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中,司馬懿為何執意要幹掉張郃?陳壽一語道出其中緣由

三國中,司馬懿為何執意要幹掉張郃?陳壽一語道出其中緣由

漢末三國中,要說曹魏的五子良將誰活得最久,那無疑就是張郃了,自從張郃投降曹操以來,一直都受到曹操的重用,但無奈因為自身官職的問題,導致張郃很長時間都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而這也給他帶來了一個不好的結局,那就是在公元231年的時候,司馬懿強行命令他去追擊撤退的蜀軍,都說官大一級壓死人,張郃只能硬著頭皮去追,最終在木門道中箭身亡。根據《魏略》的記載,張郃其實是司馬懿故意借諸葛亮之手殺害的,那麼司馬懿為何執意要讓張郃死呢,這一點,陳壽早就給了我們答案。

對於司馬懿借刀殺人,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陳壽是如何評價張郃的:「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通過陳壽的評價我們可以發現,張郃並非一個只有勇,但卻沒有謀的將領,反之,張郃用兵打仗,連諸葛亮都非常的忌憚,而且此人在曹魏內部的聲望也非常高,司馬懿想要篡權,那麼像張郃這樣勇謀兼備的猛將,自然是他忌憚的對象。

基於此,司馬懿早就開始預謀幹掉張郃了,曹真死後,由於曹氏內部沒有了可以接替曹真位置的人,但又需要有人來防禦蜀漢的北伐,無奈之下只能讓司馬懿這個曹氏家族一直都很防範的人接替曹真,司馬懿接替曹真之後,負責曹魏西線的防禦任務,而此時,之前在曹真麾下的張郃就成了司馬懿的部下,司馬懿和張郃都是重量級的將領,而且謀略同樣出眾,基於這一點,張郃和司馬懿難免會因為兵力部署等一系列問題產生摩擦,而且這個摩擦還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很多次。

他倆的第一次摩擦出現在司馬懿第一次和諸葛亮交手的時候,此次,按照史書《漢晉春秋》和《晉書》的記載,司馬懿作為主帥,想要用此次抵禦諸葛亮的全部兵力去增援祁山,只留4千精兵留守上邽,但副帥張郃卻有不同的意見,他提議司馬懿將部隊分為前軍和後軍,目的就是防止諸葛亮在魏軍走半道的時候來搞偷襲。

那麼結果呢?按照《漢晉春秋》的記載,諸葛亮卻帶兵襲擊了上邽,費曜和郭淮留守上邽的四千兵力被諸葛亮擊敗,那麼這件事情是否是真的呢?小編認為是真的,諸葛亮生性謹慎,既然上邽還有4千精兵留守,如果不擊敗的話,諸葛亮怎麼安的下心去芟麥?所以根據上述的分析,《晉書》是沒有關於留守上邽的軍隊被擊敗的記錄,至於史書這樣記載的目的,想必這也是為了給司馬懿遮個羞。

那麼張郃給司馬懿提的建議是否正確呢?實際上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司馬懿率領曹魏的全部主力去增援在祁山的戰線,但無奈最終根本沒有抓住蜀漢的主力部隊,非但沒抓住,自己反倒還要率領大軍急匆匆的從祁山回援上邽。如果司馬懿當初聽了張郃的建議,將魏軍分為前軍和後軍,那麼當諸葛亮在偷襲上邽的時候,後軍則能做到快速響應,並且及時的回援,如果是這樣的話,費曜的4千守軍也就不會被諸葛亮所擊敗了,由此可見,諸葛亮忌憚張郃並非是沒有原因的,而張郃預測諸葛亮的用兵策略,也明顯的要比司馬懿好。從這件事的結果來看,張郃的謀略要高於司馬懿,這對司馬懿以後篡權來說,絕對是一個重大的威脅,如果不除去,自己能否篡權成功,那就是個未知數了。

當然,張郃跟司馬懿的矛盾並非只有這一次,他倆在今後的合作當中,矛盾基本是天天都有,而且還愈演愈烈,特別是在鹵城之戰的時候,因為司馬懿又沒有聽張郃的建議,再一次被諸葛亮打了個大敗。他們最後一次爭議,就是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開始退軍之時,司馬懿讓張郃去追,此時張郃強烈反對,但無奈張郃的官職沒有司馬懿高,最終在司馬懿的強行命令之下,不去追也不行,結果此次又證明張郃是對的,諸葛亮在木門道設下埋伏,而張郃也因膝蓋中了一箭而亡。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打仗一向很謹慎,很難想像諸葛亮這種謹慎之人,不會在撤退的途中設下埋伏,所以張郃主張不追諸葛亮的退軍,完全是正確的,但司馬懿卻不聽張郃的建議,執意讓他去追,自己還不去,此處難免就會讓人懷疑司馬懿此舉的動機,難道他被失敗沖昏了頭腦嗎?眼看好不容易打贏了諸葛亮一次,執意要追,但這樣追擊無疑是讓張郃去送死,而張郃在明知必死無疑的情況下,依舊聽從了司馬懿的命令,領軍前去追擊。

張郃死了之後,曹魏後期在軍事上能夠壓住司馬懿的人就沒有了,所以說,司馬懿是借諸葛亮之死除掉張郃的說法,小編認為是完全成立的,而司馬懿之所以要除掉張郃,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張郃對司馬懿今後要乾的事情有威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周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北伐難成,最大的敵人是誰?不是張郃也並非司馬懿
被蜀漢埋沒的5大良將,馬超暫為第二,榜首爭議最大

TAG:易周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