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0後女孩與人聯手譯《射鵰》 學太極以更好翻譯招式

80後女孩與人聯手譯《射鵰》 學太極以更好翻譯招式

80後廣州女孩張菁與瑞典姑娘安娜聯手翻譯英文版《射鵰英雄傳》

英譯「射鵰」為金庸與西方讀者當「紅娘」

張菁

說起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很多中國讀者可能已經知道了譯者安娜,正是這位瑞典姑娘的執著,推動了「射鵰」英譯本的誕生。今年2月份,由安娜翻譯的該書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上市,至今已連印七次。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安娜還有另一個合作夥伴—— 香港長大、畢業於倫敦大學藝術史系的80後廣州女孩張菁,後者則是將於明年上市的《射鵰英雄傳》第二卷的翻譯者。

張菁,也屬資深「金庸迷」一枚。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談起整整兩年的翻譯之旅,她認為辛苦和滿足各佔一半,「譯者就像紅娘,把作者和讀者這兩個有緣人牽在一起。我的工作,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小說的魅力。」

學太極以更好翻譯金庸招式

在讀者看來,如何將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招式,諸如「九陰白骨爪」、「蛤蟆功」翻譯成英文,是對譯者的一大挑戰。但在張菁看來,這些金庸自創的「專有名詞」不是最困難的,「這些名字雖然奇怪,但我們還是能從字面上去了解它的大概意思。最頭疼的是如何讓外國人領悟到武俠小說中的那種暢快淋漓的感覺」。

張菁強調,最重要的是讓外國讀者領略到《射鵰英雄傳》的武俠精神所在,她認為翻譯文學、故事類型的作品並不是將每個字或者詞簡單換成另外的語言就可以,「作者、譯者和讀者都是人而不是機器,翻譯有時是更多將背後的文化、感情、故事在特定的語言中尋找相類似的感覺,所以並不都是作字面上的對應——比如『江南七怪』英語翻譯為『Seven Freaks of the South』。之所以有這樣的更改,是因為這裡的江南並不是英語裡面熟悉的『地理』,但南方是全人類都有的概念。」

為了能在翻譯中體現出金庸小說中武打場面的真實感,張菁一年前報名參加了一個太極班:「有時候我們看小說體會那些動作是一回事,但真正翻譯描述那些場面還是會感到吃力,因為你沒有切身體會過。所以我想到學打太極,真的學習一些功夫動作,去熟悉招式的順序。這會對翻譯有所幫助。」

用莎士比亞式古英語突出年代感

功夫招式之外,金庸小說中的修辭、語法、句式,也都對翻譯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比如漢語幾個字就能把一個動作或是招數寫完,但譯成英語可能就會需要一長段句子;再有,金庸的小說都是半白半文的形式,這樣在翻譯時就不能完全按照現在的英語形式。最終,我們參考莎士比亞的那種『古英語』的文風和句型,儘可能地讓讀者感受到故事是發生在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時代里。」

句式之外,在張菁看來,翻譯戲曲唱本和小說有著明顯的區別,「戲曲要翻譯成『活』的文字,因為它是用來『聽』的,需要讓演員們讀出來有味道。小說最難的地方是體量,一部『射鵰』一百多萬字,它描寫了許多故事人物,前因後果都要顧及,每個細節的前後故事對角色塑造的影響很大,所以我所運用的是通過上文下理營造氛圍,把字的多層意思表達出來。」

曾為英國皇莎譯《竇娥冤》

這並不是張菁第一次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此前她還為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翻譯了《竇娥冤》。

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張菁開始了解金庸小說是從影視劇作品開始的,「最早看的是83版的《射鵰英雄傳》、94版的《倚天屠龍記》,之後就迷上了金庸小說。我是在香港長大的,那邊對於古文的普及沒有內地深入,對我來說普通話和文言文的寫作就已經算是一種翻譯了。但是我本人很喜歡中國古典文學,同時我對戲曲戲劇也很感興趣。我在英國留學期間看了6年的戲劇。」

也正是因為她深厚的中英文學功底,使得翻譯《射鵰英雄傳》的發起人安娜第一時間找到了她:「我和安娜已經認識十幾年了。她不僅是翻譯家還是一位文學經紀人,她對中國文學很感興趣,之前也翻譯過中國小說。她知道我很喜歡金庸的作品,所以找到我一起合作。」

按照分工,安娜譯第一、第三卷,張菁譯第二、第四卷。張菁在進行第二卷的編譯時也會參考第一卷譯者安娜的編譯風格,最大程度上與她的文風保持一致,「畢竟我們編譯的是同一個故事,基本上我和安娜每天都要就內容進行一些討論,因為她奠定了全文的基調,不能讓讀者在閱讀上感到陌生。」

譯者就像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紅娘」

張菁還感慨,其實在國外,中國文學作品甚至是亞洲文學的翻譯作品少之又少,「國外出版社中能看懂漢語的編輯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如果想要把我國的優秀作品傳播出去,第一步就是要讓編輯拿到可以讀懂的樣本,不然就算你的作品再精彩也只能是空說而已。」她希望通過英文版的《射鵰英雄傳》能讓更多的中國文學作品被世界所熟知。

而她的心愿也已逐漸達成:今年2月份出版的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上市兩個多月以來已連續加印七次,並被《泰晤士報》《經濟學人》《衛報》等世界性媒體所關注報道。

《射鵰英雄傳》預計共四卷,計劃每年推出一卷,此外出版社還計划出版英文版《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不過,張菁是否會參與這兩本書的翻譯工作,目前尚未確定,「翻譯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我很熱愛這份工作。很多時候感覺自己其實就像『紅娘』——作者在一端,讀者在另外一端,我們用各種方式嘗試為兩者牽紅線,將兩個『有緣人』牽到一起。」(記者 崔巍 實習記者 羅崇緯)

(北京青年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看藍紅太極旗,你知道韓國受道家影響有多深嗎?
不同年齡的人,練太極拳是不是有不同的練法?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