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地人問,懷安人以什麼為主食?

外地人問,懷安人以什麼為主食?

懷安縣由於受地理和氣候條件所造成的農作物種植情況的制約,種什麼吃什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舊時,人們的飲食比較粗糙、節儉,主食以玉米、小米為主,配以馬鈴薯(山藥)、黍米糕、高粱面、莜麵為食。

夏季一日三餐,早晚二餐絕大多數的農戶常以「穀子麵糊糊煮山藥」為主,午飯多以小米撈飯、軟高粱面蒸糕、黍子面連皮糕、硬高粱面魚兒或拿糕為主食。一般家戶在逢年過節或人來客往時才吃黃米糕。

黍米、小米、高粱、馬鈴薯產自本地,莜麵屬高寒作物,在懷安縣東南山區少量種植。全縣所需莜麵、小麥主要靠與壩上調濟。

懷安的麵食很有特色,比如馬市口的「一窩絲」烙餅,像金絲一樣盤繞,味香酥口,現在比較講究的飯館都有。還有懷安餅子,俗話說「懷安的餅子拿棍敲」,就是用棍一敲,餅子就酥成多層。烙這種餅子要和軟面,放油麵,多卷層,這樣就會烙處層薄酥軟的餅子。這裡還有像手鐲一樣的囫圇圇干饃,像駱駝鞍子樣的「鞍鞍卷子」,像薄玉一樣的「豐糕片」,味香酥口,老幼皆宜。

懷安的菜肴受山西人的食俗影響,愛吃麻油熬菜,即山西人說的燴燴菜。熬菜以馬鈴薯、圓白菜、長白菜為主。不種菜的地方,多數是馬鈴薯熬懶豆腐。招待親朋,買豆腐加馬鈴薯做燴菜。春節前,用山藥澱粉做粉條調劑生活,一般人家吃肉很少,逢年過節時買點肉改善生活,富裕人家常動用肉類者也為數不多。1980年之前,宴請親朋一般人家都是「三大盤」,即一盤豆腐、一盤粉條、一盤豆腐皮。葷素搭配隨家境而異,富裕人家也有做「八大碗」肉菜的,但為數甚少。

柴溝堡熏肉享譽塞外。這裡的熏肉吃起來肥而不膩,皮酥肉香。由於它用柏木熏制,夏季蚊蠅不爬,伏天貯存一周色味不變,肉質不腐,是宴席上必備的一道地方特色菜肴。

豆腐、豆腐皮、豆腐乾、豆芽為80年代的城鄉日常主要菜肴種類。豆腐皮皮薄筋道,抖不爛,摔不碎,能熱炒、涼拌,鄉間擺桌子都離不開豆腐皮,城鎮人家宴請親朋到飯館請客,最少十幾個菜或二十幾個菜,有「無雞魚不成席面」之說。席面上有海味、柴溝堡熏肉招待賓客,肘子肉、扒肉條都是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鄉村人家辦宴席也多在十幾個菜以上,一般標準低於城鎮。

懷安食俗還因受氣候和毗鄰內蒙古的影響,愛喝白酒,吃飯講究色重、口重,吃肉好肥膩,這是因為認門體內需加熱量,增強抗寒能力。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這種習俗也隨之改變,吃菜講究肉瘦、清淡、口輕,色香味俱佳了。

懷安節日食俗較濃。民間講究正月十五吃元宵、炸糕;二月二吃炒炸食品,意為龍抬頭之時大地復甦,百蟲皆醒,吃炒炸食品就是寓意把蒼蠅、蚊子等害蟲消滅掉;正月初五,家家戶戶用黃米、江米和紅棗包粽子、做涼糕;六月六,人們搭伴郊遊吃野餐;七月七,慶賀牧業豐收,品嘗新鮮羊肉;八月十五,親友互相饋贈瓜果月餅,家人團圓賞月;十月初一,擺筵祭祖先;臘月初八,用米、豆、果做臘八粥食之;春節節日氣氛甚濃,整個節慶延續幾天十幾天,飲食豐富且都有講究。

整理自《飲食習俗》陳小友/文

來源:懷安文化旅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懷安 的精彩文章:

南山旅遊路線圖來了!讓你不錯過任何一處美景!
懷安有一處地方被譽為「小敦煌」,去過一次就忘不了

TAG:掌上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