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中國罐頭

「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中國罐頭

有這樣一些行業,在國內沒有什麼存在感,但在國外卻做到了世界首位,讓人用盡手段也不能取代,罐頭行業就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我國的罐頭早已遠銷美國、韓國、日本、歐洲等,美國還將中國的罐頭納入到了潛水士兵和學生們的營養餐內。據中國罐頭工業協會查長全理事長介紹:「全世界每年罐頭食品總產量已近5000萬噸,品種達2500多種,而我國當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罐頭生產和出口國。其中,我國蘆筍罐頭和橘子罐頭佔全世界罐頭出口量的70%和80%。」

困難重重

在第123屆廣交會上,記者採訪了漳州市陳字貿易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陳俊興。這家公司是全國第二大的罐頭出口公司,2017年出口量近58000噸,出貨量3500櫃,出口額6500萬美元。並未企業生產的蘑菇罐頭、荔枝罐頭、甜玉米罐頭等連續幾年都穩居全國出口量首位,

對於目前中國罐頭出口行業面臨的問題,陳俊興並不避諱。他說,除了勞動力成本、環保成本的上升,還有來自國際的激烈競爭。

比如蘑菇罐頭。「最高峰時,蘑菇罐頭出口可以達到32萬噸以上,但現在僅有17噸多點,減少了46%左右。並不是市場萎縮了,而是市場份額被其他國家佔領了。」陳俊興說,近年來,歐洲地區,荷蘭、波蘭的蘑菇罐頭產業發展非常迅速,特別是後者,已經取代了中國蘑菇罐頭的市場地位。其工業化種植、機械化生產帶來的高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難民的湧入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甚至是免費勞動力。

很難想像,難民的「蝴蝶翅膀」竟然會對中國蘑菇罐頭行業發生了效應。不過這影響的僅僅是蘑菇罐頭這一細分產品,對行業影響更大的是技術壁壘。陳俊興坦言,歐洲、美國、加拿大是傳統的蘑菇罐頭市場,但一直以來,這些國家都對中國蘑菇等罐頭採取技術性貿易壁壘,包括反傾銷、極為嚴苛的標準等。「實際上,中國產品質量都非常好,但出現的個別問題往往都被放大,在這些綜合因素下,中國確實流失了很大一部分蘑菇罐頭的市場。」陳俊興說。

依然不可替代

事實上,儘管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某些類別的罐頭被搶走,但陳俊興坦言,罐頭產品是剛性需求,中國罐頭更是無法取代的。

還是以歐洲興起的蘑菇罐頭為例,陳俊興說,歐洲的罐頭業走的是高端路線,價格高,雖然有廉價勞動力,但也只在當地才有價格優勢,並不適合非洲、中東等國家的消費者。「而中國罐頭在亞非拉國家仍然有著很強的競爭力,可以說,很多百姓都依賴著中國罐頭過日子。比如在斯里蘭卡,那裡的很多家庭都將我們的魚罐頭作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配上一些西紅柿,一個家庭每頓飯只需要2美元。」陳俊興說,很多中國產品是無法替代的,一些產品是只有在中國才有,一些是只有中國能做。「和國內很多人想像的不同的是,中國產品在國際有品質、有工藝、有信用。甚至即便將價格提高10%,甚至20%,大部分國家都是可以接受的。」陳俊興說,而且現在他們也會在口感和風味上做一些改良。

國內市場仍待培養

中國罐頭風靡海外,但在國內卻誤會重重,很多人,特別是老一輩人會認為罐頭「含有防腐劑」「不健康」。

陳俊興對此也很無奈,他說,這是很大的誤區,因為罐頭本身並不需要防腐劑或保鮮劑,罐頭的保鮮原理就是密封、高溫高壓殺菌。「如果裡面存留了一點點細菌,不出三五天就會爆炸。可以說,罐頭是最安全衛生的食品了。」

在陳俊興看來,除了消費觀念外,消費習慣也是國內罐頭缺少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歐美等國,罐頭的使用率相當高,購物時基本1/3都是罐頭,但在中國,陳俊興感嘆,「中國老百姓太幸福了,每天都能買到新鮮蔬菜老百姓沒有必要買罐頭。這和中東、非洲等地區用罐頭替代新鮮蔬菜而被大量食用是不同的。」

不過,新一代消費者,特別是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人中,也有食用的消費人群。這些人多以金槍魚、沙丁魚等海鮮罐頭為主,搭配蔬菜做成健康餐。「罐頭的消費理念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推廣普及。」陳俊興說。

本報記者劉旭穎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機廣西 的精彩文章:

TAG:商機廣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