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燕姿自稱是糟糕母親:嗆聲兒子「你死掉我也不在意」!

孫燕姿自稱是糟糕母親:嗆聲兒子「你死掉我也不在意」!

英語口語

此生能遇見你,已然

幸福得一塌糊塗

Jimmy"s Note

吉米老師前言:台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說,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廣州海學科技

前不久,孫燕姿在微博上發布了長文,說自己是一個糟糕的母親。

因為兒子生病,懷著二胎的她9天來她幾乎不曾出門,一直都在照顧孩子。

近日孫燕姿在個人社交平台上發表了一條長動態,取名為「糟糕父母的故事」,在其中細談照顧生病的兒子8天里的心路歷程。

她稱兒子生病了脾氣一下可愛粘人,一下就像怪獸,在前三天里都很抵觸吃藥。

而在隨後的3天里,孫燕姿照顧他照顧的非常辛苦,因為孩子發燒飆至38度,還會尖叫、痛哭。

在第八天的時候,兒子一直看電視吃巧克力不願意吃藥,孫燕姿因此和他發生了爭執,結果兒子賭氣寫紙條:我恨媽媽。

而孫燕姿則氣急回應:是嗎?如果你死掉我也不會在意的!

不過之後兩人便相互道歉和好了,最後孫燕姿找了食譜燉湯給兒子,並欣慰的表示:終於沒有從任何一端排出來了,我快眼泛淚光。

不過從她發微博吐槽自己是個糟糕的母親來看,其實孫燕姿自己心裡還是很內疚對兒子說出的那句話。

當過媽的人,都會感同身受。誰不是第一次當媽。

尤其是孫燕姿還在懷著孩子很辛苦又情緒不穩的狀態,很容易就因為熊孩子的惱人舉動氣的口不擇言。

據悉,此前孫燕姿就曾透露有時工作忙,六歲兒子沒禮貌或玩具沒收好又講不聽,她會失控吼小孩,但隨即會跟兒子道歉。

看來孫燕姿情緒失控與兒子怒言相對也不是一回兩回了,而現在正懷著二胎的她顯得特別易怒。

教育孩子,不發火不是靠忍

Teaching kids never out of temper is not by tolerance

一、教育孩子最頭疼的事情

The most troublesome thing in educating children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什麼事情是最讓你頭疼的呢?

經常聽到媽媽們發出這樣的感嘆:孩子痴迷玩手機,和他說了無數遍不讓玩也不聽,最後忍不住就把手機搶過來了,真是氣死我了!

一大早叫他起床不起來,我早晨上班還有一堆事呢,搞得我一天心情都不好了...

你是不是和愛小編一樣都能感受到這些話語背後傳遞過來的不耐煩和焦慮情緒,可想而知這些媽媽們當時的脾氣會有多麼糟糕了。

我們總是說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做平和父母有多麼重要,其實很多媽媽都明白這一點,她們也常常告訴自己有脾氣要忍住,但還是會常常被負面情緒困擾,即使事後後悔、反思,也依然改不了發火的習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二、大腦的運作方式

The way brain works

馬克?舍恩和克里斯汀?洛貝格在《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一書中,對人類的大腦做了一次非常詳細的介紹:我們的大腦可以分為:生理腦、情感腦和思維腦三個功能各異的部分,它們是逐漸發展起來的。

三、我們為什麼總是很容易發火?

Why do we always get angry easily?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孩子一直在玩手機,身體上的第一反應就是恨不得馬上搶過來甚至把手機扔掉,接下來就是情緒上表達不滿,數落孩子如何不對,如何讓自己生氣、失望,最後等我們平靜下來,才會去想如何制定規則,甚至有的媽媽也會後悔自己發那麼大脾氣。

每次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產生的負面情緒,其實就是我們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不順利的情況下產生的副產品。只是很多父母被情緒控制,把這種負面情緒變成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一不聽話,就發火、責罵甚至懲罰,以為這樣就可以給孩子震懾,從而讓孩子聽自己的話,但實際上,這種做法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還會破壞親子關係,讓孩子更加抵觸、抗拒、不配合,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說,要想解決孩子的問題,就要先解決家長自身的情緒問題。

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天生就愛發脾氣,尤其是在知道了大腦運作的原理後,就覺得這是自己的本能反應,已經無法改變了。但其實,每個人的情緒都是可以調試的,既然已經知道了大腦的運用習慣,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習慣,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四、管理情緒第一步:舒緩怒火(生理腦)

The first step in managing emotions: soothing anger (physiological brain)

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讓自己生氣、焦慮的問題,第一反應是想責罵,甚至是動手的時候,可以試試以下方法緩解怒火

▌ 01.數數 Counting

在情緒即將爆發的高峰期,可以在心裡默數10個數字,當我們開始數數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有意識地提醒自己要理性,避免衝突爆發。

▌ 02.深呼吸 Deep breath

在稍微克制住了自己想發脾氣的衝動之後,我們可以多做幾次深呼吸,以此來緩解自己緊張的神經,這會讓你逐漸冷靜、放鬆下來。

▌ 03.喝杯水 Drinking water

當我們想要爭吵、責罵,或者難過想要哭泣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倒一杯溫水,讓自己先從生理上平和下來,給自己的生理腦一點緩和的時間。

其實,了解了生理腦,可以幫助我們控制自己情緒的爆發點和更好地應對孩子的情緒。

比如,當孩子輸掉比賽嚎啕大哭的時候,我們不再說:「輸贏不重要,這就是一個遊戲而已」,而是應該先明白,這時候孩子的思維腦還沒有啟動,講道理是不起作用的。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身體上的接觸對孩子的安慰作用會更大。

五、管理情緒第二步:覺察自我(情感腦)

The second step in managing emotions: being aware of the self (emotional brain)

經過生理腦之後,我們會慢慢進入情感腦。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用不具傷害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 01.隔離 Seperation

當我們和孩子,或者是其他人有衝突,並且對方都很激動的時候,為了避免情緒爆發、衝突升級,我們可以給各自一個獨處的機會。時間需要長一點,比如半個小時左右。在這個期間,我們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下整理自己的思緒,以免一直處於混亂之中。

▌ 02.記錄感受 Recording feelings

很多人覺得脾氣是無法改變的,但其實是可以控制的。覺察是管理和調整情緒的開始,而記錄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自我覺察的方式,它也是一個可以讓情緒「看得見」的方式。

其實,很多你在當下發的脾氣,都是過去事情的積累。從當下的情緒回憶到過去的事情,這就證明我們已經從生理腦過渡到情感腦,因為生理腦只有當下的反應,而情感腦不僅有當下,還有過去。

▌ 03.表達以「我」開頭,而不是「你」

The expression begins with "me", not "you"

對內記錄梳理後,如果我們想對外表達自己情緒,那麼就要注意這一點。在日常溝通,尤其是在對方引起自身情緒的前提下,我們總是很習慣用「你」來作為開頭。但是這會很容易陷入指責和評判中,事實上,即使是讚美,以「你」開頭,也會不容易讓孩子真的理解你的感受。

比如:把你太不聽話了換成我感覺非常生氣;

你真棒換成我真的為你感到驕傲。

我們很多人都習慣了用前者的方式來表達,但是,當我們用自己權威的視角去判斷孩子的同時,其實是忽視了自己的感受,不妨試試以「我」開頭來表達情緒。

六、管理情緒第三步:清晰表達(思維腦)The third step in managing emotions: clear expression (Thinking brain)

當我們度過生理腦、情感腦進入思維腦,我們就開始思考真正的解決方案了。其實,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那些問題,包括我們之前提到的寫作業不認真、玩手機超時、賴床遲到等等,都有不同的解決方式,而且每個孩子適合的方法都不一定相同,但不變的一點是,我們需要傳遞清晰的信息給思維腦。

▌ 01.就事論事Stick to the issues

在回到理智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和孩子就事論事,而不是一頓嘮叨和抱怨「你怎麼又玩手機,上次就和你說過,你今天晚睡起不來,明天會影響上課效果嗎?「我們要用更加簡單、明確的語言來告訴孩子,你看到了什麼問題,當然,不要夾雜你的情緒和埋怨。比如,你可以堅定而平和地告訴他:」我看到你玩手機已經40分鐘了,你打算什麼時候結束呢?「

▌ 02.清晰說明你的訴求 Specify your appeal

之前看到一檔節目中,丈夫表達對妻子的不滿,夫妻雙方溝通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對話:

丈夫:「你怎麼不把家裡收拾乾淨呢?」妻子:「我就是家裡的保姆嗎?我上班也很忙很累啊!你天天回來得那麼晚,還好意思說我?」

丈夫簡單的一句話,就會讓妻子想起各種委屈,甚至把幾年前的舊賬都翻出來,一直說到」談戀愛的時候,你對我就不好「,但她就是不直接表達要讓丈夫做什麼她才改變。這其實就是很多夫妻吵架的情形。女性容易「翻舊賬」,就是小情緒的積壓,不願意把自己真實感受與訴求及時表達出來。節目中的那位妻子其實就是想說:如果丈夫能夠肯定、理解她的辛苦,她也願意照顧這個家。

▌ 03.用「要做」替代「不要做」Replace "do not" with "do"

面對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其實有時候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給的信息太多了,又是發脾氣、宣洩情緒,又是你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弄得孩子都不知道哪句話是氣話,哪句話是要求。所以說,如果你想讓孩子改變自己的行為,就清晰、明確地傳達你期待他做什麼,而不是一直說,你不要做什麼。

比如:過馬路的時候,你不要亂跑換成過馬路的時候,我需要你緊緊拉著媽媽的手;

你怎麼還玩手機,早點睡覺換成我們約定的是10點之前睡覺。

用後者的方式說話,孩子才能更加清晰地知道行為的導向,而不是只記得媽媽一直在發脾氣。

七、管理情緒要在日常下功夫

Managing emotions requires daily effort

真正的情緒管理,絕對不是一個「忍」字。如果我們想要從根本上做到情緒管理,那麼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下功夫,平時遇到事情,有什麼不滿,不要總是讓自己忍耐和積壓。小情緒會表達,大脾氣才不爆發。這一點,處理你和伴侶之間的矛盾也是同樣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的情緒就像在坐過山車一樣,總是起伏不定,但是通過不斷的修鍊,相信我們最終都會成為能夠平穩解決問題的好家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語口語 的精彩文章:

42歲的韓國第一美女嫁人了!婚禮照片公開,神秘新郎只露背影不露臉
92歲老人徵婚保姆式老伴,女人沒錢有多慘

TAG:英語口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