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析《金剛經》原文及譯文 一至三品

解析《金剛經》原文及譯文 一至三品

解析《金剛經》原文及譯文 一至三品

孫照勇

各位老師晚上好,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些佛教小常識和《金剛經》前三段經文。

有什麼問題,大家互相交流學習!

佛學基本常識之一:

我們為什麼拜佛?

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為導師,學佛的為人處世,積德修福,做一個慈悲與智慧的人,一個身心清凈、健康的人,一個快樂無憂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國家、眾生的人,一個無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該怎樣拜佛呢?

關鍵是至誠恭敬。印光大師囑咐我們:「欲得佛法真實利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金剛經》原文及譯文 一至三品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譯文】我聽佛是這樣說的。當時,佛祖釋迦牟尼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和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裡。那時,世尊到吃飯時身著法衣,捧著食缽,進入舍衛國都城化緣。在城內乞食,化緣完後,回到住處。吃完飯,收好法衣和食缽,洗完腳,鋪好座墊就開始打坐。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經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譯文】這時名叫須菩提的長老,從眾比丘中離座站起來,右肩袒露,右膝著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對佛說:「舉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住自己 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薩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說怎樣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擾呢?」 佛回答道:「好啊好啊,問得好!須菩提,就像你所說的,佛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現在你認真聽著,我來告訴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 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應該像這樣守護心念,像這樣排除邪念干擾。」須菩提說:「我正在認真聽著,世尊,我很願意聽您再講下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經文】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譯文】佛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大菩薩,應該像這樣排除邪念的干擾。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濕之處腐爛而生的,其他物質幻化而成的,有形的, 無形的,有思想的,無思想的,沒排除雜念的,排除了雜念的,我都使他們滅度而入無餘涅槃的境界。雖然我滅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而實質上眾生沒有被 我滅度。」「這是什麼緣故呢?」「菩提,如果菩薩心中還有自我相狀,他人相狀,眾生相狀,長生不老者相狀,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薩。

(以上均來自網路)

孫照勇

有什麼問題,大家互相交流學習!

佛經一般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第一品是序分,就是本部經的緣起,交代地點,人物等。

王蘭玉

第一品看上去很平常的敘事,生活里無時無刻不在修行,看到佛祖釋迦摩尼穿衣,乞食,吃飯,洗足,敷座,是在自然體現乞士的生活細節,這就是後來禪宗所謂穿衣吃飯即是道,平常心即是道嗎?

與心外無物即平常?

?序分就是"序"、正宗分就是"章"嗎?

孫照勇

開篇序分部分,確實體現了平常心是道,很贊同王老師的見解。

?序分是一部經的緣起,正宗分是正文,流通分是讚歎佛的教誨的語言,讓大家產生敬仰之心。

?佛經里的品就是文學作品裡的章。

王蘭玉

聽說寺廟敲木魚,魚是晝夜瞪著眼睛的,魚睡覺就是停在那裡不動了嗎,休息一下就算睡覺了。

敲木魚,還有個意思,就是要我們精進,修道要效法魚的精神,晝夜努力不停。

孫照勇

@王蘭玉 蘭寶?王老師對敲木魚的見解很獨到啊!凈土宗的大德認為敲木魚是為了置心一處,一心不亂,就像念佛

譯經大德為了與文學作品區分開,就用「品」,在中國翻譯的第一部佛經《四十二章經》,用的是章

是啊,很有寓意

王蘭玉

我都使他們滅度而入無餘涅槃的境界,我不理解。

知道涅槃重生。

滅度而入無餘?

孫照勇

哈哈,這個不太好理解,佛家認為任何生命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惡,

這個境界只可悟入,直接超越人性善惡之上的。

菩提涅槃寂靜不生不滅的宇宙真理。

舉個例子,用醫學的新陳代謝來理解,我們每天都會有很多細胞死亡,再生,這種物質的現象其實是有精神的起心動念所主導的,真的達到這個境界,可以好多天不吃不喝,因為止息了,暫時沒有了新陳代謝。

滅度無餘涅盤,極少人達到

就是對佛出世的一種故事性描寫,但是很有寓意,「唯我獨尊」,這個我是大我

王蘭玉

佛讓眾生度盡自我心中的眾生。

度也是心病自佛心醫,先治喜怒哀思悲恐驚,是這樣嗎?

孫照勇

生死煩惱就是「地獄」,地獄只是個比喻。

佛教是形象化的教學。

度 就是乘上佛法這條大船,從煩惱此岸度到菩提涅槃的極樂境界——彼岸

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

菩提樹就是在一顆樹下覺悟成佛,所以這顆大樹稱為菩提樹。

王蘭玉

天不言,地不語,天地借人把道宣,人類心法由真空靈源直貫而下。 我看到這段話,就想起最近看的"中國通史",人類偉大的起源,真是天不言,地不語,天地借人把道宣。

孫照勇

是呀,孔子,天何言哉?這是孔老夫子的境界

就像我們感受到很美好的事物,發自內心說:美的沒法說,沒法說的境界才是最高的境界。

王蘭玉

我曾在泰國看到大家都說是顆菩提樹的樹。

大家經常玩的菩提子,這是指的什麼樹?

孫照勇

就是平平常常的樹,悉達多太子成佛的那棵樹以無可考證

要是一些寺院的比丘說是正宗的菩提子,他肯定是騙人的

王蘭玉

我一直認為榕樹是菩提樹,這種樹的形象感覺有佛緣。

孫照勇

我有一顆念珠,很多年了,還有清香

王蘭玉

這樣的念珠算菩提嗎?

這個珠子手串是檀木嗎?

如果是沉香木更貴了,這兩樣木,都會散發香氣,且經久不衰。

孫照勇

菩提是覺悟的代名詞,王老師

有一顆恭敬心在就是菩提

我也不清楚,好幾年了

不太清楚,有清香,手感挺好

王蘭玉

這個珠子應該是,覺悟中的珠子,已經發出了芬芳的香氣。

"恭敬心"就是《道德經》裡面的"敬畏之心"

孫照勇

是啊!

宋明理學,心學就是儒生融合了佛道兩家的思想,融會貫通了,像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最早是佛家的解行相應,

就像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口頭誹謗佛法,暗地裡在學,晚年才算悟入佛理

特別是隋唐的一些士人,覺得佛教是外族文化,不怎麼接受

王蘭玉

"佛"種自"古印度"傳入中國,經過中國文化的熏陶、演變、已經形成了中國式的佛學文化,這個文化已經被中國人所接受,(古印度已經不存在)甚至已經融入一些人的血液里。

婁玉舟

剛剛趕來 未及爬樓 但已知道了孫老師今天說度 從煩惱度向菩提極樂 這就是得智呀 妙

趙蘭 娜娜

@王蘭玉 蘭寶?@孫照勇?晨醒爬樓通讀!受益匪淺,很感興趣!下次跟隨學習。再次感謝蘭玉 孫照勇 老師。

趙蘭

@孫照勇?舉個例子,用醫學的新陳代謝來理解,我們每天都會有很多細胞死亡,再生,這種物質的現象其實是有精神的起心動念所主導的,真的達到這個境界,可以好多天不吃不喝,因為止息了,暫時沒有了新陳代謝?

孫照勇

@趙蘭?可以理解為禪定的最高境界。

趙蘭

@孫照勇?迷惑 不解?

孫照勇

@趙蘭?老師,金剛經整部經就是說「空」,這個我都是空,沒有一個真實的自體,都是因緣和合,我舉新陳代謝這個例子,也是說沒有一個「無我」這個境界,細胞死亡可以理解身體的的生死相序,怎麼說呢,就像母親懷胎,媽媽是吃飯、呼吸空氣等等這些因素的因緣聚合才有了「我」,這個我也是無常,自性的那個本源才是「我」,宇宙的本體,不知道怎麼說了

?金剛經讓我們破相顯性,先把「小我」這個無明執著給否掉,在「無我」中見到「大我」,這個大我就是「萬物一體」

趙蘭

@孫照勇?謝謝孫老師!

孫照勇

@趙蘭?趙老師,我們很多人看不懂佛經,主要是在 我執 這個小圈圈裡面出不來。

主持人 王蘭玉

親愛的書香朋友!今天的解析推送學習就要結束了。孫照勇先生解說的

解析《金剛經》原文及譯文 一至三品,讓我們受益匪淺。

金剛經整部經就是說「空」,這個『我』都是空,沒有一個真實的自體,都是因緣和合。

「度」 就是乘上佛法這條大船,從煩惱此岸度到菩提涅槃的極樂境界——彼岸。

佛教是形象化的教學。

菩提樹就是在一顆樹下覺悟成佛,所以這顆大樹稱為菩提樹。總之,有一顆恭敬心在就是菩提。

感謝孫照勇先生的解析推送!謝謝朋友們的互動!朋友們晚安!

開封市家庭教育學會

書香開封「千古名篇」微信平台第13期

編輯主持:王蘭玉

撰稿:孫照勇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三大報熱點追蹤
分享最近的一些事情……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