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太宗為何讓「小事糊塗」的呂端擔任宰相要職?

宋太宗為何讓「小事糊塗」的呂端擔任宰相要職?

【歷史劉老師原創,非授權嚴禁轉載】

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期間,宋朝可謂是名臣輩出,包括趙普、曹彬、寇準、呂蒙正等人,都位居朝堂。

然而,面對這些當時名臣,讓宋太宗最為信任的人,卻另有其人。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這個深得宋太宗信任的大臣的故事。

此人名叫呂端,在宋代歷史上也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讓宋太宗說「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的人,就是他。

呂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

呂端的父親呂琦,是一個有著豐富的從政經驗的人——他曾經在後晉時期,官居兵部侍郎。

呂端因為父親呂琦的緣故,在少年時期就被提拔為官員,進入仕途。

由於呂端勤奮好學,再加上其父的不斷指點,讓他在官場上混得如魚得水。

宋太祖即位之後,呂端先後擔任定州通判、洪州知州和成都知府。

宋太祖晚年和宋太宗初期,呂端還曾經先後出使契丹和高麗,積累了豐富的外交經驗。

出使高麗歸來後,呂端又先後擔任戶部郎中、大理寺少卿、右諫議大夫。

不久後,又官拜參知政事,位居副宰相——大家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的呂端,被宋太宗提拔的速度比較快。

至此之後,呂端正式進入大宋王朝的權力核心。

呂端為人沉穩、喜怒不形於色,這一點,也深得時任宰相趙普的讚賞(時趙普在中書,嘗曰:"吾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於言,真台輔之器也)。

一年之後,寇準也被提拔為參知政事。

很快,呂端便主動提出,在之後上朝的時候,自己可以排位在寇準之下——因為據史料記載,寇準是一個非常要面子的人,喜歡在小事上斤斤計較。

然而,宋太宗卻並沒有同意呂端的這一請求,而是繼續讓他排在前面(端請居准下,太宗即以端為左諫議大夫,立准上)。

但從這件事情上,宋太宗看到了呂端寬闊的胸襟,對他更加滿意和讚許。

之後,每次單獨召見呂端,宋太宗總會和他談論幾個時辰,直到呂端徹底解決完自己心中關心的所有問題(每獨召便殿,語必移晷)。

半年之後,宋太宗想讓呂端代替當時的宰相呂蒙正(趙普已經外出為藩鎮)。

然而,有人卻表示,呂端平日里很是糊塗,經常連一些小事兒都會辦錯,肯定不能夠勝任宰相之職。

對此,宋太宗卻說:「呂端雖然辦理一些小事兒會糊塗,但在處理國家大事上,卻從來都沒有糊塗過(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數日之後,宋太宗正式下達詔書,罷免了呂蒙正的宰相之職,任命呂端為宰相。

雖然呂端在宋太宗年間多次被破格提拔,並最終位居宰相高位,但宋太宗卻依舊感覺自己提拔他做宰相的時間還是太晚了,應該再早一些(太宗猶恨任用之晚)。

之後,朝堂議事之時,其他大臣都有或這樣、或那樣的顧慮,但呂端卻直言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從不顧忌個人得失。

最終,呂端贏得了宋太宗的深度信任。

一天,大內傳出宋太宗親筆所寫的一道手諭,上面寫到:「從今天起,中書省所要上呈的奏疏,都必須經過呂端的批閱後,再上呈給自己(自今中書事必經呂端詳酌,乃得聞奏)」

因為在宋太宗看來,呂端不僅為人謙虛、穩重,辦事也讓自己放心.。

如此以來,則大大減少在朝堂上討論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從宋太宗的這一舉動上來看,他對呂端是相當的信任,可以說是深信不疑。

參考史料:《宋史·呂端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劉老師 的精彩文章:

宋朝往事:岳飛的一生中,留下巨大遺憾的兩件事情
宋朝軼事:歐陽修能夠考取狀元,離不開這位高人的指點

TAG:歷史劉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