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守拙歸園田——《耕莘釣渭》

守拙歸園田——《耕莘釣渭》

GIF

「我們足不出戶,便盡情領略到春耕的繁榮圖景。最難忘是那徽外的停頓,雋永深長,待田埂邊小舟上最後一縷煙絲由深紅轉至死灰,如老僧入定,繼而,又徐徐復甦,勃發,升騰,周而復始,經久不息。」

——可航老師說

摘自其著作《琴心有寄》

古琴者,絲桐也。古琴有幾千年,絲弦就響了幾千年。只是近百年世事劇變,絲弦突然間隱到鋼弦之後。

八音以絲為首。絲的質地、觸感和聲音,始終下不去中國人的心頭。白居易說:「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

它的醇厚悠遠、甘爽古樸,更符合古琴文人音樂的氣質、修身養性的功能。它的工藝、音色、技法和內涵,是琴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如山古琴自始,一直心心念念著絲弦。

雖說鋼弦與絲弦各有特色,但在表現古琴「和靜清遠」的風格上,絲弦的優勢難以替代。

總是會想,如果學琴人一直沒彈過絲弦琴,那多可惜啊!這種樂器的質樸微妙之處、它溫潤的靈魂,將損失多少!

在尋求「太古正音」的路上,絲弦這一課絕不能少。

知己交心 為絲弦琴課奠定基礎

幸而如今琴學復興,琴器、琴弦製作水平大大提高。多年來如山古琴和鈞天坊合作,使各式製作考究、聲韻優美的良琴相繼面世。

丁酉年更是重點研製了如山古琴獨家專用絲弦琴,配以古法絲弦,為課堂配備了趁手利器。加上經驗的積累、喜愛絲弦的琴友的匯聚,夢想中的絲弦琴課,終於諸事俱備了!

如山古琴定製款 鈞天坊絲弦琴

為辦好這一課,大半年來,如山法師召集老師們反覆討論教案,提綱改了又改。考慮到新老琴友的不同學習需求,確定了分期教學方案,將技法講解和琴曲傳授串聯並舉。

對絲弦知識和彈奏技法進行了梳理,從初、中、高曲目中選出一批特別適合絲弦的古曲,形成了系列課程的框架。

第一期,就請隨著這首《耕莘釣渭》,向古琴本來的聲音更近一步吧!

絲桐合為琴

中有太古聲

|戌絲弦研習《耕莘釣渭》|

授課老師

如山法師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宗教學系特聘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佛教藝術家學會副會長、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理事、中國琴會名譽理事。創辦如山古琴山房館、蕙風館以及如山古琴樂團。

如山法師潛心古琴藝術近三十載,先後師從梅庵、泛川、廣陵、中州、虞山吳派等諸派名家,琴技博釆眾長,琴韻尤得廣陵派「跌宕多變,綺麗細膩,剛柔相濟,音韻並茂」之味。

近年來,主要從事禪學及古琴的教育研究及實踐工作。著有《禪與藝》、《臨濟禪法研究》、《中國古琴與傳統文化論要》等作品,出版古琴藝術專輯《琴音三昧》、《太古正音》、《山林之樂》,在編《如是琴要》、《如山琴譜》。

課程助教

可航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學學會會員、中華古琴文化研究會理事。先後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曾任中央電視台編導、文化藝術出版社編輯、北京大學國藝苑古琴教師。

師從如山法師習琴多年,可航逐漸形成古樸、雋永的演奏風格。於師傳之曲目,細微精妙處把握尤真;於琴樂之表現形式,又善於立足傳統,研究創新手法。策劃和參與如山古琴北京音樂廳、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等大型古琴專場演出及多種形式的古琴文化推廣活動。著有長篇習琴筆記散文集《琴心有寄》等。

藝術怎麼發生於生活,又怎麼打通人與人的心靈?這是可航生來好奇的問題。藉由古琴,可航找到了藝術與人生的深度契合,煥發出巨大的熱量,鼓舞和啟示了許多人走向古琴。

課程助教

丁鵬生於天府四川的九零後。巨蟹座暖男,完美主義者。嗜辣、嗜手藝活兒、嗜中國傳統文化。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國際政治專業。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由此精通廚藝料理,亦以此專註熱情投入到古琴藝術的傳播與推廣中。

善溝通,倡導用心傳琴 ; 善撫琴,師從如山法師習琴,琴風中正平和,頗得乃師風骨。且善調理古琴,至今調理古琴已達百餘張,正試親斫一張仲尼琴。現為如山古琴品牌運營主管。如山古琴樂團成員。如山古琴公微專欄「雕蟲工坊」主持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山古琴 的精彩文章:

關於選到好琴的一切

TAG:如山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