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為什麼藝術教育無法被替代?

教育:為什麼藝術教育無法被替代?

馬雲在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演講

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藝術,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們將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這是馬雲在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的「機器智能」高峰對話上提到的,雖然有些絕對,但並不是沒有道理。

畢加索作品《格爾尼卡》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曾做過一個有 5 萬多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什麼知識最有用」,畢業 1-5 年的學生答案是「基本技能」,畢業 6-10 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畢業 11-15 年的結論是「人際關係」,而畢業 16 年以上的則提出:藝術最有用

列賓作品《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兒子》

這裡的「有用」並非是物質性價值,而是指被藝術浸染後,能夠帶來一種感知世界和獨立思考的的能力。實際上,藝術教育帶來的不只是如何欣賞藝術,更重要的是對人生觀的塑造

首先,藝術教育側重於培養直覺的、感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右腦。而智識教育注重邏輯、理性的認知能力,更多開發左腦。從腦科學角度來說,兩種教育的互補互助,有助於實現左右腦的協調

達利作品《記憶的永恆》

其次,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調適能力差、化能力弱等問題。藝術由於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能夠讓人的理性和感性衝突之間找到平衡,讓生活方式由「物質化」向「藝術化」轉變,從而擁有精神救贖的功能

雷諾阿作品《煎餅磨坊的舞會》

最後,藝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喚醒每一個人心中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隱藏在體內的特殊使命和註定要做的那件事,實現真正屬於自己的價值。

保羅·塞尚作品《玩紙牌的人》

正如,知名教育學家蔡元培所說,藝術教育的目的在於陶養人的感情,認識美醜,培養高尚的興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些是知識教育無法帶來的,也是藝術教育無法被替代的意義。

以上內容由磨時藝見為您整理,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磨時 的精彩文章:

人物:她獨自住在閣樓里,用粉筆畫出斑斕世界
閑談:一語雙關竟然是拉近人際關係的好方法?

TAG:磨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