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考古挖掘出的青龍白虎古陣法和七星古陣法

考古挖掘出的青龍白虎古陣法和七星古陣法

一 青龍白虎古陣法

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三座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古墓,推算時間,約為黃帝時期的遺址。

遺址主要是一座古墓,墓主是一壯年男性,身體呈南北向仰卧,在其身旁兩側。各被人以蚌殼堆砌成「青龍」與「白虎」圖案,分別在東西兩邊擺設著,東邊為青龍,西邊為白虎,青龍身長1.78米,白虎身長1.39米。二者,就在成年男性屍骨兩側守衛,形成青龍白虎陣法。由此考古挖掘發現,陣法的流傳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二 廣西明朝北斗七星陣巨棺 讓女屍千年不腐

在古代的棺木上刻有北斗七星的,都不是一般的存在,日前在廣西發現了一座明代的墓地,裡面的主人就沉睡在這七星陣巨棺之中,而且這棺材還能夠保持屍體能夠千年不腐,讓人驚異不已。

2008年10月15日,廣西上思縣思陽鎮廣元村發現了一座罕見明代中期墓葬,古墓中有一大一小兩個用「三合土」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巨棺」。經考古專家初步推斷,此古墓距今約400多年,巨棺主人應為遷居到上思的貴族。專家表示,廣西出土七星陣巨棺較為罕見,而像這樣用「三合土」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巨棺」更是首次發現,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2008年12月20日,專家組對七星巨棺進行「開棺」。首先打開了小副棺槨的「三合土」外層,並掀開了裡層的樟木蓋板,卻發現其中還存在一黑色木棺。專家稱,這是一副用「三合土」封裝的一棺一槨。此棺也沒有採取「三長兩短」的方式,而是「三長三短」,即有底。

2008年12月21日,小副棺槨的內棺蓋板掀開。棺內有一堆黑色骨骸,頭蓋骨上的白髮與眉毛清晰可辨,頭髮用發簪盤在後腦勺,面上還蒙著一層網狀麻布。專家從顱骨、盆骨以及服飾等判斷,墓葬主人為一名年紀較大的女性。棺內有一件帶有金黃色花紋的服飾保存相對完好。內棺的底板有7個排列成「北斗七星」狀的小孔。當內棺底板與骨骸被抬出放置到工作台後,專家們對骨骸進行分類,並對底板進行整理。讓專家驚訝的是,底板上居然有一個「北斗七星」的圖案。底板上有7個直徑約2厘米的小孔,按照「北斗七星」的勺子狀排列,小孔之間還有線條相連。

在對七星巨棺內棺進行清理時,專家發現了散落在棺內的三枚古銅錢和一把竹骨紙面摺扇。放置在內棺的古錢幣應該為七枚,可能放置在排列成「北斗七星」的七個小孔內。由於棺槨在搬動時發生翻滾,原始的存放狀態已經破壞,而且部分物品還與草灰泥混雜在一起,他們仔細對草灰泥進行清理,希望能找到答案。

三 重慶漢墓中發現「北斗七星陣」

2012年12月30日,從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從今年11月至今,該院與彭水縣文物管理所聯合對「彭水山谷公園墓地」進行了發掘。該墓葬規模巨大,是渝東南地區發現的最大的石室墓,墓室後壁的一塊石條上陰刻有北斗七星等星象圖案,這在重慶漢墓中尚屬首次發現,這對於研究漢代的北斗信仰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此次墓室中發現的五銖錢是東漢晚期的,並且墓葬中的隨葬品組合也屬於東漢晚期的組合。所以,考古專家們將該墓葬的時代定位東漢晚期,但不排除可能晚到蜀漢早期。

而在整個墓室里都沒發現文字內容,對墓主身份及具體時代都無可考證。不過,在墓室後壁的條石上,陰刻有北斗七星等星象圖案。這與漢代的北斗信仰有關,在中原很多漢墓中較常見,帶有驅邪的意思。不過,在重慶的漢墓中發現北斗七星圖案,還是第一次。也有專家推測,「北斗七星」象徵著要為逝者指明靈魂升天的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斗門陰陽風水陣法 的精彩文章:

TAG:金斗門陰陽風水陣法 |