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詩夜話之十一「詩聖杜甫」

唐詩夜話之十一「詩聖杜甫」

按:東拼西湊,隨感而發,隨心而作,前面總算是湊夠了十篇《唐詩夜話》。由於寫第一篇的時候沒有一個總體的構想,只是寫到後面思路逐漸清晰下來,所以體例上不太統一。如果重新訂正的話,我起碼要把標題弄整齊了。但是微信公眾號沒有修訂標題的功能,就且放過一邊。加之近來在微博上讀到「TL,DR」這個詞,又總是利用晚上服侍好我的兩個「祖宗」睡下之後再在手機備忘錄里敲文字,的確是不太美妙的感受。但也這麼著寫了總共一萬多字,不管是不是有重複,水平有多臭,然而回過頭來看,至少功夫沒有白費。

看來一件再差的事情,重複著做總是會有所獲益的。基於此,那就接著寫吧,盡量選題窄一點,內容少一點。避免掉TLDR的毛病吧,畢竟作者都希望讀者認真對待自己的文字吧?是為敝帚自珍了。

唐朝詩人太多,以至於出現了詩仙、詩聖、詩佛、詩魔、詩囚、詩鬼、詩豪等等,不一而足。我個人把它視之為詩壇的「謚號」,是江湖公認的謚號,不是如陶淵明的私謚「靖節」,而是譬如韓愈之「文」,范仲淹之「文正」。從這一篇開始,搜羅一下就每篇講一個詩人吧。蓋棺論定,我這裡無意於褒貶,力爭寫出我眼裡的哈姆雷特。

神文聖武,這幾個字在帝王的謚號中是常用的。中國古來有封神稱聖的傳統。譬如至聖先師孔子、亞聖孟子、書聖王羲之、墨聖方如魯、醫聖張仲景、葯聖李時珍...估計陣列起來會有很長的一大串,這其中就有詩中聖人「詩聖杜甫」。開篇就寫詩聖,為何不寫詩仙呢?仙凡殊途,遙不可及固然是一個方面,能在1962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列為四大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然在《新舊唐書》中據說所佔篇幅都不長,杜甫確有其超凡之處。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又稱杜少陵;因曾官至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多稱杜工部。河南鞏義人,祖籍襄陽,晉征南將軍杜預十四世孫。公元712年生、770年卒,比李白小11歲,晚去世8年。近代文藝評論家將其視為唐人現實主義的代表(李白作為浪漫主義的代表)而與李白合稱「李杜」,區別於後世的「小李杜(李商隱、杜牧)」組合。因詩作多反映當時的社會歷史現實,記錄社會的底層情況,又被成為「詩史」。(更詳細的人物介紹還可以問「度娘」)

所謂聖者,耳聰口敏為聖。但杜甫是否耳聰口敏呢?似乎不能特別看出來神童、才子的特質,至少不如李白、李賀、李商隱等人自小顯露才智,反倒是永遠一副窮困潦倒、沒落乖蹇的樣子。然而確定無疑的是:杜甫就是詩聖!所以為聖者,我認為有幾個特質:

真。小時候寫作文老師每每講到「要有真情實感」,這點道理很多年後才明白。人生就怕一個「真」字,然而最難得也是一個「真」字。「人間自有真情在」、「是真名士自風流」,都說明「真」難得。但讀杜甫的詩,總能感受到其真摯的情感,雖然有些時候或許是沉鬱了些。但對待妻子、對待朋友、對待兄弟、對待國家、對待社會,無一不真。對妻子的感情細膩如水,對兄弟牽腸掛肚,對國家赤誠如一,對朋友肝膽相照,對社會心憂天下。翻翻他的《望月》、《月夜憶舍弟》、《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日憶李白》...就會發現杜甫總是在思念這個、思念那個,他的心始終系著別人,這就是真。

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孔聖人的語錄。詩聖杜甫一樣滿懷憂民之心,不光是深切痛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振臂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的「三吏三別」、《兵車行》、《夏夜嘆》、《夏日嘆》...悲天憫人的情懷展露無遺。大概因為詩人中困頓如他應該不多,客居長安十年,一子飢餓而死,對底層人民的生活又最深切的體會。當然也離不開「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崇高政治理想,而貫穿始終的就是仁。

朴。大愛無言,大道至簡。樸實無華是杜詩一大特點。「盤飧市遠無佳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客至》)這樣讀起來如拉家常的句子是比較常見的。據說寫兒女情長也開口閉口就是「老妻」、「山妻」,其實妻子比他小一大截;念及兄弟也就是「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杜甫大部分時間都是深沉的、剋制的。人在危難中能夠保持克制算得上一種美德。

大唐289年,詩人如過江之鯽。但能夠經受住時間的洗禮,愈發光彩照人的恐怕就是杜甫了。晚一點的韓愈有評語「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絕對是毫不吝嗇地讚美。當然,李杜當得起這樣的讚美。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杜甫自己的這首詩,大概可以概括他的一生。詩人千年有,詩聖一人而已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守拙園主人 的精彩文章:

唐詩夜話之六「詩與月亮」
唐詩夜話之三「詩人與書法家」

TAG:守拙園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