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必須mark的買手店和古著店

必須mark的買手店和古著店

過去兩周,我微博微信和私人賬號里的不少朋友都握著上兩份指南飛向了安特衛普並真刀真槍地對Stephan Schneider搞了突襲,其中有好幾位實時對我這位身在故鄉的老母親進行了直播,還有人誤打誤撞上了過季貨品特賣大會(2017ss),po出十分原生態的買衫現場圖,然後雲淡風輕地給我附文:我的天超愛啊,也就買了五斤吧。

在北京三十四度的高溫中,我對著這些圖片進行縮放和推眼鏡的交替動作,試圖辨認出她們到底還去了什麼我不知道的新鮮買手店或街上的市集,然後悲哀地望向天空,感受這一份來自讀者的以怨報德。

昨天我本打算為寫一個襯衫特輯找圖時,手指在個人收藏圖片區域大概划過了約一米長的安特衛普照片,想想覺得省著也沒啥用,不如好人做到底,把自己在安特衛普喜歡的古著店、特色店和買手店都給精簡匯總一下。也算是完成自己曾在這裡立下的二十篇誓言,畢竟只差兩篇了。

其實安特衛普整體小小的,店與店位置靠得遠的走二十分鐘也到了,但初到的兩天因為不熟悉地形,東一榔錘西一棒子的我繞了不少冤枉路。只不過在度假的心情下,所有的冤枉路都幻化成為美妙的城市探索,就好像後來從倫敦過去的我朋友Abby留言:這兒真的不用攻略隨便走走都可以閉著眼睛亂買,以後打算打飛的來買衣服,不在倫敦鬼混了。

但對於不能劃拉出大塊時間在安特衛普久留的朋友們,我希望你們都把這份逛街地圖存好。因為安特衛普現在已經超越巴黎和倫敦,成為我心目中歐洲最適合出遊的藝術和時尚之小城,再由它輻射到根特、布魯日和阿姆斯特丹,如此下來,風光、藝術、人文、購物,你每一個對出行懷有不同預期的旅伴都可以在這幾個城市殊途同歸。

特別在治安問題其實是在越來越糟的歐洲,這組四喜丸子,是我隆重推薦的最為穩妥安全的一條黃金小路線。

01

Rosier 41

安特衛普最名聲在外的古著店Rosier 41在民間的傳播重點,就是他們似乎與時裝學院甚至比利時那波起來的設計師們有著某種不同尋常的親密關係,以至於現如今店中vintage單品在高階時尚這個層面的存貨深度上可謂無邊無際。

事實上,當你follow著貨架上標註的品牌名一步步走向店鋪裡間時,那種包羅萬象的景象以及對眼球的密集轟炸程度,的確結結實實吊打了同樣被冠以「傳奇」的歐洲地區其他古著店選手,委婉點講就比如倫敦的one of a kind或者巴黎的thank god i am a vip之類的吧。

況且坊間還有傳聞:這些貨當初是從秀場後台或者showroom里直接拿的。我雖然對此種手眼通天的八卦將信將疑,但在真實地淘到一件華麗的dries van noten西裝禮服和剛剛過季卻全新的stephan schneider袍子之後,有點動搖了,因為店主告訴我那件禮服西裝應該從來就沒有上市過,似乎是dries的某種實驗性設計,然後樣品就被收到店裡來了。

全新Dries Van Noten Blazer 110歐

全新Stephan Schneider Shirt Coat 220歐

同它們一起被我打包進購物袋的,還有dries經典的男裝領帶,上面描繪了若干糾纏在一起正在進行的某項成年人運動的年輕肉體。

我朋友問:你買給誰?我:先留著,眼光放長遠。雖然自打回家來這條領帶就再也不見蹤影,但如若某天決定送給哪個品位還不賴的男性朋友,也會把這後面的整套淵源講出來,多少讓他出門有點吹噓的故事可講,以掩蓋高低它是條舊的的現實。

但為什麼在這麼牛的店裡只買三件?第一個原因是心累了。雖然Rosier 41里里外外真的不大,但勝在貨量巨大,我在四十來分鐘的逛店期間經歷了「wow這麼多好貨快把包讓朋友拿著方便搶——>手好酸翻不動了———>到底什麼時候結束不想試了」的三重真實心理活動,算是博主里戰鬥血槽較空的那類了。

二來這家只接受比利時國內卡,which意味著我們外國人只能付現,這跟我國的社會現實對比形成巨大斷裂:誰兜里還有現金?朋友我倆先在原地掏光了口袋裡的每一分錢,不夠,於是在老闆娘文字地圖的指引下,七拐八拐到附近的自動取款機完成了活到三十六年來的唯一一次信用卡取現。

至此明白了人們為什麼對它冠以「傳奇」的前綴,可能每個人都在這兒經歷了某些銘心刻骨的超現實奇遇。

最後我說一下Rosier 41的主營品牌,外間的最大面積當然劃給了比利時籍的學院派設計師們,像dries van noten/stephan schneider/ann dem/raf simons/veronique branquinho/A.F.vandervorst等等。dries甚至獨自擁有雙層旋轉貨架,販賣市面上難得一見的稀有款式。

共處一室的還有設計師品牌中的更為大眾熟悉和追捧的主流聲音:acne studio/jil sander/maison margiela/yohji yamamoto/helmut lang/alexander wang/marni……

Gucci bag 250歐

在結賬處側後面的貨架則掛滿了balenciaga/gucci/rick owens/saint laurent的重磅皮衣(800歐以內已經能選挺多的了)。

能把這圈都逐一逛完並在試穿之後還沒餓&身上還有現金的再進去裡間,國際奢侈品牌在兩間過度處就開始被一一呈現:chanel/hermes/prada/miumiu/celine....而穿插分割於貨架間的椅子、玻璃陳列櫃、沙發甚至地上則散落著鞋履、絲巾及皮帶、古董珠寶和腕錶。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市面上為數不多的安特衛普攻略都把Rosier 41送上神壇的原因,畢竟,管他是不是真的去過,只需要把自己認得的品牌挨個兒寫下來竟然在Rosier 41都能找到,再順著讀一遍,驚心動魄到好像自己逛過了那麼爽。

02

Jutka en Riska

先行抵達安特衛普的兩日里,我住在市中心Nationalestraat大街上,出門左轉走三百來米就是當地年輕人很喜歡約全天brunch的Cafe Nini,在這短短的三百米里我連店名都沒看就誤打誤撞地進了Jutka en Riska,完全是被其簡單樸素卻十分vintage的櫥窗設計所吸引,心想說不定能拎個啥玩意出來。

不同於Rosier 41的hi-end風格,事實上源自阿姆斯特丹的Jutka en Riska擁有自己品牌的系列服裝,風格嘛,當然是復古。我特別喜歡她們在衣架之上以及店鋪中部的大面積空白區域放置大量配飾、包包、帽子、陶器、甚至招貼畫的做法。這些區域往往潛力無限:15歐的自製墨鏡旁躺著一套saint laurent的古董耳環項鏈;又或者幾乎全新的竹節腰封掛在了某個年代的fendi或則goyard老包上。

圖片來自互聯網

除此之外,她們還引進了幾十個阿姆斯特丹&安特衛普新銳設計師的設計,這些名字我到頭來一個都記不住或者不會念,但在當下,在逐個撥過衣架的過程中卻不自覺地忽視掉了「brand」,很單純地去衡量設計本身與自己的匹配度,這是安特衛普這座城帶給訪客的某種精神按摩:你得試著慢下來,想一想自己到底要什麼,而不是成天被生意或者某些名字壓得直不起腰。

所有重金買下某個brand的人真的打心眼兒里欣賞它的設計嗎?我看未必。

Maxmara belt 50歐

Rosier 41以恢弘的名牌吞吐量震住了到訪者,而Jutka en Riska轉頭來卻靜悄悄地提供了某種豐儉由人的消費趣味。我在無意識間造訪過那裡兩次,第一次購入一條全新的maxmara竹節腰封和15歐八邊形墨鏡一副;

Sunglasses 15歐

第二次買了件工裝夾克和類似網兜的全鏤空黑色馬甲。朋友在我出手馬甲時試圖阻攔:買這個東西你到底要什麼時候穿?我:先留著,眼光放長遠。何況它這麼小小的一坨,隨便塞箱子哪兒都不佔分量。

真的是一語成讖啊,我回國一個多月了還沒有找見到底把它塞到哪兒了。

03

Think Twice (T2)

Think Twice是那種可以以十歐的價格拿下EA西裝外套的連鎖美式復古店,感覺他們錢什麼的也都不太在乎,有點像北京鼓樓大街兩側的若干小店,鋪子都是自己家裡的,為的是給哥兒幾個整個聚點而開,大家喝可樂玩遊戲時隨便賭個數字填在價簽上就好了。

在安特衛普坐落有T2的三家分店,我最為推薦毗鄰皇家藝術學院的那一間。

上周我沒寫推送,是在瘋狂追BBC的這部紀錄片,翻譯過來叫扯淡英國史,因為這部片子的主旨就是戲說、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兼密集自黑。

最後講到近代英國,主持人提到the Beatles時稱「他們抵達美國後,就跟那些嬉皮士混在一起,在致幻劑的作用下不僅創作出神經兮兮的歌曲,竟然還發現了色彩並有種把它們從美國帶回到英國來了!」,英國一夜之間從灰色變成彩色,「單純做自己也變得很酷,條件是你要擁有時髦的髮型和靚麗的衣服」。

我覺得這是美式復古店在歐洲的生存狀態,從大面積的黑白灰當中突圍出一條色彩斑斕的差異化之路,爭做minimal、effortless、modern這些詞的反義詞。

所以你可以在T2看到每一件價值5歐的襯衫都擁有豐富的細節或者矚目的年代特色:海軍領、厚墊肩、泡泡袖、大掐腰、通身印花、A字短裙,或者那種很love&peace感的民族風長裙。我在十分鐘之內迅速地試穿了六件top和一條長裙,最後買下其中的四件(含一件V領西裝和一件染壞了的扎染夾克),總共花費約三十歐。

每換上一件從試衣間出來面對穿衣鏡時我都會死死盯住鏡子上的標語「YOU LOOK GREAT!」,真的很幼稚,但在那種年代感濃厚的氛圍中我會手指住那行字展開對話:Yeah I DO look great!我朋友在旁邊對著這幅景象悲哀地閉上了眼睛。

最後,相較於歐洲其他同樣廉價(甚至昂貴)的古著店,T2在我心中自帶一道無法被超越的光芒:極度乾淨。說真的每次去到倫敦東區那些古著店,離門口約兩米的時候我就被熏走了,味兒太大了。在屈指可數的幾段為了信念憋著氣走進去的記憶中,我再看到那些衣物被堆放和對待的方式,真的就徹底頹了。

逛古著店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解悶兒尋寶在石頭裡挖金子的過程,二手衣物雖說是被回收再處理的廉價舊貨,其實最終對我們來說買不買沒啥重要的,但這個過程中的愉悅和快樂感我認為是不應該被打折的。

如果這些店的衛生或環境已經讓你感到不適,那就千萬不要勉強自己假裝享受,回身徑直跨進買手店好了。

04

Damoy

儘管沒在任何攻略上出現過,Damoy是我此行買最愛。因為它勝在品牌和風格較為集中,並非像開在時裝學院樓下的精品店Renaissance那樣,大歸大,但對我來說更像是一鍋以網紅單品為主的風格亂燉。

有人可能覺得那樣代表著選貨口味的多元化,但到了我的年齡,喜歡的設計師和風格早就固定下來了,勇於嘗試在某些語境里總被過分讚美為一種突破自己的先鋒精神,但更多的實情是無異於白扔錢,否則為啥街上走著那麼多穿著新衣服卻如此不開心的年輕人?

穿著得體不僅僅只是盲從潮流的問題,更決定性的因素在於人,唐頓莊園跟真正的莊稼漢畢竟是兩回事,無論設計師如何想催眠觀眾,但很可惜,物質是買不來淵源的。

那麼轉回來請大家欣賞Damoy所引進的品牌在各自IG頁面簡介區的一個有趣巧合:

所有品牌都在齊聲吶喊「effortless/modern」這些詞,這是我覺得這家店適合當代都市女性的一大原因。它作為安特衛普本地買手店,引進了NANUSHKA、La Collection、Aje、Magali Pascal、atp Atelier等小眾設計師品牌。

選貨口味是很統一的摩登簡約,材質大多集中在棉麻絲上,整家店白白的,似乎暗示我們眼見的effortless是要求大量的effort在對衣物的後期保養和處理上。

所謂歷久彌新,講得似乎也是這類衣物受眾者的願景:我們追求的,是被穿舊了的昂貴衣物多於每季更迭的潮流、也是衣物被反覆穿著的歲月感多於簇新的標籤。

最後我買了NANUSHKA的絲質短袖小衫及牛仔中裙、La Collection的全真絲襯衫裙和Anine Bing的破洞tee及內衣。錢花了一大筆,但也是難能可貴的回國以後打開行李穿上身依然覺得物超所值可以反覆穿著很多次的高品質衣物。

件件滿意

買過東西後約三天我在街口撞見女店員,她直接迎上來跟我打招呼,我發現安特衛普人看起來因為語言不通挺冷漠的,一旦說上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買東西前聊個半小時那都算一個很應付的水平。但令我驚訝的是一般歐洲人真實記不住分不清亞洲人的臉,能在街上認出你、再聊個半小時的,這得是怎樣的天賦異稟。

歡迎大家去安特衛普慢生活,只需一天,掌握技巧,即可以聊到對方忍不住請你去家裡吃飯。

05

Ganterie Boon

從Damoy出來後往主街Nationalestraat上走,在斜對dries van noten的路口處就坐落Ganterie Boon,在某些攻略里,十平米大的Ganterie Boon手套專門店被列為安特衛普第二有名的逛街去處,我逛下來覺得這份榮譽要完全歸功於店主老太太。

這張圖是網圖,進去以後我就沒再好意思拍

我朋友@kiko 早兩周去安特衛普,回來後她語氣神秘地發微信給我說dvn附近有個手套店很棒你可以去看看。

我:怎麼棒?

她展開精彩評論:店員是個老太太,賣東西極虔誠並且一板一眼。我看上兩幅手套說想試試,她先讓我把手伸出來觀摩了一會兒,然後以遺憾的語氣表示可能戴不了,跟著讓我擺出一個非常正經的姿勢來試戴。戴好以後她說指尖有點空,戴久了會更不貼手,不賣給我。

從網上找見了這個正經的姿勢

後來我也見識了,這個「正經的姿勢」是小臂垂直於檯面手指向上,她先拿一根兒黃銅棍把手套的每個指頭鬆動鬆動,然後給你套上再反過來端詳。

我去的那天下雨很冷,依次試了幾幅全皮羊絨內襯的長短手套以及無手指的drive glove.當時想讓她幫著給點兒意見,她說我覺得你戴這幾幅都是合適的,依著自己喜好拿主意就行,但考慮到今天這種天氣,drive glove是沒有任何保暖效果可言的,只適合耍帥。

最後我買了上面這副。這家店大部分的手套定價在100-200多歐,因為本身賣點是手藝,所以款式基本上都是比較耐看放之四海皆經典的那種,價格我覺得物超所值,真的很推薦大家去看看。

這兩張也是網圖

整個店面雖小但蕩漾著一股來自舊世界的魅力,背後的一個個邊角已經磨褪色的大抽屜里排列著不同顏色、尺碼和材質的手套存貨。我沒好意思拍照,po兩張網圖。

06

COCCODRILLO和HOUBEN

上次我不是提到去dries購物然後因為聊得投機店員送了我本dries van noten pocket guide to Antwerp嗎,今天我也截取其中的一二跟大家分享。

COCCODRILLO

COCCODRILLO&HOUBEN,前者是鞋履買手店後者是高端設計師品牌買手店。這兩家店我都沒真正的走進去,除了它們彼此間距稍遠總跟我全天行程別彆扭扭不趕趟兒外,更因為在一年下雨三百天的安特衛普,我數次拖著濕淋淋的帆布鞋經過COCCODRILLO,面對精緻溫柔的橡皮粉裝修風格和整潔干松的地板,都羞愧難當棄門而逃。

但我鼓勵大家進去,櫥窗和店面本身非常好看,一種靜悄悄的當代藝術感。我呆了十幾天沒進去是我腦子抽了,特別對計劃一站式買鞋又不想跑太多地方的人來說絕對是wishlist上必須標記的一站。

HOUBEN離火車站不遠,但這也決定了每次我急匆匆路過它時都是在趕早班火車去其他城市,回來時又遠遠錯過了最晚營業時間。我猜HOUBEN被dries推崇的重頭戲是它所售賣的那些與藝術關聯度很高的品牌諸如Alaia、Junya Watanabe、COMME des GAR?ONS、Undercover等等。

但其實店鋪本身也吸納進了Chloé、Thom browne、The Row、JWA、Loewe這些時尚愛好者們的心頭愛。除此之外,HOUBEN的整間店坐擁Maria-Theresialei大街17和19兩個連續門牌號,17號拿來為所有品牌平分;19號則幾乎全部展示Céline的作品,我上IG一看,這個店中店本身也是Céline在安特衛普的官方旗艦店。

有意思,這下必須走一趟了。

07

一條街古董街Kloosterstraat

如果恰好趕在周末到安特衛普,那麼你絕對不要錯過Kloosterstraat一日游,雖然是古董街,但它其實就在城市中心,平行於主街Nationalestraat,順著逛下來正好抵達兩座中心教堂,一切盡在掌握。

網圖,來源有水印

不少去過的人都感慨那兒的古董傢具店如何美貌和買了也真沒辦法運回國的苦惱。

但其實在這條街上還藏著很多有意思的店,比如頗有些戲劇色彩的古董服裝店the BIBA boutique,除了二手衣之外,她們也出售大量婚紗、禮服和美輪美奐的旅行箱包,這是不同於其他古著店的重大賣點;

雨露均沾地買一買,超喜歡這個瓶身設計和味道

比如生活方式概念店The Recollection,從香氛精油到手工配飾、裝飾擺件到小型傢具,還有文具、男士理容套裝等等。相較於巴黎的merciparis這類店,絕對是定價不虛高、商品更言之有物的集成店了。我跟朋友在這條街上的購物策略是雨露均沾賊不走空,所以購入了Maison Margiela的大瓶香氛,無論是包裝還是味道都非常鐘意。

後來我發現這家店dries也有推薦,其實可以理解的,這裡與社交媒體上曝光過的他家部分角落相似度蠻高的。同樣相仿的布置還出現在皇家藝術博物館正對面Ann Demeulemeester旗艦店的試衣間里,在那個石頭fitting room里不但有沙發和落地燈,整片玻璃門外是巨型綠植和流水,讓試穿也成為一種身心享受。

當然,Ann Dem的店鋪同樣赫然出現在dries在shopping這個門類推薦列表上的第二位。

最後,古董街有間擺滿小幅作品的畫廊(關鍵時刻找不到名片了),雖然我只是一個藝術愛好者,但也分辨得出這裡的作品藝術水準相當高,其中有些印象派同期藝術家的作品對光影的捕捉十分美妙,創作題材也大都圍繞著遠離名利的世外桃源這條線。

我問了,幾萬歐元的樣子,最近我真是膨脹的不得了,這都敢問。

08

Graanmarket 13

Graanmarket 13 在某些旅遊文案里被稱之為安特衛普的10 Corso Como,非常高的評價了,所以我拿它作為本篇推薦的結尾。

Graanmarket 13 不僅僅是一家買手店,而是在一個屋檐下集合了買手店、餐廳、畫廊和公寓

10cc的選貨品位有目共睹,在中國沒做起來的原因要我說就是品位太好了,大眾還沒跟上。所以我不知道發布攻略的人是不是真的來過安特衛普,如果是,那麼將兩者互為對照相提並論的出發點我想應該勉強算是他們對設計師品牌的看重以及在更偏Lifestyle的經營模式甚至裝修風格上的探索。

事實上,Graanmarket 13更加凸顯了安特衛普買手店們的地域性口味:Organic.Organic這個詞,在自稱為中產階級的人還沒被發明出來之前誰也不知道它是幹嘛用的,後來陸續在他們兜售某種優越感時摸索出它的使用場景。但在對買手店的形容上聞所未聞,我建議只可意會,又或者大家看完這些店內圖片就豁然開朗了。

之前看到過店主夫婦的一個專訪,問及創店理念,夫妻倆講其實打一開始就想做一個將商店、餐廳、畫廊和自己的寓所融合在一起的建築。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經過十年改造的Graanmarket 13所在建築物,樓上就是店主曾經的寓所,現在成為一棟可供出租的精緻公寓,我主張大家去airbnb搜一搜,如果短期旅行能住在這兒簡直太棒了!回身兒三百米就是魯本斯故居。

當你了解了這背後的初衷後,會突然意識到Graanmarket 13的確與10cc或其他一切買手店都不同,來這兒,更像在別人家裡參觀美麗的房子和獨家收藏。

那些Lemaire、Sofie d』hoore、Mansur Gavriel、Apple Tree、Common Project、Ancient Greek Sandals…連同瓷器中的小卡夾、花瓶旁隨意堆疊著的運動鞋、窗畔的唇彩和精油,它們都擁有簡單卻迷人的設計風格,暗示著店主的審美偏好。但如同這building本身,你心裡清楚它們駕馭起來遠遠不如看著那麼容易,需要深厚功力。

也難怪Graanmarket 13在官網上將自己描述成「A special house where every floor tells a story」,所以如果你只得光顧一家買手店的時間,我會說別錯過這裡。

另外,今年Graanmarket 13地下一層的由主廚Seppe Nobels呈現的餐廳好像在米其林評選中摘星了(或者是必比登推薦,走得匆忙沒走太近check圖標)。對於這點我毫不意外,去之前朋友滿世界搜餐廳,發現領土小小的比利時竟然星羅密布著一百來家米其林餐廳。

Restaurant主打有機蔬菜,午餐menu不含酒35歐一個人,非常良心的定價了。特別在他們給我上錯了主菜又重新做了一份之後,從沒有哪個35歐讓我吃到捧肚而出。

寫到這兒,我登錄IG企圖找點兒Graanmarket 13發布的店內照片,竟然戲劇地在官方賬號里瞅見了我在安特衛普房東的照片,真的是太穿越了。

我房東是時尚攝影師,一天到晚往巴黎跑,偶爾也為手錶拍攝硬照。私下裡朝我抱怨哪個表設計真不行,靜物片美主要靠setting做得好。我連忙附和著點頭是是是,心裡一「哦?」,有八卦了。

下次講一講房東和我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芭珠表姐 的精彩文章:

誰又何嘗沒有fantasy

TAG:芭珠表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