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菩薩如何修六度?

菩薩如何修六度?

攝大乘論55-4

--菩薩如何修六度?

「云何應知修習如是波羅蜜多?應知此修略有五種」,

地上菩薩修習六度有五種修,

「一現起加行修」,

菩薩他也現起加行,因為他剛轉凡成聖,也正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他與凡夫的區別僅僅是夢沒有了、假相沒有了,看到眾生心、看到三界唯有心了,心對心直接修。他的心這時也要現起加行,比如精進等也要現起加行,但是他是現量智。我們現在加行是比量智、比量分別加行,他是無分別智現量的加行。現起加行修是最低的一個。

二勝解修,

就是要學佛經,學佛經是聞思修,初地菩薩一切經皆現眼前,然後就開始聞,先要讀,讀了之後要思,理解了佛經的話要如理思惟,最後還要按照佛教說的道理來指導自己的言行,最後一直達到勝解,所有的經義都毫無疑惑地理解了,毫不動搖地理解了。

三作意修」,

作意修有一個詳細的解釋。作意很重要,就是你怎麼想、怎麼作意,所以下邊要重點地講。

四方便善巧修」,

方法最好,為什麼呢?為什麼地上菩薩方法最好?就是因為他面前沒有假相了,沒有夢了,沒有障礙了,煩惱障所知障都沒有了,直接心對心,以無分別智、沒有比量分別的現量智來直接修,所以他的方法一定是最善巧的。

五成所作事修」,

這是到佛地圓滿了。剛才還說佛無學不修了,這怎麼到佛地還有修呢?先說成所作事,能夠成就佛菩薩想作的事。比如你這個眾生正在做什麼夢,佛菩薩想幫助你,怎麼是對你最好的幫助?他就能夠怎麼作到,他想作的事都能夠成功,這時我們世間說得神乎其神的話在這兒都變成現實。比如我們說心想事成,佛菩薩也沒別的就是一顆心,當然心想事成,為所欲為,當然是心裡怎麼想都怎麼達到。所以成所作事。

然後我們講修,佛地沒有修了這為什麼還說修?成佛圓滿了之後,他心如如不動,跟眾生心重合,眾生需要怎麼度他就怎麼去度,自然地無功用地跟眾生心有相應,就產生了佛的化身,在眾生的夢裡就有很多的感應了,他是幫助眾生修,這也叫修。或者說他用這些影像來給眾生示現怎麼修,佛是這樣修,他給我們作示範,你應該布施持戒如何修,佛兩千五百年前的化身,他本身已經圓滿了成佛不動了,化身也表現出在修行,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怎麼修,給我們示現怎麼修,這是佛修的意思,並不是說他自己還未圓滿有需要修的地方,這叫成所作事修。

「此中四修如前已說」,

前邊四個十地菩薩的修已經都提到了

「成所作事修者」

是第一次提出來,所以解釋一下

謂諸如來任運佛事無有休息

什麼叫任運?任其自然地運行,無功用自然地就能夠作佛事,佛心不動了,任運佛事。任什麼運呢?就是任眾生心跟他心相應的程度,相應程度高了是一個反應,相應程度低又是一個反應,不相應又是一個反應,自然地反應。不存在間斷,

「於其圓滿波羅蜜多復更修習六到彼岸」,

佛在自己圓滿的六度上還要修六度,怎麼修呢?就是教給我們怎麼修,佛還有這件事。特別要注意的是佛是沒有分別的,心是不動的,所以不存在你說的佛怎麼不知道這事呀?怎麼不理我呀?問題都在自身上,你就好好修行,跟佛心相應了他該怎麼度就怎麼度,他沒有休息、沒有懈怠的時候,這是地上菩薩的五種修習。直到佛的圓滿。

下邊重點解釋作意修,

「又作意修者謂修六種意樂所攝愛重隨喜欣樂作意」,

作意本身自體一共有三種,就是愛重隨喜欣樂。怎麼分?菩薩在修行時他的意樂,意樂用現在的詞對應興趣、他的想法等。菩薩在修六度時他的想法由三部分組成,一個是他喜歡他的所修叫愛。一個是他對所修很鄭重、很重視、很恭敬,這是第一步愛重。

第二步因為眾生心很多,看到很多佛菩薩也在度眾生,他隨喜,隨喜很重要,你看到別人度你隨喜就跟你自己度是一樣的。你自己去布施跟看到別人布施了心裡想我也要這樣布施,在心上來說是一樣的,我們眾生有人我法執的時候覺得不一樣,人家把這個東西遞給別人了,你在旁邊看著沒遞給別人,那個分別實際上是不存在的。真正存在的就是他的心是怎麼想的,所以隨喜重要性就在這兒。

你在這兒看到這一點你怎麼想就在你養成的習氣。一般人怎麼想呀?我怎麼想沒有知道,一般人看到別人得意發財了心裡就嫉妒,就罵。實際上有發財那回事嗎?沒有,真正有的就是你的嫉妒心記下來了,以後你的嫉妒心強了毛病就很多,容易跟別人鬧矛盾。而且嫉妒心本身就是一個煩惱,嫉妒心大了上火,很多案件的發生就是因為嫉妒心生起來的,那本身就是一個很上火的煩惱。所以隨喜很重要,平常看到什麼自己怎麼想跟作這件事情一樣重要。

欣樂是你前邊這樣修,最後心裡非常高興、欣喜,越來越想作,就如人們玩什麼東西上癮一樣,這個癮比那個癮要大得多,就喜歡作六度不喜歡作六度以外的事情。作意分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組成的作意又分六種,就是修六種意樂,我們來看地上菩薩修哪六種意樂,來了解菩薩是怎麼想的。

「一廣大意樂,二長時意樂,三歡喜意樂,四荷恩意樂,五大志意樂,六純善意樂」,

看廣大意樂,

「若諸菩薩乃至若干無數大劫現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諸菩薩就是所有菩薩一切菩薩,這些菩薩從他證初地乃至一直到他經過若干無數大劫現證無上正等菩提,這個菩薩在這麼多的時間裡一直到成佛

經爾所時一一剎那假使頓舍一切身命」,

那個時候他所經歷的每一個剎那,在他整個修行過程當中每一剎那都需要他頓舍一切身命,獻出身命來學佛法,

「以殑伽河沙等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

頓舍一切身命是內布施,用殑伽河沙世界成滿七寶奉施如來是外布施。殑伽河是恆河。跟恆河沙相等的世界那得多少世界呀?把這些世界都盛滿了七寶,七寶就是什麼金銀琉璃等寶石之類的,用這麼多的東西奉施如來。

奉施如來幹什麼呀?比如二千五百年前的如來,奉施如來就是直接幫助他弘法,給他蓋房子、給他供養醫藥床褥,吃的東西,你幫助佛弘法就是跟佛結緣。他欠了你的債,你們就有緣,這樣你就能聞到佛法,所以我們學到了大乘法你已經供奉了無數佛了,才能理解大乘法,前邊有那句話你得接觸很多佛他給你說法,你才能把深義學到手,

「乃至安坐妙菩提座」,

什麼時候安坐妙菩提座呀?就是成佛的時候,成佛時到菩坐提座。菩提座是一個固定的地方,那不是你的地方你坐不住、成不了佛。已安住妙菩提座就是已成佛了,從發菩提心一直到成佛每一剎那內外這樣大量地布施,

「如是菩薩布施意樂猶無厭足」,

即使這樣布施菩薩猶無厭足,還不懈怠還不滿足還想布施,這是解釋廣大意樂,菩薩修六度廣大到這種程度。

經爾所時一一剎那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熾火」,

還是成佛經過的每一剎那,滿世界都著著火。

「於四威儀常乏一切資生眾具」,

什麼叫四威儀?威儀就是行住坐卧。一個人無非是行正在走,住占著,坐坐著,卧躺著,人出不了這四種姿式。四威儀就是他一切時中,經常缺乏一切滋養你生命的東西,如食、湯藥,就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他常缺乏、不足,在這種情況下

戒忍精進靜慮般若心恆現行乃至安坐妙菩提座」

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還是在修六度。佛教寺廟不修在城市裡人多的地方,修在深山裡遠離人的地方,要心恆現行常修六度,一直這樣修到成佛,

「如是菩薩所有戒忍精進靜慮般若意樂猶無厭足」,

不只是布施,還有學佛經等都還不滿足,

「是名菩薩廣大意樂」,

這就是告訴我們地上菩薩達到的境界是什麼樣,修六度高興得不得了,為了修六度可以捨棄一切。當然這是對我們凡夫這樣講,菩薩真實的境界我們不可思議很難想像,這是打個比方,告訴我們菩薩修六度的心就是這樣堅定,這麼喜歡,這是廣大意樂。

第二個叫長時意樂

又諸菩薩即於此中無厭意樂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無間息,是名菩薩長時意樂」

菩薩不只是一切行住坐卧都在修六度,而且時間上沒有中斷,永遠不休息,這叫長時意樂。

第三個叫歡喜意樂

「又諸菩薩以其六種波羅蜜多饒益有情,由此所作深生歡喜」,

他在修六度時,度眾生時他深生歡喜非常高興,

「蒙益有情所不能及」,

他所幫助的有情高興的程度都不如他。我們一般作布施,得到布施的人當然高興,一般布施的人還在跟貪作鬥爭,會心疼,總之我到底布施了也有點高興,得到布施的人比布施者高興。菩薩作布施時他比有情高興,這是菩薩的歡喜意樂。為什麼呀?就是因為前邊說的六勝,他發心最勝,我要成佛,成就這個事業是任何事業都不能比的,你給了我修行的機會,我能夠修布施能夠修持戒,養成了歡喜的習氣。

第四個叫荷恩意樂

「又諸菩薩以其六種波羅蜜多饒益有情,見彼於已有大恩德,不見自身於彼有恩,是名菩薩荷恩意樂」,

荷是承載著,菩薩承載著你的恩。什麼恩呀?你給了他延長布施持戒忍辱的機會,如果沒有你給他這些機會他就無法修了,你給了他這個機會所以你對他有大恩德。不見自身於彼有恩,是你布施給我修行的機會,我修行我得利益了,所以我對你沒恩,你罵我我忍辱了,我感謝你給我這個機會,並不是說我好對待了你,我對你沒恩是你對我有恩,這是菩薩的作意,菩薩的想法,荷恩意樂。

所以這樣去修更容易成就忍辱等,因為如果這樣想忍辱波羅蜜多就不是忍辱波羅蜜多,就是非忍辱波羅蜜多,反而成為歡喜波羅蜜多,只是世間把它叫作忍辱,實際在菩薩那並沒有忍辱。

第五個叫大志意樂

「又諸菩薩即以如是六到彼岸所集善根」,

菩薩自己修六度的功德、善根,

「深心回施一切有情」,

深心是非常誠懇地,回施,本來是自己見了功德了,但是他把這些功德迴向布施給一切有情,

「令得可愛勝果異熟,是名菩薩大志意樂」,

菩薩有這樣的大志向,我修了不是為我自己,是為了讓一切有情都得可愛勝果,異熟是業報。所以菩薩還有這樣的作意,為什麼觀音叫千處乞求千處應?就是因為他有這個大志意樂,他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可愛異熟果。當然他也用智慧,他不會像我們說的把世界上的一切矛盾都給解決掉,弄得人們貪嗔痴旺盛,你需要的、能夠讓你增長智慧、增長福德的這些所求他都讓你得到可愛的勝果異熟。這是菩薩大志意樂。

第六個叫純善意樂

「又諸菩薩復以如是六到彼岸所集善根」,

還是他修六度的功德,

「共諸有情回求無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薩純善意樂」,

共諸有情就是和有情一起共求佛道,迴向求證佛果,這是菩薩的純善意樂。純善意樂是他把自己的功德迴向給所有眾生,跟所有眾生一起共求佛果,如果不是這個就不是純善意樂。比如把他的善根深施一切有情令得可愛勝果異熟,這裡就有可能不是純善的,你給他解決問題了他在那高興得不得了,作更大的貪嗔痴去了,有病給他看好了,發正想發財呢就掙錢發財去了,他不是純善,菩薩是不會做那樣事的,所以專門提出來菩薩給我們眾生修六度時,引導我們一定得到真實的果、得到最好的果,你不成佛沒有解脫,想在夢裡過得好不可能,所以這是菩薩的想法。

「如是菩薩修此六種意樂所攝愛重作意」,

就是我們說的意樂分三個部分,喜歡、尊重。

「又諸菩薩於余菩薩六種意樂修習相應無量善根深心隨喜,如是菩薩修此六種意樂所攝隨喜意樂」,

上邊說的是愛重意樂。為什麼喜歡它重視它?就是因為菩薩是這樣的想法,下邊是他看到余菩薩其他菩薩修習相應無量善根深心隨喜,非常真心地隨喜,這是他所修的隨喜意樂。

「又諸菩薩深心欣樂一切有情六種意樂所攝六種到彼岸修」,

那個是菩薩,這個是一切有情,如我們也在修六度,這個菩薩看了之後欣樂一切有情也修六度,

「亦願自身與此六種到彼岸修恆不相離」,

跟眾生一起修。

「乃到安坐妙菩提座,如是菩薩修此六種意樂所攝欣樂作意」,

和所有有情一起修六度非常高興。

「若有聞此菩薩六種意樂所攝作意修已」

有人聽說了菩薩這樣來修,聽完之後

「但當能起一念信心」,

只要他能夠生起一念信心,唉呀不錯,菩薩這樣修真好,

「尚當發生無量福聚,諸惡業障亦當消滅,何況菩薩」,

你聽說了菩薩這樣修之後你讚歎一聲,你都有無量的福德消滅惡障,更何況正在修的菩薩呢?他是正在修的人,功德更不能比了。

我心裡覺得這真了不起,只是讚歎一聲為什麼就會發生無量福聚?比如今天我聽說了,心裡讚歎而且不是一念信心,真是好真是好,生了好多信心,這更是無量了,為什麼?因為你現在就熏了這樣的種子,你熏了這樣的種子之後,知道原來菩薩這樣修六度,真好。熏了這樣的種子後從此你的人生就跟你原來的人生大不一樣了,你熏了這個種子之後,它就能從此改變你以後的言論行動思惟,看法都會改變,你回到家還是看到這些人,你的感覺想法就不一樣了,因為你有了新的清凈種子。

為什麼你會對其它事情有新的看法?因為你現在熏了不同的種子了嘛。就是因為你有了其它看法裡面也增加了清凈成分,又增加了清凈種子。由於你這一天有新感覺,在這個基礎上明天你的想法又不一樣了吧?這個想法會影響後邊,影響到什麼時候才沒有呢?沒有影響沒有的時候。就好像你見過一個什麼東西了,你就無法回復到沒見過這個東西時的狀態,永遠在你心裡有這個影像,你見過這個東西,你以後所有思想都是在見過這個東西的基礎上生起來的。這個改變叫蝴蝶效應,這個蝴蝶扇了一下翅膀之後,它對空氣有一個推動,推動發生之後這個世界就永遠地改變了。因為蝴蝶扇了一下翅膀,翅膀之外的空氣會有一個推動,這個空氣一動要推動旁邊的空氣,依此類推沒有停止的,一直要無限地推下去,正好那個地方形成風暴了加上這一股風形成大風暴了,這就是因緣。

你生一念信心就能夠發生無量福聚,你發了這麼多的清凈信心,會有這麼多清凈的後果,當然能消滅惡障了,因為它倆是不相融的嘛。福報增加了惡報就難以現行了。實際上我們現在就增加福報讓惡報不現行就完了,因為到了初地以後不管有多少惡報永遠不可能現行了,我們只要在十地里對治那些種子就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淘智心館 的精彩文章:

證入三性的因與果是什麼?

TAG:心淘智心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