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套拳,百樣生

一套拳,百樣生

圖文|網路 編輯|禪音

智者樂水

 空花梵行

巫娜 

00:00/05:03

昨天在車站等車,突然聽到聲聲童音:「我打啊——」扭頭一看,一個小男孩正把車站上穿制服的安檢叔叔當假想敵人,自己呼嘯著揮拳衝上去,頭髮飛揚,小臉憋的通紅,尖叫「我打啊——」,聲音蜿蜒犀利,活脫脫小版李小龍再現,安檢叔叔臉露微笑陪著扮壞蛋。我感慨,武俠夢它在,就植在大人和孩子的心中。只不過,有的人把習武納入生活,有的人淺嘗輒止,有的人只是夢裡過客。

練了幾年太極拳,師徒情,同門師兄弟姐妹情,有深深淺淺的足跡。同那些職場、官場、酒場、戰場等等一樣,在太極習練場里,每人不同階段不同感悟,人生百態。一套拳,一個老師教,不同的人不同領悟,表達出來則姿態萬千,由著拳這個磁鐵,拳中看人性,人性表達拳。如同女媧用繩子一根,沾點泥巴,一甩,真出了彩。那麼,每個人都在各自追尋著什麼?

我對太極的最初印象,一個字——慢,老年人緩緩的出掌,緩緩的畫圈,緩緩的移步。但隨著太極拳學習漸漸遞進,最初的印象被完全改變。太極這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閃爍著神秘的光輝,徹底顛覆我最初對它淺顯粗陋的觀念。

來打拳的人,大體分成兩類:養生健體的,追尋太極真諦的。前者居多,後者人有很多先是奔著養生來,練著練著,感知到身體的康復,感知身體內在的微妙變化,體會太極帶來的快樂,一步步走向探索太極奧秘的路。

我在練習太極的第一階段里,學習了一些太極拳拳架,體會到抻筋拔骨引起的疼痛滋味。記得練到第四個月,蹲不下去,蹲下去了起不來。退堂鼓打了N回,終於有一天,沒有預兆,突然能蹲站自由,疼痛像是瞬間治癒。我想,或許是老天爺使了個小伎倆,先設置一個小小的障礙,然後又給塊餅乾,賜予一張「堅持鍛煉」的門票。那時的我初學拳架,從心底佩服那些常年風雨無阻的師兄姐,在當時我的眼裡,盛了滿滿的羨慕,他們的臉上自信滿滿,自娛自樂,行雲流水,沉浸其中,快樂無比。一起練拳的,有走有留,留下的人繼續練習拳架,每天高興的來,盡興的歸,也很快樂。把練拳架當作鍛煉身體的規律活動,就和跑步、走路、游泳一樣,只求運動帶來快樂健康。這,是一種練拳的態度。也挺好,身心快樂。至於後來,有的人選擇離開隊伍,是放棄了;有的是不滿足現狀,想補充更多的東西。這,該是另一種練拳的態度,是一種對太極的不甘心。

打拳能看出人的個性。專註、自我感覺好的人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自己打自己的招式,沉醉自我,樂享其中;

性格奔放心胸開闊的人,拳架舒展協調,剛柔快慢,眉眼放鬆;

剛愎自用的人,身體大起大伏,動作之間的轉換像刀切一般僵硬,表情弩張;

柔弱自卑的人,胳膊腿抻不展,動作之間拖泥帶水,表情拘謹;

性格懦弱的人,他的動作即使練的非常熟練,行雲流水,拳里怎麼看都缺少一種個性,像一段不加標點符號的文字...

一個人的拳,就是一種個性標籤。經過正規訓練,拳架能減少誤差,但這種個性標籤多多少少都會像影子一樣,述說主人的內心密碼。筆有筆鋒。拳有拳風,字如其人,拳如其心。

有時和朋友聊天,嘴裡常帶出「拳友」。回頭想一下,我學習太極第一階段時的「拳友」,有的連音容印象都沒有留下,有的是點頭泛泛之交,有的是見面可以說些無關大雅的話,能敞開心扉的幾乎沒有。現在想起來,和練習的內容不無關係,太極拳博大精深,需常年練習拳架和推手,聽勁、化勁、懂勁,練知己知彼功夫。若僅僅練習外形,猶如蜻蜓點水,沒有深層交流和感悟,人與人之間缺少了太極拳拳法這個核心的研究話題,相處大部分點到為止。

但裡面仍有我敬而遠之的一類人:虛假之人,唱高調標榜自己貶低別人的人,是非之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在於表現在形式上的德;虛假的德行拘泥於形式上,表面有德的人,實際上是沒有德。例如,雨後,在眾人面前撿蚯蚓拾蝸牛放回土地的人,都是真慈悲心嗎?不撿蚯蚓不拾蝸牛就沒有慈悲心了?天天嘴裡念叨佛天天拜佛的人一定是寬厚仁義之士?不懂佛法的人就一定沒有菩薩心?未必,做給別人看,有目的做違心的好事,為利益拜佛...真性情之人,言行思想一致。但這些假慈悲,頂著光鮮的帽子,令人不齒。據我觀察,打拳的場地也不乏有這類人。練習太極拳,修身養性,一個人的劣根性和目的性太強,超越了修鍊太極的範疇,將無法感知太極真諦。

我學習太極拳的第二個階段,主要學習太極推手,兼顧傳統太極拳套路。成長的道路上,開拓自我,和一群熱愛太極的人一起練習太極,感知太極四兩撥千斤,柔弱勝堅剛的樂趣。很多的快樂油然而生。

老子說,「天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說的是天底下最柔弱的東西,往往能駕馭天底下最堅硬的東西。無形的力量,往往能穿透不留任何空隙的東西。我因此而認識到無為所帶來的種種好處。

老子說的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如水,空氣,陽光,它們並無外形的堅剛,它們的力量,常常被忽略,卻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們主宰了地球上的生命。

在太極推手運用上,得太極真諦者看起來不過平常人,無健美運動員那樣健壯的肌肉,甚至身體瘦弱,外人搭在他身上,肌肉鬆弛。太極棚勁蘊含著身體的內部,不聲張,身體的棚勁像個氣球充滿全身,當格鬥時,勁力便會如同虎豹一樣迸發。而練就這種勁,需要有水滴石穿的韌性,品性低調,一顆熱愛太極的心,一種頑強的意志力。

能夠有這樣品性的良師益友是人生一大幸事。我和我的夥伴們一起練習太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初衷,想來養生的,喜歡隊伍氛圍的,來尋求太極功夫上身的...想投巧的人,想著走捷徑,練習時斷時續,儘管聰明,古靈精怪,練到後面,往往是被後來者居上,功夫上不了身;不張揚,表面憨厚,默默努力,細細悟道,每天堅持練習基本功的人,往往開始不起眼,後面不鳴則已,一鳴則驚人,功夫了得,令所有人刮目相看。殊不知,他們背後對太極的付出。「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方正的反而沒有稜角,最大的聲音反而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見形象。老子說的在現在仍有現實意義,真正有水平的人謙遜虛心,不顯露鋒芒。

在太極推手練習中,較常見心態是爭輸贏。兩人推手,若一心想著把對方推倒,用師父的話講,我們現在的練習還在初級階段,如果靠快、靠猛,對方聽勁達不到快速應變,內勁不夠,則出手者很容易佔上風,有沾沾自喜的心態;若對方聽勁好,或內勁大,則出手無效,立刻又沮喪失敗。在爭輸贏的心態下,考慮勝敗大於考慮勁,心不能靜,丟失了粘黏連隨,錯失各種訓練機會。但當把心態放在訓練自己太極身法、體會勁、學習勁的時候,無需刻意改變,意在相互學習,領悟思考,不想輸贏,反而成贏家。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兒的「不爭」,我理解的是不與別人爭。但是,要與自己爭,今天的自己是倒退了?還是超越了昨天的自己?是否達到了自己的目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戰勝自己的力量,了解自己。就能及時發現自己,修正自己的心態。避免好的願望變成空想高懸空中觸不可及。

拳場里的百態,總有一種是你,一種是我。是做一個盛滿了水的杯子,還是做一個盛半杯水的杯子,或是做一個空杯,在於自我,初衷不同,無關對錯,快樂就好。

(廣告)

勿使前輩之遺珍失於我手,

勿使國術之精神止於我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貓步看似簡單,但這些細節卻是打拳成敗之關鍵!
多次強調腰脊中正,可別再塌腰翻臀了!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