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流星花園》重播,掀起90後觀劇熱潮,有人議論三觀有人依然感動

《流星花園》重播,掀起90後觀劇熱潮,有人議論三觀有人依然感動

如果說十七年後,《流星花園》重播有什麼特別意義,它讓我懷念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熱情。現在看,這種蠻暴的熱情是稀罕和可愛的。《流星花園》將這種短暫的熱情裝瓶,泡進福爾馬林,在29集里循環播放、永不過期。

文 | 翁佳妍

編輯 | 金石

1

第一次聽說《流星花園》時,它剛遭禁播,罪名是:教壞小學生。

那是2001年,我9歲,上三年級。老師把一張報紙拍在講台上,宣布「流星花園」四個字成為敏感詞,不許再提。由頭有鼻子有眼,「有小學女生因為看《流星花園》早戀懷孕。」我們這些在座的小學生,平板的臉與胸為此一震。

老師永遠不懂的是:如果有什麼辦法能確保所有人一定會看,那就是禁止它。當時,我是個與世隔絕的小學生,不看電視,結果,連我也知道F4了。

那是我從沒見過的男性品種:鳳梨頭或離子燙、穿緊身衣和花襯衫,露著腱子肉,看上去冷酷得要命。以至於讓我產生了以下心理:這麼得瑟的一群人,卻眾星捧月著某個女生,一副聽憑差遣的樣子,啊好想成為這個女生——雖然我很年幼,多少也中意過鄰居大哥或小說人物,但他們並不會讓我這樣想。

F4當年是眾多女生心中的男神偶像 圖 /網路

禁令之下,盜版VCD橫行。我在小賣部見縫插針看了若干片段:什麼誤入空教室,撞見花澤類拉琴。什麼今天和道明寺旅遊,明天跟花澤類看煙花。什麼成為道明寺的貼身傭人,晚上不睡覺看流星雨。

還有杉菜被校園霸凌,之前對她有誤會的道明寺趕來營救,說:「只要你說沒有,我就相信你。」在我記憶里,這個場景當年的難忘程度一直排在「you jump ,I jump」和「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之間。

潘朵拉的盒子拉開一道縫,又迅速關上,原來大人的世界是這樣的!

老師禁止談「愛」,電視里一放「愛」,我媽就讓我去睡覺。我沒少讀冬妮婭和保爾·柯察金的革命友誼,或是羅密歐死了朱麗葉也活不下去了之類的,但它們只是愛的梗概,一筆帶過,諱莫如深,沒有細節,缺乏情緒。

而那些在小賣部蹭電視的下午,即便要鬼鬼祟祟提防老師路過,我卻第一次收穫了簡單粗暴的愛的體驗。

「愛」是咆哮著說出來的。愛是恨不得把一個人打成肉泥,又能在雨里等她四個小時。愛是收到對方屁大的訊息,無緣無故可以笑一天。愛是被兩個帥哥搶著關愛,卻心煩到吃不下飯。

杉菜曾在道明寺和花澤類兩大帥哥之間糾結搖擺 圖 / 網路

中間的因果讓我困惑,但無疑迷人,還極危險,危險又將迷人翻了十倍。這種東西,後來被叫做「代入感」。

禁令下達不久,女生們顯而易見分成兩派:「阿寺」和「類」,拔河一樣改變著校內氣壓。男生不屑言情,走廊卻不明所以冒出一大堆四人團體,成雙作對遛彎,沒事上欄杆坐著,扣子開到胸前。

那個大賣場單曲循環《情非得已》的春天,我們小學生群居終日,言不及義,提前迎來青春期。

2

十七年後,我如願成為大人,活得不是很精彩的那種,不夠格做偶像劇主角,也沒有這類志願。

聽說《流星花園》重播,我仍記得當年做賊一樣的心情,重看純為獵奇:到底什麼牛鬼蛇神,能在2001年引發家長老師的集體抵制。

懷著猥瑣的目的,反倒驚訝於它的幼稚。

世界被縮小成學校及其周邊:不缺錢,巴黎鐵塔都可以買下來;學校是自家開的,畢業典禮還有無人機。比起記憶里的金碧輝煌,現實中的硬體令人失望:自閉王子花澤類的襯衫很皺;可以買下巴黎鐵塔的人家裝修很土。

蕩氣迴腸29集,最大的阻礙竟然到道明寺媽媽扮演的惡婆婆就封頂了,邏輯漏洞大得能開過去一輛卡車。以前只記得F4很能打,給人無窮安全感,結果武藝都用來找茬,甚至校園霸凌。

一個多年作為我白日夢素材的場景:杉菜被綁架,道明寺去救她,遭到圍毆,差點死了。最後一下絕殺技,杉菜急眼了,手腳還被捆著呢,連蹦帶跳撲倒道明寺,替他擋下來,自己也被打個半死。劫後餘生,兩人感情又升華了一次。

在《流星花園》的啟發下,我從小就特渴望幫愛人擋個致命一擊什麼的,很浪漫,很敗北,跟《教父》差不多。這次,我希望要是真有這天,由頭能比《流星花園》高級一點:道明寺曾把同學毆打到退學,正義人士看不下去,綁架他女朋友當誘餌,以暴易暴。

再沒有比這更簡單粗暴了,簡直是為了轟轟烈烈而轟轟烈烈。作為一個盡量不惹事的普通人,看到一群沒有煩惱的人,毫無由頭,在那裡撕心裂肺:今天鬥嘴明天絕交,隨之鬥毆、綁架、出走、絕食、差點死掉,皆因動機不足顯得矯情,我幾乎要生氣了。

小時候,我以為《流星花園》預告了花里胡哨的將來,現在看,倒像是小學生臆想出來的大人生活。我覺得我被記憶欺騙了。

上一次有這種感覺還是自己去搜中學文藝匯演視頻,記憶中,那是我的高光時刻。和一群人天天逃了晚自修出去跳舞,風吹日晒,自由自在。我以為那是我瘦的巔峰,結果卻看到一個濃妝艷抹的胖子。

這很像十七年後重看《流星花園》的觀感,無論《流星花園》還是我的中學,都被記憶鍍金了。

3

「你發現了嗎,《流星花園》最大的問題是,簡單的邏輯撐不起轟轟烈烈的情節。」我找朋友抨擊《流星花園》幼稚,卻遭到嘲笑。

「空教室里拉琴,那不就是你?」

「我?什麼時候……」

我想起來了,是初一。一個熟悉青春劇套路的人,剛上中學,迷戀天台、空教室和樓頂。一天,我一口氣爬上科技館頂樓,發現跟電視劇里一樣,一個人影都沒有,堆著七八架廢鋼琴,浮塵積了一尺厚。

我覺得此時不坐下來高歌一曲,簡直辜負此情此景。於是,我一屁股坐進灰塵里,來了一首老土又簡易的《夢中的婚禮》。對,就是《流星花園》里杉菜彈的那首,這是巧合。十七年後,當我發現這一細節,不得不感嘆中二病人驚人相似的邏輯。

後來我就上癮了,天天去,彈了一學期。我當然想過有人推門進來,我甚至想過要說點什麼,還是跟花澤類一樣冷漠臉,問啥都不說。一學期後,我如願做了花澤類,那也是我最後一次上樓頂彈琴。

花澤類在劇中拉小提琴的經典場景 圖 / 網路

那天,我聽到有人大力敲著門板,回頭一看,保安大叔。被追問了一串諸如「哪個班的」之類的問題後,我跑了。雖然結果不甚浪漫,但這麼多年,我總期待我的琴聲能成為誰的青春回憶——「中學最大的謎團就是科技館怎麼有人彈琴,賊拉難聽。」朋友說。

我朋友並沒比我好多少。她看上了前輩,跟蹤一禮拜,終於在放學路上追上去截停,背了一首詩,「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對你一無所知,你卻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抄的《V字仇殺隊》台詞。之後一禮拜,她嘴裡像塞了個衣架,合不攏了,「我太高興了,can』t stop smiling.」

她向我展示手掌,我以為要我幫她算命,結果看到11位模糊的數字——前輩寫的電話。之後半年她很省吃儉用,一個月電話打掉300塊,那可是2008年。

「我為什麼可以無視《流星花園》不合邏輯,因為它的情緒是真誠的。我們以前也活得花里胡哨,不講邏輯,跟《流星花園》差不多。」我朋友興緻勃勃地說。

為了轟轟烈烈而轟轟烈烈,我突然有點理解《流星花園》的邏輯了。

好像所有熱血事件都出在中學,由頭都是屁大的事。那時候,大家自尊心敏感得像觸屏手機,每天都在轟轟烈烈。不時有私奔新聞傳出,抓回來拎到國旗下示眾,一臉視死如歸,英勇壞了。或者誰又打算休學,要去寫小說或闖社會。走廊玻璃窗總是碎的,每個月總有一兩個人吊著石膏胳膊耀武揚威,因為球賽或是愛。

這樣一想,《流星花園》倒是很寫實了。

同樣是邏輯撐不起情節的偶像劇,我們責備《小時代》虛假,卻寬容《流星花園》,甚至覺得可愛,因為,它的體驗和情緒是真誠的,我看到了自己。

4

我48小時足不出戶,又看了一遍《流星花園》,結果相當沉浸其中。《流星花園》不是大人世界的預告,演的倒像是成為大人前的心理變化,這讓我有點感動。

我喜歡道明寺他媽羞辱杉菜,反而被杉菜擺了一道的片段。這位巨擘嫌棄杉菜窮酸,沒錢培養才藝,故意當眾讓她表演鋼琴。杉菜也不拒絕,上前一頓亂彈,當巨擘拉下臉時,才正經彈了一首曲子,附贈一段說教:「一個人的靈魂,高貴還是低賤,難道只看他會不會彈鋼琴,或是生在哪門哪戶嗎?」教導完畢,翻著白眼退場,「告訴你,我就只會這一首!」

杉菜彈鋼琴的場景 圖 / 網路

特別過癮,我很多年沒有直接表達憤怒了。反倒是中學時,敢叫板權威,不高興就反擊,管你是誰,似乎是條件反射,而那時,抗議也總是有用的。

高考前,老師別有用心,給某班放《三傻大鬧寶萊塢》。校長知道了,不高興,要老師檢討。結果整個高三鬧起來,都要看。校長不得不妥協,既沒有處理老師,還被迫騰出禮堂,用大屏幕給整個高三放映。黑暗的禮堂里,我們互相對視,看阿米爾汗溫和地嘲笑應試教育,感到勝利的喜悅。

《流星花園》把我們生命中最中二的情緒提純出來,以極端的案例呈現:男生極端有錢,女生極端幸運,劇情極端狗血,每個人都是宇宙中心。當溫飽問題、馬桶堵塞、房租漲價被剔除後,主角們的所有任務就只是試驗「愛和友誼」,沒有別的了,如同中學時期。

愛也是漫畫一樣的愛。包括一見鍾情、命中注定、你愛的人也愛你,好人永遠互相理解,誤會永遠能被澄清,沒有疏遠,沒有別離。

《流星花園》里,道明寺因為愛,越發成熟了。而現實中,長大的我們卻畏縮起來,來自宇宙中心的勇氣突然癟掉了,變成了衡量清楚利弊前、凡事曖昧的大人,或者在全世界「政治正確」的潮流中,逐漸習得簡單粗暴——女生面對感情時的搖擺,居然也變成了一場名為「杉菜是不是綠茶婊」的討論,甚至逼得大S出面表態。

有關「杉菜是綠茶婊」風波,大S發微博回應 圖 / 網路

我小時候不覺得杉菜綠茶婊,現在也不覺得。這種搖擺讓杉菜更像真實的女生,而不僅僅是個瑪麗蘇角色,這也是《流星花園》比很多偶像劇更有價值的地方——真實的感情和人性,它的人物在成長、有搖擺,不是非黑即白。

過去我羨慕杉菜有一大堆人愛,現在仍然覺得這是一種幸運。

我沒遇到道明寺。朋友和她的前輩沒有後續。我問她:「你還敢向陌生人表白嗎?」她答:「神經病,那時候我是傻X。」。

有次回家,我遇到當時的中學一霸。當年他和女朋友私奔,驚天動地壞了。現在,髮際線和小腹走樣,孩子三歲,老婆不是以前私奔那個。他仍然有錢,開著巨貴的車滿街轉,副駕坐著不同的女生,沒一個是他太太。

和《流星花園》相比,現實倒顯得油膩了。

如果說十七年後,《流星花園》重播有什麼特別意義,它讓我懷念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熱情。現在看,這種蠻暴的熱情是稀罕和可愛的。《流星花園》將這種短暫的熱情裝瓶,泡進福爾馬林,在29集里循環播放、永不過期。

小時候,《流星花園》像一種致幻劑,讓巨大的糖球把你砸暈。那現在,它是某種安慰劑,有48小時,把你從現實中拉出來,推回生命中某個階段:那時你以為自己是king of the world,能在世界上留下點痕迹,你的愛千轉百回,你以為轟轟烈烈就是生命的目的。

現在,你卻躺在出租屋的床上,擔心下個月的房租、漏水的廁所,除了外賣小哥見不到任何雄性。然而,在刷完劇24小時里,你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你還是個中學生,心裡正冉冉升起一個快樂的氣球,快樂的來源可能僅僅是撞見了中意的前輩,而他叫對了你的名字。你恨不得去操場上跑十圈,你覺得生活會一切順利,不順利的也只是演習。

成為大人後,每當過得很慘,大家都建議,要麼談個戀愛就好了。其實,現實中的愛從來不是生活的解藥,但《流星花園》是。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人物 的精彩文章:

顧客買包子誤付14萬,店老闆稱曾有人假冒失主,事後生意變好
網傳流氓團伙調戲追殺女孩致4死2傷,死者父親稱有人喊「撞死她」

TAG:每日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