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無錫這30座古橋個個歷史悠久,你去過幾座?

無錫這30座古橋個個歷史悠久,你去過幾座?

無錫的古橋也實在是多

希望他們都能保持最美好的樣子

梁溪區

金蓮橋

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市內現存最古老的石橋。得名於金蓮池,池內千葉金蓮,為南北朝時所種,只廬山、華山和惠山三寺才有。

地址:錫惠公園內惠山寺前

公交:2、10、26、27、39、43、56、59、71路等

興隆橋

坐落在城西棉花巷外環河上,舊名「興朗橋」,又名外弔橋,該橋已是無錫地區為數不多且保存完好的明代石橋。相傳明代1573年為防禦倭寇入侵,湖廣提學副史鄒迪光建了這座橋,為市級文保單位。

地址:城西棉花巷外環河

公交:107路興隆橋站下

西門橋

可稱得上是無錫有史可考最早的古橋,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解放後,原西門橋移位改建,花崗石橋墩,鋼樑橋面,西門橋曾是城裡人玩錫惠景區的唯一陸上通道。瞎子阿炳曾經在橋上拉曲、徘徊。

定勝橋

定勝橋位於南長區虹橋下,原名永勝橋,曾與金鉤、玉帶、知足三橋齊名,相傳是明代宰相莫懷古在此造相府,營建私家花園時,架在溪河上的四座橋。現橋為清代重建,是江南「小橋流水人家」歷史景觀遺迹。至今,只有定勝橋還保持著原汁原味。

地址:賀弄西口定勝河上

公交:15、67、81路

跨塘橋

原名陽春橋,始建於明洪武初年(1368年)。明萬曆年初,古橋被南移三丈異地重建。2001年古橋因礙於城市交通,逐被拆除。現在我們看到的跨塘橋已是一座重建後的古橋,600多年的歷史,被掩蓋了大半。

地址:南長街永樂路交叉口旁

公交:15、24、27、105路等

迎龍橋

迎龍橋位於五愛家園社區坐落在南長區棚下街南端外環河上。迎龍橋原來是一座沒有欄杆的梁式石橋,始建於清乾隆三年,晚清重建。

地址:原南長區棚下街南端外環河上

伯瀆橋

始建於清末,與清名橋相望。伯瀆橋下的這段河道叫伯瀆河,它是周太王的兒子泰伯、仲雍「三讓天下」來到吳地,定居在無錫梅里,在南門附近開鑿的第一條灌溉運河。

地址:原南長區大窯路(近清名橋)

公交:15、81、201路

清名橋

清名橋,原叫清寧橋,始建於16世紀晚些時候的明萬曆年間,是無錫古運河上最著名的景點。1986年,清名橋被列為無錫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鐵:1號線清名橋站

亭子橋

亭子橋始建於南北朝的南齊時,時名熙春橋。後為慶乾隆皇帝六十大壽,橋上建亭子,地方官在亭子里遙拜皇帝,因此得名。當時,蓮蓉橋、亭子橋和南門外清寧橋(後改為清明橋)並稱無錫三大高橋。現在亭子橋雖古,卻早已沒了當年的韻味。

地址:東門人民東路

公交:75路、87路、102路、112路、3路區間等

蓮蓉橋

蓮蓉橋建於唐貞觀年間,從唐代開始,蓮蓉橋附近就是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座落在北城門外,橫跨古運河。

地址:中山路645號

公交:133路、29路、207路、33路、52路、60路、61路、610路等

濱湖區

巡塘橋

元朝前,巡塘河上就建橋,為巡塘橋。單孔石拱橋是清光緒年間(1888年)重建的,2003年被列入《無錫市(市區)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地址:濱湖區華庄鎮巡塘古鎮內

公交:156路,巡塘橋站下

梁塘橋

古橋修建的具體年代不詳,據傳梁塘橋在明萬曆年間曾用建造清名橋所剩石料重建,晚清年間又重建。2003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位於濱湖區揚名與東(土夅)交界的梁塘河上

地鐵:地鐵1號線

公交:11、33、86、760路

錫山區

陳墅石橋群

東港鎮的陳墅是一條保持比較完好的原生態的老街。這裡有無錫市文保單位古橋群。其中有起龍橋、響板橋、小石橋等。

地址:港下陳墅村

樂稼橋

樂稼橋位於錫山區鵝湖鎮(原盪口)新橋的尚書院村,是一座清代三孔石樑橋。

地址:鵝湖鎮新橋的尚書院村

公交:712路,具體哪一站下未知,村子應該是早就拆掉了。

飛虹橋

「飛虹橋」是無錫市發現的第三座宋代石橋。修復後的飛虹橋成為無錫市又一處極具亮點的文化遺存,入選無錫市第一批鄉土建築保護名錄。

地址:錫山區東亭街道祇陀寺前

公交:803路、802路、502路、806路、701路、720路、737路、706路

釣渚渡橋

始建於明朝,亦名鳥嘴渡橋,位於張橋鎮衛浜村,在錫山區厚橋謝埭盪和常熟張橋衛浜間要道上,清嘉慶修之,曾是謝埭盪的一個勝跡,現已新建,不再是以前那一款釣渚渡橋了!

地址:錫山區厚橋謝埭盪和常熟張橋衛浜間要道上

大成橋

大成橋橫跨於安鎮大成村與羊尖宛北村交界處的宛山盪上,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已有200多年歷史。歷史上曾多次重建,最後一次重建於上世紀初。2003年6月被無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錫山區宛山盪

公交:715路, 在年余弘博彩鋼板廠站下,步行至宛山盪濕地公園

承先橋

承先橋又名崇村橋,建於17世紀中葉,位於錫山區與江陰市交界的崇村白盪窄口處。據說挖清淤泥後先把大木樁往河底夯結石,再用石灰糯米飯與明礬攪拌後層層澆灌,十分堅固,故稱萬年樁。

地址:錫北鎮

公交:723、720、711、711路區間

萬善橋

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位於嚴家橋市鎮中市口旁,因造橋資金處於群眾捐款「集資」,故取名萬善橋。人們習慣稱雙板橋,曾名聞大江南北。

地址:嚴家橋古鎮

公交:715路專線、728路

梓良橋

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位於嚴家橋唐氏倉廳南面,為紀念先祖,橋名題為「梓良橋」,唐氏後人於1993年重修,修後如原貌。

地址:嚴家橋古鎮

公交:715路專線、728路

耕讀橋

原名西菰瀆橋,位於無錫南門外的耕讀河上,始建年代不詳,明、清兩代都有重建。歷史上的耕讀河很熱鬧,大小船隻來來往往,耕讀橋也是人們進出南門的通道,而且還是官道必經之路。

地址:錫山區耕讀河上

惠山區

陸墟橋

位於惠山區陸區鎮,是一座有800多年歷史的古橋。 據記載:南宋初年,茶聖陸羽帶兒子陸墟來到江南水鄉安陽山腳下,開荒、種茶、開茶店、發展茶文化。在陸羽去世後,陸墟就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單孔黃石橋,取名叫陸墟橋。

地址:惠山區陸區普照村

公交:611路

宜興

宜興的古橋那真是多了去了,此前,早有宜興學者探訪並記錄、編纂成書的古橋名錄多達133座,小編選幾張照片給大家感受下宜興的古橋風韻。

高塍鎮范道範道橋

丁蜀鎮定溪村太平橋

徐舍鎮郵堂永慶橋

芳橋鎮潮音寺西龍眼橋

江陰

五雲橋

位江陰南門外。明萬曆年間(1573-1620)建橋落成時,正值落霞滿天,五彩繽紛,遂取吉祥之意名「五雲橋」。系江陰市文物保護單位。

萬安橋

古石拱橋,跨夏港河,宋紹定年間初建,後多興廢。明稱延陵橋,清末改用現名。2001年加固整修,江陰市文物保護單位。

蘇墅橋

位新橋鎮蘇墅村,跨蔡港河。因蘇東坡(1037-1104)在此置田園庄宅而得名。

勝水橋

明萬曆間徐宏祚建石橋於沈塘河上,取名「勝水橋」。它留傳了唐宋建橋風格,曾是徐霞客外出探險考察時的發舟地和回歸地。江陰市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無錫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錫城大少 的精彩文章:

周新老街修復工程開工啦!無錫將再添一座江南古鎮
昨天無錫五湖大道臨檢,在一輛車上搜出兩把槍

TAG:錫城大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