位搜索功能,對建築、展覽、餐飲、商店、出入口等參觀點和服務設施進行路線規劃。同時,觀眾還可以到重要建築「打卡」,記錄下自己的行走軌跡,打造自己的「路書」。

小程序里還有一位隨時等待被接見的「大臣」。故宮透露,這位「大臣」熟讀《清代歷朝起居注合集》《清實錄》以及其他文獻,準備了670條趣味問答,等參觀者「發問」。

手機APP《紫禁城祥瑞PRO》也有擴容,從最初的8個主角擴展到17個,170餘件文物在這座24小時不打烊的「展廳」中講述故宮故事。

每年更新一集的《故宮新事》昨日也發新片,將目光聚焦「古建把脈」,講述了故宮古建部對於養心殿建築群的現場勘察與後續研究,包括裱糊、油飾彩畫、牆地面體、環境監測、瓦頂、琉璃構件、大木、裝修八大門類的工作內容,幫助觀眾了解古建築修繕豐富的技術門類與傳統工藝細節。

(北京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日報 的精彩文章:

天安門廣場五一擺花完成,首現這種花很搶眼!

TAG: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