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認識「熏習」的力量,降伏化解自己的煩惱習氣

認識「熏習」的力量,降伏化解自己的煩惱習氣

導讀

熏習是透過眼耳鼻舌身心向外接觸境界,

然後在八識田中留下種子,

待因緣成熟,就會表現在外,

成為言行舉止上的一種慣性。

古時農家婦女,在衣櫥里放置薰衣草,讓衣服充滿香味,這就是 「熏習」 的力量。

「熏習」 是一種感染力、一種影響力。《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儒家所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而時習之」,這也是熏習的力量。

佛教主張 「多聞熏習」,又謂 「熏修德業」;品德的修養,除了靠古聖先賢、父母師長的言教、身教之外,境教也很重要。

環境可以使一個人在長期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受到潛移默化而改變氣質。

所謂 「橘化為枳」,種在淮南的橘子,移栽到了淮北就生出枳子;古代因有 「孟母三遷」,故而才有後來的亞聖孟子,這都說明環境熏習的力量,不容忽視。

熏習就是透過眼耳鼻舌身心向外接觸境界,然後在八識田中留下種子,待因緣成熟,就會表現在外,成為言行舉止上的一種慣性,稱為 「習慣」,又稱為 「習氣」。

習氣就像一個裝過香水的瓶子,即使香水用磬,瓶子上的香味卻久久不滅。習氣又如種子,儘管花開花謝,只要曾經結果,留下種子,又會成為下一期生命的開始。

因此,佛教有所謂的 「留習潤生」,又說:「煩惱易改,習氣難除」。

兩個賣魚的婦女,長期在魚肆里生活,一日外出未及回家,因而投宿在一間充滿花香的旅店裡。兩個人反而不習慣,徹夜未眠,後來只得拿出魚簍,才終於在魚臭味中甜蜜地睡去。這便是長久熏習所導致的。

認識 「熏習」 的力量,我們便應該不斷地提醒自己,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憶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種子。

很多學佛人認為佛法是一種知識,聽過了知道就好,甚至很多念佛的修行人,雖然學佛很長時間,自身原有的習氣一分都沒有轉。

或許他看過很多佛書,聽過許多經,對於佛法道理也知道些,要跟他說佛法,他就說他都曉得,甚至說他懂得更多,像這種人能不能從佛法中學習並得到利益呢?其實是很難的。

所以聽經聞法修行非常重要,尤其是聽講經,如果不重複的聽,不重複的熏習,煩惱習氣沒有辦法轉過來,因為業習非常重,不是聽一座經、兩座經就能夠轉變過來的。

看經典上所說,舍利弗、目犍連都已經證了阿羅漢果,還天天聽經,而且他們每天聽八個小時。現代的人沒有這麼大的福報,不能常隨佛學,這點自己心裡要生慚愧心,一有機會要趕緊熏習。

要知道熏習的力量不可思議,現代人想轉凡成聖,要靠聽經,你聽經明白了道理,內心真的認可,真正豁然大悟,行為才會轉變,如果行為沒有辦法轉變,那就是經聽得還不夠多,或是在聽經的時候心生傲慢、隨意的聽。

為什麼地獄裡的眾生受苦無量劫?難道佛菩薩不夠慈悲,還是地藏菩薩智慧力不能超度他們?其實都不是,是他們業習太重、習氣太深了,陽上的親人為他做再多的功德都無法做根本上的改變。

所以重點是要能轉變,要靠自己發心,真發了心就要常常聽經,常常的熏習,現在科技發達,每一個人的手機都是道場,一有機會就把經典打開來看,打開來讀,或是聽講經。

每個人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大家想想自己用功的時間有多久,有些人想自己念佛念了一、二個小時,四、五個小時,他就覺得很多很夠了,可是他沒想到,他一天睡眠要八個小時,那是八個小時在昏沉,其他的時間又忘失正念。

釋迦牟尼佛出世四十九年從沒帶大眾打過一次禪七,或是舉辦佛七,世尊就是每天講經八個小時,身邊常隨眾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皆是大阿羅漢。

不要說阿羅漢,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些大菩薩,都還是常隨佛學,常常隨順佛陀的教誨,常常聽佛講大乘經,沒人覺得自己都懂了,不用聽了!

所以真心想修行有成就,就要時時刻刻,在在處處,綿綿密密地去用功,這樣子去熏習佛法,真這樣做煩惱習氣才會被軟化,不然煩惱我執都非常的堅固。

真正懂了,才能做得到,所謂知難行易,尤其佛法是內學,不是一種知識,也不會是一種知見,把經典當作是自己的我見,當作是自己的理論、看法,到處向人家炫耀,到處向人家誇口,這就是知見,雖會說,卻轉不過來,那這就是知見,知見再正,還是沒有辦法降伏自己的煩惱習氣。

這時還要再提升,要從世間法轉成佛法,從不了義轉成了義,從了義轉成第一義諦,從意識心轉成智慧、轉成般若,這些統統都要靠聽經,都要靠自己努力熏習佛法。

祖師大德說眾生要斷煩惱要靠大乘經典,小乘經沒有辦法,人天乘就更斷不了了。佛在《法華經》講:「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講那些方便法的目的在於入大乘。

「大乘」就是如來的心髓,如來的心髓不在別處,人人本具,個個現成,只是眾生迷惑顛倒,任著自己煩惱習氣,隨著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去流轉,一旦回頭覺悟了,原來佛性本自清凈,本來光明,本來圓滿,沒有絲毫的欠缺。

聽經不一定要聽多的、聽新的,聽得多也一定要抓得到重點,無論是誰,講再多的經,講的就是諸法實相,沒有別的可說,離於實相即非佛說。

講《華嚴》,講的就是諸法實相,講《無量壽經》,講的還是諸法實相,諸法實相不是別的,就是眾生本具的清凈心,人人本有。

聽經聞法的重點是在這裡,一定要重複的熏修,這一生才能夠斷除煩惱,成就無上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藏 的精彩文章:

同修親歷: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心想事成,改變生活
學佛不是小資生活,……

TAG: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