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的三宣六慰制度是在何種背景下設立的?

明朝的三宣六慰制度是在何種背景下設立的?

文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三宣六慰」是明代在今雲南邊陲及中南半島設立的三個宣撫司和六個宣慰司的總稱,三宣指南甸宣撫司、干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六慰指車裡軍民宣慰使司、緬甸軍民宣慰使司、木邦軍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孟養軍民宣慰使司、寮國軍民宣慰使司。根據龔蔭的研究,明代土司分文職與武職,其中宣慰司、宣撫司均為武職,宣慰司設宣慰使一名,從三品;周知一人,正四品;副使一人,從四品;僉事一人,正五品。宣撫司設宣撫使一人,從四品,同知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從五品;僉事一人,正六品。「三宣六慰」雖然名義上屬於六部管轄(其先屬吏部,洪武末年改屬兵部),但土司制度源於唐宋羈縻之制,歷來土司自領其地,自治土民,「三宣六慰」也只是藉助土司勢力達到控制邊地的目的,與內地設流官地區的管轄不可同日而語。

明神宗萬曆皇帝

「三宣六慰」並非同時設立,其設置經歷了一個過程,所轄也不盡相同。其中「三宣」設於正統年間,南甸地區洪武年間初設土府(屬於文職土官序列),永樂間降為土州,至正統九年方設為宣撫司,轄境約為今雲南騰衝以南,龍川江以西北地帶。干崖地區永樂間初設長官司,正統九年升為宣撫司,轄境大致在今雲南盈江縣及境外部分地區。隴川宣撫司則設置於正統十一年,轄有今雲南隴川縣、瑞麗市、畹町市及緬甸部分地區。

明太宗永樂皇帝

「六慰」大多設置於明初,其地深入中南半島,後多因緬甸侵擾而廢置。車裡軍民宣慰使司設於洪武十九年,轄境大抵為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天啟年間受緬甸侵略,以致殘破,遂廢該司,其地受元江那氏土司轄制。緬甸軍民宣慰使司設於洪武二十七年,後廢,永樂元年重置,居於大盈江下游。木邦地區洪武間設土府,永樂二年改為宣慰司,萬曆年間遭緬甸侵犯後衰落,其勢力最大時西起伊洛瓦底江,東達湄公河。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永樂二年設置,轄地在今泰國清邁一帶,嘉靖年間因緬甸侵略斷絕與明廷的聯繫。孟養軍民宣慰使司亦設於永樂二年,由土府升置,轄地東至今伊洛瓦底江,南接緬甸宣慰使司,歷來受緬甸侵擾,屢陷屢復,至萬曆三十二年,終被緬甸控制。寮國軍民宣慰使司,永樂二年設置,管理今寮國地區。

明代「三宣六慰」

以上是我的回答,請老師及朋友們批評指正。

張廷玉:《明史》

龔蔭:《中國土司制度》

《明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的軍隊是清軍的十多倍,為何會打輸?只因為這個毛病!
這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但卻有三十年不上朝,國力卻依舊強盛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